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港芭舞剧《布兰诗歌》亮相上海,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周圆满收官

0
分享至

11月14日晚七时许,上海文化地标“前滩31演艺中心”人气聚集,大剧场上演由香港芭蕾舞团(港芭)演出、香港管弦乐团(港乐)现场演奏、上海音乐学院合唱团及上海春天少年合唱团合唱的舞剧《布兰诗歌》。

史诗式舞剧《布兰诗歌》是第二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周”的节目之一,更是港沪两地艺术家联袂为本次文化周献上的压轴之作。11月14日至15日两天,港芭呈献的双制作节目《最后的歌》《布兰诗歌》合为《布兰诗歌》演出对外售票,两部剧由20分钟的中场休息时间区隔。值得一提的是,《最后的歌》《布兰诗歌》两部作品均获第24届香港舞蹈年奖。


舞剧《布兰诗歌》剧照(资料图)。

《布兰诗歌》是港芭艺术总监卫承天的作品。卫承天以卡尔·奥尔夫的同名大型音乐作品为题,编排格局庞大的史诗式舞剧《布兰诗歌》,由中世纪舞至当下,呼应对爱情的普世及永恒追求。

奥尔夫为24首由中世纪修士创作的诗篇谱曲,采用合唱及管弦乐形式,表达或神圣或世俗的题材,例如财富、爱情、欲望及贪婪。而卫承天别具匠心的编舞,则令音乐的戏剧张力更上一层楼。演出时,逾百人登上8米高台演唱,为观众带来震撼人心的视听体验。

卫承天在11月13日的媒体见面会上谈到,在着手制作《布兰诗歌》时,他正在读《奥兰多》,“这部小说讲述了一位生于伊莉莎白时期英格兰的年轻男子,有一天突然变成了女性,从此不再衰老,并经历了数段爱情故事。这部令人再三回味的讽刺小说,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我们对爱情的永恒追求。”


舞剧《最后的歌》剧照(资料图)。

另一舞剧《最后的歌》也取材于经典艺术IP,由港芭驻团编舞家胡颂威创作,灵感来源于19世纪英国作家王尔德的小说名篇《夜莺与玫瑰》,通过“王尔德”与“夜莺(缪思)”两个角色的互动,用舞蹈提出对“美”的追问。

《最后的歌》主要由巴赫一首经文歌和四首器乐作品的改编交织而成,当中包括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三布兰登堡协奏曲、第二无伴奏大提琴组曲,以及第四小提琴奏鸣曲。在舞剧中演奏的弦乐版本由美国指挥家史托歌夫斯基改编,特别邀请港乐乐团首席王敬和首席大提琴鲍力卓独奏。

据了解,《布兰诗歌》《最后的歌》两部作品均获第24届香港舞蹈年奖,《布兰诗歌》获“杰出大型场地舞蹈制作”奖,《最后的歌》编舞胡颂威获“杰出编舞”奖。

一名观众告诉南都N视频记者,她本人喜爱声乐,起先是对《布兰诗歌》的合唱作品感兴趣,然后看到剧目介绍里有芭蕾舞,觉得舞台效果可能会给她带来惊喜,于是购买了首场演出的门票,看完演出感觉超出期待。

观众俞女士看完首场演出后告诉南都N视频记者,她认为港芭和港乐配合默契,团队很用心,尤其是《布兰诗歌》这样长篇幅的剧目,也能有很好的呈现效果,“特别是一段以椅子为道具的表演,刚柔并济,非常好看。”另外,有独舞的年轻男舞者也让她感到惊喜,“比例、节奏、乐感、动作都不错”。

作为一名资深剧迷,俞女士还肯定了环绕舞台的高台布置,“不仅营造了内景,而且还有利于合唱团声音的呈现”。整体而言,演出超出了俞女士此前的预期,她表示自己会向更多朋友推荐《布兰诗歌》。

据了解,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周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体育及旅游局、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共同主办,于10月18日至11月15日期间,通过美术大展、舞台演出、非遗“艺术天空”户外演出、艺术教育、国际演艺大会、国际对话等活动,生动展现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创新活力与多元魅力,推动粤沪两地文化交流再上新台阶。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赵唯佳 发自上海

图片:香港芭蕾舞团供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南方都市报 incentive-icons
南方都市报
换一种方式,南都在现场。
583720文章数 358580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