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神爷透露:自带财运福报的女人,具有这3个特征,一生福气满满

分享至

01.

青石镇的李家,算不上大富大贵,但也还算殷实。

当家的男人叫李诚,是个老实本分的读书人,在镇上开了个小小的书斋,靠代写书信、卖些笔墨纸砚为生。

李诚的娘王婆,是个精明了一辈子的妇人。她年轻时吃过苦,所以格外看重钱财和脸面。

她总觉得,自家儿子是个读书人,将来是要做大事的,娶的媳妇,不说知书达理,起码也得是个“旺夫”的。

可偏偏,儿子李诚自己相中了邻村的姑娘阿秀。

阿秀这姑娘,人长得清秀,性子温和,手也巧,就是娘家太穷,嫁过来的时候,嫁妆薄得像一张纸。

这成了王婆心里的一根刺。



“一个家里,是穷是富,一半看男人,一半就看女人带不带财!”

这话,王婆不光在心里念叨,也时常挂在嘴边。

这天,李家正在吃午饭。

饭桌上,一盘咸菜,一碗豆腐,再加一碟炒青菜。

王婆用筷子在碗里扒拉了两下,眉头就皱了起来。

“阿秀啊,不是我说你,这日子过得也太清汤寡水了。咱们家虽不比县里的老爷,可也不是揭不开锅的人家,怎么连点荤腥都见不着?”

阿秀正给丈夫李诚夹菜,听到婆婆的话,停下筷子,温声细语地解释:

“娘,前两天您不是说天干物燥,嘴里起泡吗?我想着,这几天吃得清淡些,对您身子好。”

李诚也连忙打圆场:“是啊娘,阿秀也是一片好心。”

王婆“哼”了一声,把筷子往桌上不轻不重地一放。

“好心?我看她是舍不得花钱吧!”

她斜着眼睛瞟了阿秀一眼,话里有话地说:“女人家家,会过日子是好事,可要是抠抠搜搜,养成了一副穷酸相,那可是会把家里的财气都给赶跑的!”

阿秀的脸微微泛白,嘴唇动了动,却没有反驳,只是默默地低下了头。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一阵有气无力的锣鼓声,还有一个沙哑的叫喊声。

“行行好……给口吃的吧……”

是镇口那个老乞丐。

这老乞丐也不知从哪儿来的,在镇上待了小半年了,时而清醒,时而糊涂,身上破破烂烂,整天就知道要饭。

镇上的人,大多绕着他走。

王婆一听这声音,更是厌烦,冲着门外没好气地喊:

“去去去!晦气!天天来,家里那点福气都被你给要走了!”

阿秀却站了起来。

她走进厨房,把自己碗里还没舍得吃的那个白面馒头拿了出来,又盛了半碗菜汤,端着走了出去。

“你干什么去!” 王婆在后面厉声喝道。

“娘,他太可怜了。” 阿秀小声说。

“可怜?可怜的人多了去了!你管得过来吗?一个子儿都挣不回来的败家媳妇,就知道拿家里的东西往外送!”

王婆的声音尖利刺耳。

阿秀没有回头,快步走到门口,把手里的馒头和菜汤递给了那个蜷缩在墙角的老乞丐。

老乞丐抬起头,露出一张脏兮兮的脸,眼睛却异常明亮。

他没有马上接,只是定定地看着阿秀。

阿秀被他看得有些不自在,把碗往前又递了递,柔声说:“老人家,快吃吧,还是热的。”

老乞丐这才接过,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阿秀看着他,心里一阵发酸,转身回了屋。

一进门,就对上了王婆那双几乎要喷出火来的眼睛。

“你可真是个活菩萨!自己不吃,拿去喂叫花子!李诚,你看看你娶的好媳妇!这是要败光我们李家啊!”

李诚夹在中间,一脸为难。

“娘,您少说两句,阿秀也是心善。”

“心善能当饭吃吗?心善能让你考上举人当大官吗?我告诉你们,一个女人,要是心眼总往外拐,手里的钱攥不紧,那就是个漏财的命!咱们家迟早要被她拖累死!”

