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报记者 刘良慧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十五五”时期民生保障工作作出全面部署,为失能失智老年人照护指明方向。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二级教授吴波表示,应以推行长期护理保险为抓手,把提升机构养老服务质量、提高失能失智老年人照护水平作为重要任务,推动长期护理保险升级为普惠性社会安全网。
长期护理保险的推进,为失能半失能老人与机构养老带来双重利好。吴波指出,我国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超3500万人,长期护理保险能精准满足失能老人的护理需求,有效缓解家庭照护压力,并推动护理服务行业的专业化、规范化发展。
长期护理保险,是针对身体衰弱、生活不能自理或者不能完全自理,需要他人辅助全部或部分日常生活的被保险人,为其在护理院、医院和家中接受的长期医疗护理或者照顾性护理服务提供经济保障的保险。自2016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指导意见》以来,我国先后在49个城市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其中,安徽省安庆市是首批15个试点城市之一。吴波介绍,今年8月全国医疗保障工作年中座谈会发出了“全面实施”的明确信号,预示着长期护理保险在历经9年试点探索后,正从“地方试验”迈向“全国建制”。
“对养老机构而言,长期护理保险是发展的重要契机。”吴波表示,养老机构作为专业服务资源集中地,有能力承接长期护理保险相关业务——凭借专业技术、设施与管理经验,机构可扩大服务市场、获得更多收益,同时还能联动医、养、康、护等直接关联产业,以及辅助器具、智能设备、适老化改造等间接关联产业协同发展,形成制度溢出效应,既提升自身服务水平,又带动银发经济发展,实现养老事业与产业的协同进步。
落实长期护理保险,需政府与机构协同发力。吴波强调,政府要做好政策制定、服务购买与监管工作,依据长期护理保险服务项目目录明确保障范围,为失能老人撑起“照护伞”;养老机构则需按市场原则运作,通过价格、竞争与创新机制,提供多样化服务,发挥集聚效应与规模优势,降低服务成本、提升效率。同时,要兼顾社会效益,以社会政策与产业政策相结合的方式推进,确保制度既符合市场规律,又能切实惠及更多失能老人与养老机构,让长期护理保险真正落地见效。
来源:安徽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