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对场景工作进行了系统部署,这也是我国首次出台“场景培育开放”的重磅政策,不仅为各领域开展场景培育工作提供了方向指引,更为供应链金融行业的创新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
![]()
政策背景:场景驱动的创新战略
《实施意见》定义了场景的概念——场景是用于系统性验证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产业化应用以及配套基础设施、商业模式、制度政策的具体情境,是连接技术和产业、打通研发和市场的桥梁,这一界定赋予了场景在创新生态中的核心地位。
场景不仅仅是技术应用的试验场,更是创新模式与制度政策的验证环境。国家希望通过系统性部署,形成“技术突破-场景验证-产业应用-体系升级”的良性发展路径。
![]()
(《实施意见》思维导图)
供应链金融的明确信号
在《实施意见》描绘的广阔场景图景中,供应链金融并非被遗忘的角落。恰恰相反,文件在“现代农业领域”部分明确提出:
“推出智慧农(牧、渔)场等一批智慧农业应用场景,创新种业、种养殖、食品加工全产业链应用场景,围绕饲料、养殖、流通、供应链金融等领域推动畜牧业、渔业数字化转型赋能。”
这是国家层面文件首次将供应链金融明确纳入场景应用的重点领域,表明供应链金融不再仅仅是金融领域的专项事务,而已上升为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支撑。
多领域场景带来的金融机遇
《实施意见》聚焦五大方面,提出了22类场景培育和开放重点领域,其中多个领域与供应链金融存在深度耦合空间。
数字经济领域,文件要求深入挖掘数据要素潜能,支持数据分析挖掘、流通使用、安全防护等领域技术创新,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这为供应链金融提供了数据流通与确认的新机遇。
制造业领域,文件聚焦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工业生物、工业智能等核心技术应用,鼓励培育柔性生产线、智能工厂、绿色工厂等应用场景。这些场景将为 “工业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新模式提供验证环境,使金融机构能够基于实时生产数据创新信贷产品。
智慧物流领域,文件提出创新“无人运输、无人装卸、无人配送、智慧仓储”等应用场景。这些场景的培育将直接产生对智能化、实时化的供应链金融服务的需求,如基于实时物流数据的动产融资、基于智能合约的运费用结算融资等。
在合规前提下,供应链各环节数据的有效汇聚与授权使用,将极大提升供应链金融的风控能力。
制度创新与金融监管协同
《实施意见》不仅关注技术应用,更重视制度创新,明确提出“协同推进准入、场景、要素改革”,并要“发挥场景对制度建设的试验作用”。
这一思路与近期金融监管部门的政策方向形成呼应。今年6月正式实施的《关于规范供应链金融业务 引导供应链信息服务机构更好服务中小企业融资有关事宜的通知》要求:“供应链核心企业应及时支付中小企业款项”,并对应收账款电子凭证付款期限设置了“原则上应在6个月以内,最长不超过1年”的明确限制。
两项政策协同发力,形成了“场景创新+金融规范”的政策组合拳:一边通过场景开放为供应链金融创新提供空间,一边通过规范管理防范金融风险,保障中小企业权益。
金融机构的参与路径
面对政策开启的机遇,《实施意见》也明确了金融机构的参与路径,鼓励各类金融机构立足自身职能定位做好金融服务。
金融机构可以从至少三个维度参与场景建设:
1.服务场景建设:为智慧物流、智能工厂等场景建设提供专项融资支持;
2.嵌入场景运营:将供应链金融服务嵌入到产业场景的各个环节,实现金融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3.利用场景创新:利用开放场景验证新的金融产品与服务模式,如基于物联网设备的动态风控模型。
国办《实施意见》的出台,标志着供应链金融进入“场景驱动、数据赋能、生态协同”的新阶段。文件提出的“技术突破—场景验证—产业应用—体系升级”路径,与供应链金融“数据—信用—融资—产业”的逻辑高度契合。对于金融机构、核心企业和科技平台而言,都需要重新审视自身的战略定位,从传统的金融服务提供者,转型为产业场景的共建者。
文章来源:国务院办公厅、企汇安,亚洲保理、天津东疆综合保税区商会
《中国司库建设高质量发展报告(2025)》发布,汇聚中央国有企业、地方国有企业、大中型民营企业、银行及科技厂商的标杆案例,展现司库建设全生态创新图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