王婆越说越气,指着阿秀的鼻子骂。

阿秀站在原地,任由婆婆数落,眼圈红了,却始终一言不发。

她只是觉得,那个老乞丐的眼神,好像在哪儿见过,清亮得让人心里发慌。

她不知道,正是她这个不经意的善举,已经引起了某些“存在”的注意。

一个家的福气,有时候,恰恰就是从这些最不被人看起的地方,悄悄开始积攒的。

02.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着。

王婆对阿秀的挑剔,变本加厉。

在她眼里,阿秀做什么都是错的。

买块豆腐,她说阿秀不会还价,被人坑了。

做了件新衣裳,她说阿秀就知道打扮,不是个安分守己的。

就连阿秀把院子里的地扫得干干净净,她也要撇撇嘴,说:“扫地扫地,把财气都扫出门了!”

阿秀依旧是那个性子,不争不辩,该做什么还做什么。

她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把饭菜做得可口,对婆婆也依然恭恭敬敬。

只是,她会悄悄留下一些饭菜,等那个老乞丐路过时,递给他。

这件事,她瞒着王婆,连丈夫李诚都没说。

这天,镇上发生了一件大事。

县里最大绸缎庄的张员外,要为老母亲做寿,听说青石镇山上的“观音庙”很灵验,特地派人送来了一大笔香火钱,要在庙里做一场大法事。

消息一传开,整个青石镇都沸腾了。

王婆更是激动得两眼放光。

她拉着儿子李诚,神神秘秘地说:“诚儿,这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李诚一脸茫然:“娘,您说什么呢?”

“傻儿子!” 王婆一拍大腿,“那可是张员外!县里首富!他为了老娘做寿,肯定会请很多有头有脸的人物。你要是能在那天,在张员外面前露个脸,写上一副贺寿的对联,让他老人家看中了,以后还愁没有出路吗?”

李诚是个老实人,听了这话,连连摆手。

“娘,这不合适。我一个开书斋的,怎么能去攀附人家。”

“什么叫攀附!” 王婆恨铁不成钢,“这叫结交人脉!你懂不懂!就这么定了!法事那天,你必须去!”

说着,她又把目光转向了一旁正在缝补衣服的阿秀。

“还有你!” 王婆颐指气使地说,“那天你也得去!但是,不能穿得这么寒酸!你得去镇上最好的裁缝铺,做一身最体面的衣服!再到银匠铺,打一支像样点的簪子!”

阿秀停下了手里的针线,轻声说:“娘,不用了吧,我那件蓝布衫才穿了两次,还很新。”

“新什么新!” 王婆的嗓门立刻高了八度,“那颜色,死气沉沉的,一看就没福气!张员外家是什么场合?你穿成那样,是想丢我们李家的脸,还是想让你男人一辈子都出不了头?”

“我……” 阿秀还想说什么。

王婆直接打断她:“没有那么多废话!我已经想好了,就给你二两银子,必须办得体体面面的!这钱,不能省!这是为了咱们家未来的前程!”

说完,她从怀里掏了半天,摸出二两碎银,拍在桌子上,好像下了多大的决心。

阿秀看着那银子,心里五味杂陈。

二两银子,够他们家两个月的生活开销了。就为了一件衣服一支簪子,值得吗?

可看着婆婆那不容置疑的眼神,她知道,自己再说什么也没用了。

第二天,阿秀拿着银子出了门。

她没有去裁缝铺,也没有去银匠铺。

她在街上慢慢地走着,心里很乱。

路过药铺时,她听见里面传来一阵压抑的咳嗽声,还有掌柜的叹气声。

“赵大娘,您这药钱……可拖了快一个月了。”

“王掌柜,再宽限两天,就两天……我儿媳妇她……唉……”

