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无声处见荣光
追忆红色特工朱枫的传奇人生
张梦怡
近日,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沉默的荣耀》热播。它讲述了1950年在台湾牺牲的4位隐蔽战线烈士的真实故事。其中,有一位女战士,她家境优越,却坦然承受监狱中的百般折磨;她秉性温柔,却对自己的信仰坚如磐石;她心念家人,却甘愿为国家舍生取义。她,就是红色特工朱枫。
抗日救亡 热血担当
![]()
朱枫
浙江省档案馆保存着一份1986年《浙江女烈士名录登记表》,上面有这样一条记录:朱枫,1905年出生,籍贯宁波市镇海县,1938年参加革命,1944年入党,1950年于台湾台北牺牲,牺牲时所在单位是上海情报站,职务是联络员。相比其他烈士,唯独朱枫的“安葬地点”一栏是空白,因为那时尚不知这位在隐蔽战线上牺牲的女战士,到底安葬在何处。朱枫身上的神秘面纱,是在后续的史料研究中才慢慢被揭开。
朱枫原名朱贻荫、朱谌之,字弥明。她出身名门,毕业于宁波竹洲女子师范学校,自幼爱好诗文、绘画、刺绣,尤其擅长书法。1927年,22岁的朱枫远嫁沈阳,成为奉天兵工厂镇海籍技师陈绶卿的继室。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朱枫携全家返回镇海。不久,丈夫突发霍乱离世,她独自一人撑起整个家。抗战爆发后,朱枫深感“国难日急,匹妇有责”,怀揣着一腔爱国热情,在家乡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她举办义卖展览,将自己收藏多年的金石、书画、工艺品等全部售卖,所得均用作抗日活动经费。同时,积极筹办“镇海工艺传习所”,收容难民和失业失学青年,传授工艺技术。此外,还借鉴“货郎担”的形式,组织了3个抗日宣传队奔赴各地开展抗日宣传,他们在街头巷尾演出《保卫卢沟桥》等剧目,教唱革命歌曲,极大激发了民众抗日救亡的斗志。而在遭遇敌机轰炸时,宣传队又变身救护队,积极奔走于战场之间,协助专业医疗队抢救伤员。
在金华,有一支著名的“台湾义勇队”,它是抗战期间由台湾同胞组成,直接参加祖国抗战数量最多、影响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支抗日队伍。这支队伍的发展,与朱枫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当时,由于经费不足,义勇队的医生们生活非常艰苦。朱枫得知后,毅然变卖家当,帮助他们纾解困难。尤其是面对台湾同胞的子女们组成的“台湾义勇队少年团”,她更是倾力资助,为抗日事业贡献了重要力量。
历经锤炼 光荣入党
新知书店,是朱枫曾经的重要战斗阵地。该书店创办于1935年,是我党领导的革命出版机构。抗战期间,浙东局势紧张,朱枫携家人前往武汉,为新知书店积极筹措资金。之后,她正式加入书店,辗转桂林、重庆、上海等多地工作。
1941年,朱枫代表我党组织3次赴江西上饶集中营探望和设法营救在皖南事变中被捕的朱晓光(朱枫第二任丈夫),并助其成功越狱。1944年,朱枫返回上海,就职于新知书店驻沪办事处的公开企业“同丰商行”。她一边全心全意为革命事业打理财务,一边利用合法身份和上层社会关系搜集情报、掩护革命同志。同年10月,书店遭到敌人破坏,朱枫不幸被捕入狱。面对沪西日本宪兵队残酷的刑罚,她不顾个人生死,严守党的秘密,后经组织营救成功出狱。出狱后,经徐雪寒和史永介绍,朱枫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她被安排在华东局情报部驻上海情报站工作,归张唯一直接领导。凭借出色的财会与经商能力,1946年,朱枫前往我党开办的联丰花纱布股份有限公司任会计主管,圆满完成了为驻扎在苏北的新四军购买、运送物资等任务。1948年,她奉命调往香港合众贸易股份有限公司任职,以公开身份为掩护,继续秘密开展情报工作。
临危受命 壮烈牺牲
1949年上海解放后,朱枫正准备从香港返沪与家人团聚,却突然接到赴台湾开展地下工作的紧急任务。据档案记载,当时派员去台湾的核心任务是联络国民党高层吴石,传递重要军事情报。而当时选择朱枫主要基于以下三个原因:一是她在台湾有良好的社会关系,其养女和女婿在台,可以用探亲名义掩护其身份;二是她并非知名人物,便于暗中与吴石联系,接收其所提供的情报而不引起注意;三是她对党绝对忠诚,是可以委派如此重要机密任务的可靠人选。
纵然心怀对家人的不舍,但朱枫毅然接受了这项危险的任务,再次踏上未知的征程。赴台前,得知久别的丈夫身患疾病,她写了10余封信给予安慰关心。其中一封信写道:“个人的事情暂勿放在心上,(即使我来了,你已北行,我绝不怪你),更重要的应先做去。”她所认为更重要的,便是党和国家的事业。
11月,朱枫从香港启程前往台湾。在台期间,她克服重重阻碍,与吴石多次秘密会面,输送了大量有价值的情报。其中,包括台湾战区战略防御图以及周边地理情况和军事分布、舟山群岛大小金门海防前线阵地兵力火器配置图、各防区敌我态势图等。然而,由于叛徒蔡孝乾告密,中共在台湾的地下党组织遭受毁灭性打击,朱枫身份暴露。面对国民党保密局的疯狂搜捕,她被迫转移到浙江舟山。当时,舟山尚未解放,仍处于国民党控制之下,朱枫最终于1950年2月18日被捕。关押期间,她乘看守不备吞金自戕,却被敌人发现送往医院抢救,之后押回台湾继续审讯。在狱中,无论敌人如何威逼利诱、严刑拷打,朱枫始终闭口不言,展现出宁死不屈的气节。敌方案件侦办人员亦肯定她“党性坚强,学能优良”“不惜牺牲个人生命之纪律与精神,诚有可取法之处”。6月10日,朱枫被押送至国民党的军事法庭。审判过程异常简单,只仓促地询问了其姓名、籍贯和年龄,就宣判死刑。10分钟后,在马场町刑场上,随着枪声响起,朱枫英勇就义,年仅45岁。
![]()
1983年6月1日,民政部颁发的朱谌之(朱枫)革命烈士证明书(影印件)(浙江省档案馆 供图)
1951年7月,上海市人民政府为朱枫签发烈士证书,这是她为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明证。1983年4月12日,中共中央调查部作出《关于朱枫同志的组织结论》,对她的革命事迹进行了客观正面评价。6月1日,民政部正式颁发朱枫革命烈士证明书。2010年12月9日,在两岸紧密合作下,她的骨灰由专人护送至北京。2011年7月14日,骨灰被安放于镇海革命烈士陵园。这趟跨越海峡的回家路,朱枫走了整整60年!
来源:中国档案报(原载《中国档案报》2025年11月7日总第4362期第3版)
作者:张梦怡(浙江省档案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