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倭寇!中国大使馆发出史上最强音,新“戚家军”早已严阵以待

0
分享至

中国官方在推文中使用“倭寇”一词,本不足为奇。但如果是中国驻日大使馆直接以日文发布在媒体上给日本人看的,那便警告意味十足了。



而中国官方之所以首次在外交语境中使用这一词汇,或许还得从高市早苗的涉台言论说起。

高市早苗其人其言

其实,自高市早苗当选日本新一届首相以来,中国官方就一反常态的一直没有发贺电表示祝贺。

这可不是因为中国忽略了外交礼节,而是因为中国官方实在很难就高市早苗的当选一事表达诚心“祝贺”。

纵观高市早苗的从政生涯,从一开始就带有明显的“亲美反华”成色。她不仅是日本右翼势力及保守阵营的代表人物、安倍路线的继承者,更是一个靠反华言行博眼球、博上位的极端分子。



最突出的问题有两个:一是长期参拜靖国神社;二是以“安倍谈话”替代“村山谈话”。前者相当于有意重燃军国主义,后者则属于否定并美化侵华战争。

两者都是安倍政府执政时期,安倍晋三本人想干又不敢干的脏活累活,高市早苗却主动为他承担并踊跃的干了。

当然,她也由此获得了安倍晋三的赏识任用,以及日本右翼势力的支持,算是为自己捞到了一定的政治资本。

虽然没发贺电,但中国外交部当时也并未就高市早苗当选一事表达过反对意见,毕竟这是日本的内政以及日本人自己的选择。

不发贺电只是作为一种委婉的提醒,希望高市早苗能及时认清形势,本着中日友好的原则收敛自己不当的言行。



没想到高市早苗并没有把中国的提醒放在心里,于11月7日的众议院预算委员会上重提“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话题,暗示日本将干预台海局势。

针对这一涉台言论,中国驻大阪总领事薛剑随后以“斩首论”回呛高市早苗,当即引起日本社会舆论的炸锅,也导致中日爆发了一场难以避免的外交风暴。

日本自民党外交小组和外交调查会因此强烈要求政府对薛剑,采取包括驱逐出境在内的应对措施。日本右翼势力更是煽动民间叫嚣起了“再打甲午海战”的口号。

另一边,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也在例行记者会上发出“日本若干涉台海局势,必遭中方迎头痛击”的警告。



并且,还以“日本是否准备重蹈军国主义覆辙、再次与中国人民为敌、企图颠覆战后国际秩序”等质疑,向日本政府发起拷问。

前《中国日报》驻欧盟社长陈卫华也在社交媒体上发文力挺薛剑,甚至直接称呼高市早苗为“美国走狗”。

同时,中国驻日大使馆虽然保持着一定的外交克制,但也借用“倭寇”的隐喻,表明了中国官方针对高市早苗言论的严正立场。

戚家军抗倭的军事隐喻

正如日本共同社评论的那样,这是自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中国官方首次使用“倭寇”这一具有历史冲击性的词汇。可见眼下,中日关系恶化之事态的严重性。

在此次外交风暴尚未爆发之前,中国官方媒体就在11月初集中报道过一段戚家军抗倭的历史事迹。尤其突出了戚继光发明鸳鸯阵、狼筅等战术和武器,创下每伤亡20人则斩敌上千的辉煌战绩。

同时,官方还通过媒体定性了高市早苗的参拜靖国神社、扩充军费、部署钓鱼岛等打算,属于“当代倭寇行径”。



外交风暴后的11月14日,中国驻日使馆发布的日文推文又再度使用了“倭寇”一词,这也是对此前官媒“戚家军抗倭事迹”宣传的延续。

其背后的军事隐喻是毋庸置疑的,官方的目的就是要让日本方面明白:假如现在的中日两国再启战事,其结果绝不会是日本人想象的“甲午海战”,而是“戚继光抗倭”。

而事实上,中国所展示的军事力量也足以证明:如今的日本对台海局势的干预能力,对如今的中国而言只能算是“倭寇级别”。也就是说,解放军完全有把握以极低的战损比,取得台海作战的决定性胜利。



其实即便不算军事帐,单独算算中日之间的经济账也能明白:两国一旦针锋相对,中日比拼的结果也大概率是20比1000。

总而言之,既然是日本打算干预中国内政在先,就不能怪中方言语激愤在后。

如果日本不想“戚继光抗倭”的事迹再现,那最好是谨慎守好两国交往的底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男女那点事儿儿
男女那点事儿儿
分享探讨商业智慧
296文章数 943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