阿秀认得,那是住在巷子尾的赵大娘,家里也很穷,儿媳妇常年卧病在床。

阿秀的心,像是被什么东西揪了一下。

她鬼使神差地走进了药铺。

当她从药铺出来的时候,手里的二两银子,已经变成了一包沉甸甸的药材,和剩下不到两百文钱。

她用这两百文钱,去布庄扯了半匹最便宜的青色土布,又买了一些针线。

她想,自己手巧,连夜赶工,也能给丈夫和自己各做一件新衣裳。虽然料子不好,但胜在干净整洁。

至于簪子,她想起了自己嫁妆里,有一只母亲留下的旧银簪,虽然样式老旧,但擦亮了也能戴。

她觉得这样很好,钱花在了该花的地方,自己和丈夫也有了新衣,婆婆那边也能交代过去。

她却没看见,在她走进药铺的那一刻,街角那个总在打瞌睡的老乞丐,缓缓地睁开了眼,浑浊的眸子里,闪过一丝赞许的精光。

03.

法事的日子很快就到了。

一大早,王婆就催着李诚和阿秀赶紧收拾。

当阿秀穿着自己连夜赶制出来的新衣,出现在王婆面前时,王婆的脸,瞬间就拉了下来。

“这就是你做的新衣服?!”

王婆的声音像淬了冰。

她上上下下打量着阿秀,那件青布衣裳,针脚细密,样式也算大方,可料子是真的一言难尽,在阳光下没有一丝光泽。



再看阿秀头上,戴的还是那支她看过无数次的旧银簪。

“我给你的二两银子呢!你花到哪里去了!” 王婆厉声质问。

阿秀低着头,小声说:“娘,我……我把钱拿去给巷尾的赵大娘买药了,她儿媳妇病得很重……”

“啪!”

王婆一巴掌拍在桌子上,整个人都气得发抖。

“你!你这个败家精!烂好人!我让你去装点门面,为了你男人的前程!你倒好,拿着钱去救济外人!我们李家是开善堂的吗?”

“赵大娘家那么难,我实在是……”

“你给我闭嘴!” 王婆指着阿秀的鼻子骂,“你是不是盼着我们家不好?盼着你男人一辈子就是个穷酸秀才?我怎么就给诚儿娶了你这么个丧门星!”

“娘!” 李诚也看不下去了,“您别这么说阿秀,救人一命也是积德行善啊。”

“积德?积德能换来钱吗?” 王婆气得口不择言,“我看她就是见不得家里有好日子过!今天这庙会,她不许去!就这副穷酸相,去了也是给我们李家丢人现眼!”

说完,王婆拉着李诚,气冲冲地就往外走,看都不再看阿秀一眼。

大门“砰”的一声被关上。

屋子里,瞬间安静下来。

阿秀站在原地,身上那件亲手缝制的新衣,此刻显得格外刺眼。

她的眼泪,终于忍不住,一滴一滴地落了下来。

她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做了一件自认为是正确的事情,换来的却是这样的结果。

她坐在冰冷的板凳上,哭了很久。

哭着哭着,她忽然想起了什么。

她擦干眼泪,走进厨房,把锅里给婆婆和丈夫留的热粥和点心装进食盒里。

她想,他们去庙里要站大半天,肯定会饿。

她拎着食盒,锁好门,也朝着后山观音庙的方向走去。

她没想去凑什么热闹,只是想把吃的送给丈夫和婆婆。

山路崎岖,阿秀走得有些吃力。

走到半山腰一个拐角处,她突然看见路边的石头上,坐着一个熟悉的身影。

是那个老乞丐。

他今天没有要饭,只是安静地坐在那里,看着山下的青石镇,不知道在想什么。

看到阿秀,他也不惊讶,只是咧开嘴,笑了笑,露出一口黄牙。

“小媳妇,也去赶庙会?” 他沙哑地问。

阿秀摇摇头,把食盒放在地上,歇了口气,说:“我给家里人送点吃的。”

老乞丐的目光,落在她那件朴素的青布衣裳上,又看了看她泛红的眼圈。

他忽然没头没脑地说了一句:

“心田先于福田。心田种下什么,福田才能长出什么。可惜啊,世人都只盯着福田里的收成,却忘了去耕耘自己的心田。”

阿秀愣住了。

这话从一个疯疯癫癫的乞丐嘴里说出来,显得格外怪异,却又像一记重锤,轻轻敲在了她的心上。

“老人家,您……”

“呵呵,” 老乞丐笑了笑,站起身,拍了拍屁股上的土,“粥不错,人更好。丫头,别哭,快了,你的好日子,快来了。”

说完,他也不等阿秀回答,就一瘸一拐地朝着山顶的反方向走去,嘴里还哼着不知名的小调,很快就消失在了树林里。

阿秀呆呆地站在原地,反复咀嚼着那句“心田先于福田”。

她心里的委屈和难过,似乎在这一刻,被一股莫名的力量抚平了。

她深吸一口气,重新拎起食盒,继续往山上走去。

她的脚步,比刚才轻快了许多。

04.

