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百年峥嵘岁月同歌 初心如炬薪火永续

0
分享至

近日,《铭记历史 唱响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音乐会》在北京城市图书馆奏响,也为历时近5个月的“探寻北京红色记忆”系列活动画上了圆满句号。自今年7月启动以来,系列活动共举办36场,通过线上、线下多元形式,累计吸引超过1000万人次参与,成功地将北京的红色历史从文献档案转化为可触可感的市民体验。


赓续红色薪火 咏传精神谱系

——“铭记历史 唱响和平”闭幕音乐会回顾


演出开场后,老艺术家们首先为观众带来了混声合唱《旗正飘飘》《南泥湾》和《在太行山上》。

作为“探寻北京红色记忆”系列活动的收官之作,由文化和旅游部老艺术家合唱团倾情演绎的《铭记历史 唱响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音乐会》,以宏大的主题与精彩的演出,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收获了热烈反响。

音乐会上,老艺术家以历经岁月沉淀的嗓音,带领观众重温峥嵘岁月。《南泥湾》的悠扬旋律,赞颂了自力更生的奋斗精神;《在太行山上》的雄壮音符,再现了同仇敌忾的烽火岁月;而《毕业歌》中“担负起天下的兴亡”的激昂呐喊,更点燃了全场观众的激情,赢得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整场音乐会如同一部用音符写就的编年史,通过精心编排的曲目,勾勒出完整的红色精神传承谱系。开场曲目《旗正飘飘》以铿锵节奏展现革命初期的悲壮求索,《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与《游击队之歌》则用不同的音乐语汇,共同诠释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二月里来》的田园春光与《延安颂》的崇高礼赞,再现了革命圣地的精神气象;而《延水谣》与《渔家姑娘在海边》则通过女性视角展现了革命叙事的丰富性。值得一提的是《小河淌水》与《玛依拉》的编排,这两首源自民间的作品经过艺术升华,巧妙揭示了深植民族文化土壤的红色基因。整场演出通过不同历史切面的音乐作品,让红色基因在旋律流淌中完成了代际传承。

文化和旅游部老艺术家合唱团的登台,其意义早已超越了艺术表演本身,成为精神血脉赓续的生动典范。他们的声线里既承载着对革命先烈的深切缅怀,也饱含着历经岁月淬炼愈发坚定的信仰。这些曾亲历国家建设各个阶段的老艺术家,其艺术生命与新中国的成长轨迹紧密交织。他们的歌声不仅是艺术的表达,更是将个人记忆融入集体叙事的活态传承。老艺术家们坚定的眼神与观众席上年轻面容同框的画面,本身就是赓续精神血脉的生动写照。

整场演出高潮迭起,动人瞬间汇聚成红色精神的长河。当最后一曲磅礴的《保卫黄河》唱响,艺术家与观众的情感共鸣达到顶峰,智和厅内回荡着民族救亡图存的最强音,也为本次探寻之旅留下了隽永的尾声。

歌声余音未绝,《黄河大合唱》初代演出者孟于在“红色故事我来讲”访谈中的讲述犹在耳边。这场音乐会既是系列活动的华彩终章,更将访谈、展览的积淀升华为震撼心灵的集体记忆。


演出现场

多维活化历史记忆 立体传承红色精神

——“探寻北京红色记忆”活动亮点概览


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历史记忆以更新颖的方式走入读者心中。图为读者在线下打卡点位留影。

一 深挖馆藏,让红色文献“活”起来

“探寻北京红色记忆”最突出的亮点,是红色行读之旅对首都图书馆馆藏红色文献进行了一场创造性活化实践。活动突破传统静态阅览模式,通过一系列跨界融合的策划,让沉睡在书库中的文献以立体、生动的方式走进公众视野。

行读活动为参与者量身推荐主题书目。当读者手持《红楼:北京大学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漫步北大红楼,或带着对《老一辈革命家在香山》的感悟探访香山革命旧址时,文字与实景的交融让历史在现场被重新激活。

正如一位参与行读的小读者在笔记本中所写:“于我而言,北大红楼曾经只是一个遥远的名词。但当我真的站在李大钊曾经办公的桌子前,才恍然发觉,那股求索真理的热浪,至今仍在楼道间回响、奔涌。”

今年恰逢《义勇军进行曲》诞生90周年,首都图书馆联合田汉基金会举办“跨时代的前进号角——田汉与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主题展览。展览中,刻录《义勇军进行曲》《前进歌》《毕业歌》等歌曲的珍贵老唱片,与《风云儿女》的影像交织呈现,还原了国歌诞生的历史。观众只需扫码,即可聆听那些震撼心灵的旋律,在声音中感受民族血脉的偾张与精神的传承。

二 薪火相传,构建“口述历史”资源库

“探寻北京红色记忆”系列活动通过“红色故事我来讲”与“薪火讲堂”等环节,构建了一个持续生长的“口述历史”资源库,实现了跨越时空的代际对话。

“薪火讲堂”邀请革命先辈后人、党史研究者等走进北京城市图书馆,讲述父辈经历、家族往事与研究成果,将宏大的历史叙事还原为有血有肉的个人命运与家族记忆,为红色历史注入了动人的情感底色。

