解放战争时期,随着黄伯韬兵团、黄维兵团接连被我军歼灭于淮海战场,国民党军队的数量锐减,我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则在日益壮大,机动兵力越来越富足。
这时,我人民解放军完全可以一鼓作气,以绝对的优势兵力拿下淮海战场上残存的、尚在垂死挣扎的杜聿明集团,彻底、干净地结束淮海战役。
可是,作为我军最高军事统帅的毛主席,他没有命令我军去那么做。
![]()
正在撰写电文的毛主席(图像)
一九四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毛主席指示我参加淮海战役的部队,只要是杜聿明所部不妄图大举突围,就让我军各部好好地围着他。到了一九四九年的一月五日左右,再发起攻击,歼灭该部敌军。
在电报中,毛主席明确要求我淮海战场上的中原、华东两大野战军:
“留下杜聿明指挥之邱清泉、李弥、孙元良诸兵团之余部,两星期内不作最后歼灭之部署。”
毛主席为什么不快刀斩乱麻地解决杜聿明集团,而是如此指示我军呢?
原来,毛主席胸怀解放战争之全局,立足国共军事战略决战的高度,运筹帷幄,在下着一盘兼顾多方面的“大棋”。
当时,国民党军队于中原战场上一再败北,不断遭受我军重创的同时,我东北野战军、华北军区部队奉中央军委、毛主席之命开辟华北战场,发起了“平津战役”。
驻守平津等地的国民党之傅作义集团拥有六十余万大军,可谓军械精良,物资充足,兵强马壮。
![]()
当时的国民党高级将领傅作义(图像)
但是,他们面对消灭了卫立煌集团,解放东北全境后即进军平津地区的我东北野战军,感到手软腿酸,底气不足。
加之,此时,从天津城去往临海之大沽的交通要道,已经为我军全部控制——海路不畅!
故而,他们惶惶不可终日,觉得自己很有可能重蹈卫立煌集团、黄伯韬兵团、黄维兵团他们的覆辙。
于是,傅作义收缩防线,集结兵力,边做着与平津共存亡的军事准备;边企图拼死一搏,杀出一条通道,逃离平津——或从海上逃往江南,或西窜绥远地区。
而且,蒋介石已经在为傅作义集团的脱逃准备舰船。
总之,傅作义集团想跑路的征兆非常明显!
与之同时,越来越感到江北战事不利的蒋介石于一九四八年十二月二十日连下两道指令。
![]()
预感战事不利的蒋介石(剧照)
其一,蒋介石严令自己的心腹将领、时任京沪杭警备总司令的汤恩伯,想方设法地加快长江防御部署的进度,及早完成。
其二,他命令敌军之徐州“剿总”总指挥刘峙,把指挥部的有关人员及军事物资,适时输送到江南。
由此可见,蒋介石打算放弃长江以北的战场,并在拼命备战自己盘踞、经营多年的江南地区。
此种情况下,不管是淮海战场,还是平津战场的我军,如果持续加大攻击力度,必然会坚定蒋介石令国民党军队退却江南的决心,并促使其加快行动步伐。
这样,是绝对不利于我军尽量多地歼敌于江北之战略计划的实施的。
反之,我军若是暂时留着已经失去“自由”的杜聿明集团——“围而不攻”;同时放缓平津战役的进展节奏——“隔而不围”、“围而不打”,那么,我们就有机会把更多的敌军“留”在江北。继而,“待部署完成之后各个歼敌”,省得我军以后费心费力。
![]()
行军作战中的人民解放军(图像)
因为,分别在淮海战场、平津战场的杜聿明、傅作义集团若觉得自己一时间没有覆亡的危险,彼此之间还能有个“互相照应”,甚至还有“翻盘”的余地,他们就不会急于逃命。
就是蒋介石,他也会心存侥幸、心有不甘地试着跟我军继续“拼”一下,以尽可能地固守他在长江以北的地盘,不至于着急忙慌地组织两股敌军突围南下,或逃往他处。
如此一来,我军就有了更加充裕的休整、备战时间,就可以养精蓄锐,以逸待劳,伺机而动。
时机一到,淮海、平津两个战场互相配合,奋勇作战,即可求取最大的作战效益——歼灭敌军更多的有生力量!
另外,被我军“保留”在淮海战场上的杜聿明残部,又好比是一大块味道不佳的“诱饵”,它会迫使其他敌军前来救援。那时,我军就可以趁机消灭更多的敌军。
杜聿明所部被我军围困期间,渐渐地陷入了饥寒交迫、生存无望的境地。粮食吃完了,他们就被迫去找寻树皮等一切能吃的东西果腹,后来竟然出现了人吃人的惨状。
![]()
被围困的国民党军兵惨状(图像)
就在杜聿明集团既等不来救兵,又缺衣少食,军兵士气极度低落之际,我淮海战场上的人民解放军在解放区广大民众的积极、无私地援助下,享受着充足的后勤保障。可以说是,吃穿不愁,从容自如。
当然,我军没有只等着用枪炮消灭敌人,而是不断向淮海、平津两大战场上的敌人,发起深入、广泛的政治劝降活动。
毛主席曾亲自撰写了《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向负隅顽抗的杜聿明集团循环播送、宣传。
据统计,从一九四八年十二月十六日到一九四九年一月五日期间,敌人受到我军政治宣传的影响,而陆续放弃国民党反动阵营,转投我人民解放军者约有一万四千余人,相当于敌军两个师的编制。
时至一九四九年一月初,我军彻底完成了对傅作义集团的分割包围,破灭了蒋介石海运平津之敌南下的美梦后,毛主席立即命令淮海战场上的我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对杜聿明集团发起最后的攻击。
一九四九年一月六日十五时三十分,我军开始炮击杜聿明所部阵地,十六时发起总攻。激战到十日下午,我军摧毁了敌人的最后一个据点——刘集。
![]()
进攻中的人民解放军将士(图像)
这样,包括蒋介石的王牌部队新五军在内的杜聿明集团,二十余万人被全部歼灭,杜聿明本人也成了我军的俘虏。另外,我军还搂草打兔子,顺带着歼灭了来援之敌李延年兵团的一部。
淮海战役胜利结束不久,平津之敌在我军强大的军事、政治攻势下,放弃抵抗,缴械投降。于是乎,古都北平(北京)得以和平解放。
综合淮海、平津两大战役,我军共计歼敌一百零七万余人。这为我军后来的渡江作战,以及解放广大江南地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由上述可知,就在蒋介石打算南撤江北的国民党军队,但还没有动手的时候,我鏖战在淮海战场与平津战场的人民解放军,遵照毛主席的指示,呼应一体,恰到好处地缓和了局势,进而稳住了狡猾的敌人。
随之,我英勇无畏的人民解放军夺取了两大战场的胜利,收获丰硕战果,实现了努力歼敌于江北地区,减少我军下一步打击国民党反动军队之困难的战略目标。
主要参考文献:《毛泽东的智慧》、《毛泽东的军事艺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