观音庙里,人山人海,香火鼎盛。

王婆拉着李诚,挤在人群里,拼命想往最前面凑。

张员外和他家的亲眷,都被庙里的知客僧请到了内堂,普通人根本见不着。

王婆踮着脚尖,急得满头大汗。

“诚儿,快,想想办法!不能白来一趟!”

李诚被挤得东倒西歪,一脸的无奈和尴尬。

“娘,这么多人,哪有我们的份儿。咱们还是回去吧。”

“回去?不行!” 王婆态度坚决,“今天不让你在张员外面前露脸,我绝不甘心!”

就在这时,人群突然一阵骚动。

原来是张员外在老母亲的搀扶下,从内堂走了出来,准备亲自上香。

人群一下子沸腾了,所有人都想往前挤,沾沾首富的财气。

王婆见状,眼睛一亮,使出全身的力气,拉着李诚就往前冲。

“让让!让让!”

混乱中,不知道是谁推了王婆一把。

王婆年纪大了,脚下一个趔趄,眼看就要摔倒。

“娘!” 李诚惊呼一声,想去扶,却被人群隔开,根本够不着。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只纤细但有力的手臂,稳稳地扶住了王婆。

是阿秀。

她不知什么时候也挤了进来,正好就在王婆身后。

“娘,您没事吧?” 阿秀的声音带着一丝急切。

王婆惊魂未定,一回头看见是阿秀,先是一愣,随即怒气又涌了上来。

“你来干什么!不是不让你来吗!晦气东西!”

她一把甩开阿秀的手。

可她忘了自己还站立不稳,这么一甩,身子又是一晃,直直地朝着旁边一个高大的香炉撞了过去!

那香炉里插满了点燃的香,要是撞上去,后果不堪设想。

“小心!”

阿秀惊叫一声,想都没想,整个人扑了过去,用自己的后背,挡在了王婆和香炉之间。

“嘶——”

滚烫的香头,隔着薄薄的青布衣,狠狠地烫在了阿秀的背上。

一股钻心的疼痛传来,阿秀的脸瞬间变得惨白,冷汗“唰”地一下就冒了出来。

“阿秀!” 李诚终于挤了过来,一把抱住摇摇欲坠的妻子,看到她背上被烫出的那几个焦黑的洞,心疼得眼睛都红了。

王婆也吓傻了。

她呆呆地看着阿秀,看着她痛苦地蜷缩起来的身体,一时间竟然说不出话来。

这场变故,也惊动了前面的张员外。

张员外回过头,正好看见了这一幕。

他身旁一位穿着讲究、面容慈祥的老妇人——也就是张员外的母亲,开了口。

“哎呀,那姑娘是怎么了?快,扶过来我看看。”

下人赶紧把阿秀和李诚他们带到了老夫人面前。

老夫人一看阿秀背后的伤,心疼得直皱眉。

“好孩子,快,让庙里的师傅拿些烫伤药来。”

她拉着阿秀的手,又看了看旁边脸色煞白的王婆,似乎明白了什么。

老夫人温和地问阿秀:“孩子,疼得厉害吧?为了扶你婆婆,自己受这么重的伤,真是个孝顺的好孩子。”

阿秀疼得嘴唇都在发抖,却还是摇了摇头,勉强挤出一个笑容。

“老夫人,我没事……我婆婆没受伤就好。”

简单的一句话,让在场所有人都为之动容。

尤其是王婆。

她看着阿秀那张没有一丝血色的脸,听着她那句没有半点怨恨的话,心里像是打翻了五味瓶,又酸又涩,又烫得难受。

她张了张嘴,想说点什么,喉咙却像被堵住了一样。

那个她一直看不起,骂作“丧门星”、“漏财鬼”的儿媳妇,在最危险的时候,竟然奋不顾身地扑上来保护她。

张老夫人叹了口气,对身边的张员外说:

“儿啊,我们今天求神拜佛,求的是什么?不就是求个家宅平安,子孙贤孝吗?”

