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树老根多,人老病多,这句老话你也一定听过。但你是否想过,有些“老毛病”其实是长期生活习惯堆积的结果?
陈叔今年63岁,是个爱操心的退休大爷。小区里,大家常笑他人还没老,身体毛病倒不少有时候胃不舒服,膝盖发酸,偶尔还会头晕眼花。
他自己也开始慌了,担心是不是年纪一大,“病根”就像树根一样越长越多,很难根治。直到那天,他去医院体检,医生却只用一句话点醒了他:“有些毛病,只要早戒早防,就能避开大半!”
![]()
听了这话,他越发好奇60岁后,有哪些事该坚决躲开?哪些习惯必须改?医生的答案不仅颠覆了他多年的认知,其中有一条,还是大部分身边人都容易忽视的。你,是不是也好奇呢?
“树老根多,人老病多”,但很多“病根”其实并非不可控。今天就来聊聊,60岁以后,生活里“一不碰,二不要”的健康箴言,提醒中老年朋友们:别让坏习惯成为健康的负担,及时止损,受益终身。
人上了年纪,喝点小酒、吃点油重菜、嘴馋甜点,这些习惯很多人离不开。但“树老根多,人老病多”,未必是命定的规律,而是错误生活方式的结果。
哈佛大学医学院2019年的一项研究发现,65岁以上人群中,由“饮食不当”引起的慢性病占比超过64%。其中,酒精摄入超标会使脑卒中风险提升29%,过量油脂摄入导致高脂血症概率增加至32.7%,而长期高糖高盐饮食则与高血压、2型糖尿病关系密切。
![]()
大量病例表明,60岁以后持续“碰”这些,等于埋下健康隐患:
长期饮酒,易诱发脂肪肝、心律失常、认知障碍等慢性问题;重口味油腻饮食,加重肾脏和消化系统负担,引发三高(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爱吃腌制、烧烤,摄入亚硝酸盐和致癌物,胃癌、肠癌发生率增加17%。
医生提醒:这类“口腹之欲”,60岁后务必说“NO”。不要被“酒能活血”“油多补身”的民间说法蒙蔽,正确饮食习惯才是长寿关键!
除了上面提到的“一不碰”,医生还强调,60岁以后,有两项日常行为最毁健康,属实要不得。
其一:不要熬夜。
医学期刊《柳叶刀》的一份超10万人随访显示,每晚睡眠少于6小时的中老年人,10年内罹患阿尔兹海默病风险升高48%,心脑血管事件增加31%。年纪越大,身体各项机能本就走下坡路,熬夜伤肝、伤脑、还扰乱内分泌,直接诱发多种慢病。
![]()
其二:不要久坐。
亚健康调查数据显示,每日连续坐超4小时的人,65岁后活动能力下降概率高达22.5%;而每隔30-40分钟起身活动一会儿,则能将相关风险降低13%左右。
久坐不仅容易让血液循环变慢,腿部静脉血栓、骨质疏松、糖尿病等风险都大大增加。
![]()
“习惯成自然,坏习惯积成病”。六十岁以后,“二不要”熬夜、久坐,坚决远离!
如何具体改善?给你三步实操建议,让健康不再是空口号。
第一,饮食以清淡为宜,远离酒精与重口味,每餐要保证蔬菜占1/2,主食和优质蛋白各占1/4。
日常可多用橄榄油、花生油,每周水产肉类交替,多选富含优质脂肪酸的深海鱼。依据《中国老年营养研究》,每日动植物油摄入量建议不超25克,餐桌上应减少腌制食品和精加工肉类。
![]()
第二,规律作息,每晚坚持7-8小时睡眠,并在固定时间上床。
若出现入睡困难,可通过温水泡脚、睡前慢走、阅读等转移注意力,打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建议午休不超过30分钟,以免影响夜间睡眠节律。
第三,避免久坐,做到“坐一小时,动五分钟”,可简单散步、原地抬腿、甩手。
每周坚持中低强度运动2-3次(如快步走、广场舞、太极、室内拉伸体操),既能保护心脑血管,也有助于骨骼关节灵活。如果体力有限,可以选择“慢到能说话但不能唱歌”的节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