“红色故事我来讲”访谈活动则在延续“薪火讲堂”情感基调的基础上,为“口述历史”注入当代声音。年轻的非遗传承人郎佳子彧将红色精神融入指尖技艺,让革命传统在非遗创作中焕发新生;从事烈士褒扬纪念工作的退伍青年干部田野,守护革命先烈留下的精神遗产,诠释红色基因的当代传承;红色主题电视剧《觉醒年代》编剧龙平平,分享了如何以年轻化艺术语言赢得广泛共鸣;为先烈立传的作家周诠,则以严谨考据与深沉笔触搭建起通往历史现场的桥梁。

三 跨界融合,打造沉浸式立体课堂

系列活动突破图书馆传统服务模式,通过跨界融合打造没有围墙的立体课堂。馆藏文献、专家讲座、线下行读与多元艺术体验有机融合,构建出可读、可听、可感、可参与的红色文化传承体系。

在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暨“峥嵘岁月·征程有声——红色文艺经典回眸”文艺展演中,创造性采用“导赏+表演”形式,通过导赏人的解说,将《十送红军》《谁不说俺家乡好》《我的祖国》等经典曲目串联成一部声音史诗。展演中,观众不再是被动的聆听者,而是跟随导赏穿越时空的旅人,从抗战烽火走向社会主义建设热潮,再步入改革开放春天,在艺术共鸣中完成对党的奋斗历程的全景式巡礼。

在“红色传承手工坊”中,读者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亲身体验景泰蓝点蓝、北京木版年画印制、红色建筑剪纸等传统技艺。当指尖触摸景泰蓝丝滑的矿物颜料,当雕版浮现革命圣地轮廓,当红纸剪出红色建筑剪影,遥远的历史变得真实可感。

“造纸与版画拓印”体验则将古法造纸与版画艺术相结合——读者亲手制作竹纸,再拓印象征民族觉醒的“卢沟醒狮”等图案。一造一拓之间,不仅完成了从材料到作品的创造,更在动静结合中实现了与历史的精神对话。

“红色创意绘画”活动让红色地标走进日常生活。读者用画笔将北大红楼、双清别墅、《新青年》编辑部旧址、京报馆旧址等北京红色地标绘制于帆布包上,每一笔都是与历史的深刻对话。

在“历史烽火中的红色京剧”活动中,国粹艺术成为穿越时空的沉浸课堂。通过“名师传艺+票友实践”模式,参与者在唱念做打中感受革命年代的激情与理想,体验红色文化与传统艺术的融合。活动特邀国家京剧院创作和研究中心主任彭维、一级演员张梅芳亲临指导,不仅讲解示范红色经典剧目的唱腔与身段,更深入解析唱段背后的革命历史与人物心境。票友表演环节,老师精准指导身段与唱腔,让表演者与观众共同沉浸于革命先辈的精神世界。

从展演到非遗手作,再到红色京剧的讲与唱……多元场景转换使历史从书本走入生活,化为市民共同的记忆。图书馆实现了从知识宝库到文化体验场的转型,为红色基因的当代传承探索出一条沉浸式、立体化的创新路径。

四 智慧赋能,拓展红色阅读新时空

为顺应数字时代发展趋势,积极运用技术手段,通过线上知识竞赛、实时直播、小程序集章、XR(拓展现实)体验等数字化方式,打破图书馆服务的时空限制。

系列活动将北京的12个红色地标搬至线上,打造“云端红色地图”。读者可通过手机小程序线下实地探访、线上查阅史料,实现“线下行读、线上读史”的跨时空联动。线上点亮的电子印章在云端永久留存,以新颖形式铭记历史足迹。通过高清直播,数百万无法亲临现场的观众可在屏幕前身临其境地感受演出氛围,实现文化服务的均等化与普惠化。

在《觉醒年代》XR体验中,运用MR(混合现实)、3D建模、6DoF全自由度追踪及虚拟数字人等前沿技术,构建出可交互、可感知的百年历史现场。读者戴上MR眼镜、手持交互手柄,便从阅览室来到风云涌动的北大红楼、《新青年》编辑部洒满晨光的书房,成为历史的亲历者。沉浸式体验使文字化为具体感知,百年前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追求真理、为理想奋斗的激情岁月变得可触可感。

这一系列智慧化实践,不仅拓展了系列活动辐射范围,更展现出现代图书馆运用数字技术助力文化传承的创新精神,开启了智慧服务新篇章。

“探寻北京红色记忆”系列活动虽已落幕,但其社会影响与传承意义仍在持续。活动通过创新性活化实践,成功将红色文化从历史典籍与纪念场馆中“请”出,使之成为可亲、可感、可参与的公共文化产品,在全市掀起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的新热潮。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不仅筑牢了城市红色文化根基,更在广大市民特别是青少年心中播下了薪火相传的种子。

作为传承文明、服务社会的重要文化阵地,首都图书馆将继续肩负赓续红色血脉的时代使命,以系列活动为起点,持续深耕红色文化资源。通过长效举措,将红色文化传承系统化、常态化、品牌化,让闪耀在京华大地的红色基因与革命薪火,在新时代焕发更加璀璨的光芒,为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

(文字统筹:刘源隆 首都图书馆供图)

2025年11月15日《中国文化报》

第4版刊发特别报道

《百年峥嵘岁月同歌 初心如炬薪火永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文旅中国 incentive-icons
文旅中国
中国文化传媒集团旗下文化和旅游新闻资讯平台
37045文章数 1119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