她深深地看了一眼阿秀,继续道:

“我看这姑娘,心地纯善,行事端正,有她在的家,才是真正的福气之家啊。这比烧再多的高香,做法事,都管用。”

张员外连连点头称是。

他看了一眼文质彬彬的李诚,又看了看忍着剧痛却依旧体恤婆婆的阿秀,心里有了计较。

他走上前,对李诚拱了拱手。

“这位想必就是李先生吧?早就听闻镇上有位李秀才,字写得好,人也踏实。我正好有个账房先生的位置空缺,不知先生可有兴趣?”

李诚和王婆都愣住了。

幸福,来得如此突然。

王婆做梦都想攀上的高枝,费尽心机都没能说上一句话的张员外,此刻,竟然主动向她的儿子抛出了橄榄枝。

而这一切,不是因为什么华丽的衣服,不是因为什么奉承的对联。

仅仅是因为,她的儿媳妇,阿秀,那个她最看不起的儿媳妇,用最朴实、最真诚的善良,打动了别人。

王婆看着被丈夫小心翼翼扶着的阿秀,心里那块坚硬的冰,终于开始融化了。

05.

从山上下来后,李家的气氛变得很微妙。

李诚被张员外请去绸缎庄当了账房,工钱比以前开书斋高出三倍不止,家里日子一下子宽裕了。

王婆对阿秀的态度,也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她不再张口闭口“丧门星”,也不再挑剔阿秀做的饭菜,甚至还会主动把肉夹到阿秀碗里。

但阿秀知道,婆婆心里那个结,并没有完全解开。

她只是暂时被“好运”震住了。在她心里,阿秀的“福气”,依然是碰巧得来的。

这天,李诚从绸缎庄带回来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张员外念他做事勤恳,又感念阿秀的品行,特地在县里给他们家安排了一处三进的大宅子,让他们一家都搬过去住!

这消息,如同一个惊雷,炸得王婆半天都合不拢嘴。

搬去县里住大宅子!

这是她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

“老天开眼!老天开眼啊!” 王婆激动得在屋里直转圈。

她看着阿秀,眼神里充满了惊奇和一丝敬畏。

“阿秀……你……你可真是我们家的福星啊!”

阿秀只是笑了笑,没说什么。

搬家的前一晚,李诚却显得心事重重。

晚饭后,他把阿秀拉到院子里。

月光下,李诚看着自己的妻子,神色复杂。

“阿秀,我今天……又碰到那个老乞丐了。”

阿秀一愣:“他又说什么了?”

“他……”李诚犹豫了一下,压低了声音,“他今天没要饭,反而给了我一壶酒,说是贺我们乔迁之喜。”

“一壶酒?”

“是啊。我本来不想要,可他硬塞给我,还说了一段很奇怪的话。” 李诚的眉头紧锁,努力回忆着。

“他说,‘小子,别以为住上大宅子就是有福了,真正的福报,还在后头呢。你媳妇这尊‘活菩萨’,才刚刚开始显灵。’”

阿秀的心,也跟着提了起来。

李诚看着她,眼神里充满了困惑和探究。

“阿秀,我问他,到底什么是真正的福报。他喝了口酒,醉醺醺地跟我说……”

李诚顿了顿,一字一句地复述道:

“他说,‘财神爷亲口点化过,天下间自带财运福报的女人,身上都有三个藏不住的特征。你媳妇,就占了头一个,也是最要紧的一个!’”

说到这里,李诚的呼吸都有些急促了。

他抓住阿秀的手,急切地问道:

“阿秀,你告诉我,那个老人家说的,究竟是什么意思?”

“这第一个特征,到底是什么?”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