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7 世纪中叶的朝鲜半岛,正处于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国鼎立的微妙平衡之中。
北方的高句丽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实力,不仅统一了辽东半岛与朝鲜半岛北部,更对中原王朝采取 "强则依附,弱则觊觎" 的灵活策略,成为隋唐两朝的心腹大患。
南方的百济与新罗则长期处于相互攻伐的状态,而百济为对抗新罗,选择与高句丽结成战略同盟,并将王子扶余丰璋送往日本作为人质,以换取日本的军事支持。
![]()
这种复杂的地缘政治格局,为外部势力介入半岛事务提供了契机。
此时的日本刚刚完成 "大化改新",仿照唐朝制度建立起中央集权国家,国力蒸蒸日上的同时也滋生了对外扩张的野心。
日本统治者敏锐地意识到朝鲜半岛的战略价值,企图通过扶持百济政权在半岛建立桥头堡,进而实现其染指东亚大陆的构想。
百济则利用日本的扩张欲望,以割让南部海岛为代价换取军事援助,形成了 "以夷制夷" 的外交策略。
公元 655 年,高句丽与百济联军大举进攻新罗,连陷三十余城,新罗武烈王被迫遣使向唐朝求援,承诺 "一切惟唐国马首是瞻",这场半岛内部的冲突由此升级为国际性战争。
唐朝对朝鲜半岛的介入,既有维护 "天可汗" 权威的政治考量,也有消除东北边境威胁的现实需求。
自隋文帝以来,高句丽问题始终是中原王朝的东北战略核心,而百济与日本的联盟无疑加剧了这一威胁。
唐高宗显庆五年(公元 660 年),左武卫大将军苏定方率十万水陆大军东征百济,仅用一个月时间便攻陷其都城泗沘城,将百济王室贵族押往长安。
这场迅雷不及掩耳的军事行动,本是实施 "围魏救赵" 之计,通过控制百济来牵制高句丽,却未料引发了日本的强烈反应。
在百济遗臣道琛的请求下,日本天智天皇先后派遣数批援军,最终促成了白江口的历史性对决。
![]()
刘仁轨,字正则,自少家境贫寒,但爱好学习,学有所成,踏上仕途。他为官清廉刚正,在任上得罪了权贵,屡屡遭到陷害。
最严重的一次是在青州刺史任上,恰逢苏定方东征,他被上级不顾天气水文,强行督促出海。结果船队在途中遇风暴死伤严重,差点被斩,好在高宗皇帝明察秋毫,赦免了死罪,让他以白衣(平民)的身份随军,进入半岛,累功至检校带方州刺史,有统兵之权。
661 年,大唐西方边境有变,加上暴风雪,唐军主力决定撤回国内休整。年过六旬的刘仁轨有感于半岛局势,于是上书高宗主动请缨留守百济。
当时的局面并不是很好,可以说是危机四伏。百济残余势力见唐军主力撤退后,在日本支持下死灰复燃,日本方面也开始插手。
正是在这种极端不利的条件下,不少唐军将领建议先回国内,但刘仁轨却展现出了卓越的军谋略和才能,力排众议坚持 "留镇百济" 。
他认为 "欲吞灭高句丽,必先诛百济,留兵镇守,制其心腹",这一判断准确预见了日本介入半岛事务的必然性。
当唐军援军抵达后,他又果断提出直捣敌军巢穴周留城的计划,通过 "若克周留,诸城自下" 的战略威慑,瓦解了百济残余势力的抵抗意志。
这种 "扼守咽喉" 的战略思维,使得唐军能够集中优势兵力于关键节点,形成 "以点带面" 的战略效应。
![]()
海战战术的运用更彰显刘仁轨的军事天赋。日本听闻百济出事,迅速出兵与百济联军,加入战局。
663年8月初,日本援军和百济在白江口(今锦江口)集结,刘仁轨攻打任存城强攻未果,于是也决定走海路只能换条路了进攻周留城,两军便在白江口相遇了。
此战唐军仅有战船170余艘,兵员万余人,而日本方面则有战船千余艘,士兵4.2万人(“倭船千艘,停在白沙,百济精骑,岸上守船”),唐军在兵力上乃是处于绝对的劣势。
刘仁轨面对日本与百济联军的优势兵力,临危不惧,他巧妙部署舰队,凭借船只设计精良,充分利用地形与气候条件,连战连捷,焚烧日军战船400多艘,烧死日军一万多人。
《旧唐书》记载此战 "四战捷,焚其舟四百艘","烟焰涨天,海水皆赤",展现了战役的惨烈与唐军的战术优势。
白江口的惨败给日本带来的冲击是全方位的。当残兵败将逃回本土,日本朝野上下第一次真切感受到与大唐帝国的巨大差距。
一方面日本天皇为防止唐军乘胜追击,下令在北九州修筑水城、高安城等防御工事,形成所谓 "西海防备" 体系。另一方面他们打消了军事手段介入大陆事务,转向全面学习唐朝制度文化。
战后日本的 "遣唐使" 规模空前扩大,从战前的每次百余人增至五六百人,使团成员包括留学生、学问僧、工匠等各领域人才,进行了全方位的文化引进。
![]()
白江口之战后,百济政权走向终结。公元 663 年周留城陷落后,百济王室逃往高句丽,其领土被唐朝划分为五个都督府,纳入安东都护府管辖体系。
这场胜利不仅消除了唐朝东线的威胁,更形成了对高句丽的南北夹击之势。六年之后,唐军攻灭高句丽,完成了隋炀帝、唐太宗未竟的事业,将辽东地区重新纳入中原王朝版图。
白江口之战确立了唐朝在东亚的重要地位。此战之后,唐朝的声威远播东北亚,不仅日本遣使朝贡,连北方的突厥、契丹等部族也纷纷臣服。
唐朝通过册封制度、朝贡贸易、文化交流等多种方式,构建起一个多民族、多层次的东亚国际体系。
这种秩序模式在东亚维持了近千年,直到近代西方殖民势力入侵才被打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