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香到舔屏!山西非遗美食Top10,第6个绝了

0
分享至

香到舔屏!山西非遗美食Top10,第6个绝了


黄土高原的沟壑里,山西饮食扎下了千年根脉。

古早时粟黍满坡,《齐民要术》明载“并州麦面,韧而香”,贫瘠黄土逼出粗粮细作的智慧,

把糠麸磨细,将杂粮揉软,一碗面里藏着生存的韧劲。

晋人守着黄河与盐碱地,醋成了饮食灵魂,古法酿醋“夏伏晒、冬捞冰”,三年陈酿才够酸香醇厚,这是与水土较劲的通透。

晋商驼队踏碎戈壁时,面食跟着闯了天下。

刀削面的铁刃、剔尖儿的竹筷,在驼队灶台间翻飞,面香混着驼铃飘向漠北。

“无面不成席”是刻进骨子里的规矩,待客的面要宽,臊子要足,讷言的晋人把热肠裹进面团。


明清晋商大院的灶台上,杂粮与盐酱碰撞,沉淀出“一面百样做,百样皆入味”的烟火传奇。

岁月流转,烟火气未减。

婚丧嫁娶必有油糕、碗托登场,“民以食为天,食以俭为德”的祖训刻在灶台。

机器替代了石磨,却磨不掉古法的魂:

面要醒足时辰,醋要酿够三年。

如今山西饮食仍带着黄土的粗粝与醇厚,每一口面都是晋人坚韧的底色,每一滴醋都是岁月沉淀的沧桑,

这是山河与人心共同熬煮的醇厚,是从未褪色的人间烟火。


平遥牛肉

西汉韩林逃难时将牛肉以盐浸缸藏,返家卤煮发现肉质绵软、色泽红润,自此“先腌后煮”技艺代代相传。

唐宋时“老汤煮肉”成熟,明清更添“熄火慢焖”之法,

清嘉庆帝赞其“人间极品”,光绪年间慈禧西逃尝后钦点为贡品,

雷金宁“兴盛雷”、任大才“自立成”等老字号由此名扬三晋。

2008年,这门千年技艺入选国家级非遗,编号Ⅷ-168。

这肉啥味儿?

老饕说:“肥处不腻,瘦处不柴,牙口不好的老汉也能嚼得动!”

不加色素却自然红润,入口咸淡适中,香透舌尖,后味儿还带点回甘,当地人常说“平遥牛肉配老醋,越吃越得劲!”

如今平遥城里三步一铺,牛肉香混着古城青石板的味道,

成了活着的非遗教科书,咱山西的宝货,可不就是这口千年传下来的烟火气?


太谷饼

这口“晋商的金钟饼”,诞生于清咸丰年间太谷城。

相传慈禧西逃途经太谷时,啃了这饼直咂嘴:“比宫里点心香甜!”

回京后欲召饼铺进京,可掌柜的抗旨:“咱这饼离了太谷的水土,便失了魂!”

从此,太谷饼成了“不挪窝的贡品”,

这股子“宁守故土不攀龙”的倔强,恰是晋商骨子里的信义,货真价实,不耍花架子。

2021年,它跻身国家级非遗。

这饼圆似满月,直径约12厘米,表皮茶黄沾满脱皮芝麻,咬一口酥皮簌簌落,

麦香混着芝麻香在舌尖打转,甜而不腻,软中带韧,冷吃酥甜,热吃绵软,放半月不硬不馊。

当地人常说:“圪蹴下吃太谷饼,美得跟过年似的!”


六味斋酱肉

始于1738年乾隆三年的北京城。

当年山东、山西俩书生落榜后盘下西单铺子,守着肉锅喝酒打盹,误将烂肉涂汁再售,竟成“歪打正着”的绝味。

肉皮油亮红中透紫,筷子一夹即散,入口肥肉不腻、瘦肉不柴,连乾隆都夸“过瘾”。

慈禧更赐腰牌,让酱肘子成了御用贡品。

1938年迁至太原,伙计们拍腿合计:“五味不够,咱再加香味!”遂得名“六味斋”,

从此“圪蹴下吃,香得直咂嘴”的市井烟火气,便在三晋大地扎了根。

2008年,六味斋酱肉技艺入选国家级非遗。

其秘方含六十余味药材,老汤慢炖六小时,肉质“熟而不烂、咸而不涩”。


龙须拉面

源起唐代,王皇后为李隆基做“生日汤饼”的典故载于《新唐书》,太原、长治等地便以小拉面为长寿面。

宋时赵光义铲平晋阳系舟山,太原人二月初二吃拉面“挑龙筋、吃龙须”以示愤恨,

黄庭坚诗“汤饼一杯银丝乱”正写此景。清时龙须面入宫廷,成为万寿宴、满汉全席御膳,

秘技“千招易学,一窍难得”曾秘传,解放后才公开。

2008年龙须拉面与刀削面共列国家级非遗,

14扣抻拉成16384根细丝,直径不足1毫米,如“碧绿瀑布”般下锅,配老陈醋、高汤,入口香软筋道。

太原人常说“圪蹴下吃碗龙须面,福寿比天高”

现既为日常食味,又是节庆表演,全晋会馆蒙眼拉面曾获全国绝技奖,

拉至14扣时面条相连长达25公里,堪称“面中活化石”。


山西刀削面

根在元朝那把“禁刀令”里。

蒙古鞑靼收金属,十户共用一菜刀,老汉捡块薄铁片,老伴儿气得直咂嘴:“这软片子能切面?”

老汉吼一嗓子“切不动就砍!”,

于是面团托左手,铁片舞右手,面叶“唰唰”落滚锅,像银鱼戏水,又似流星赶月,这“砍”出来的面,从此成了山西人的魂。

2008年,它裹着八百年烟火气入了非遗,

中厚边薄似柳叶,外滑内筋越嚼越香,浇勺肉臊子,再淋点老陈醋,“可带劲了”!

如今大同街头,削面师傅手腕一抖,每分钟能削二百刀,面叶六寸长,棱锋分明,咬一口,是黄土地上“以柔克刚”的劲儿,

也是山西人“骨硬心软”的味儿,

这哪是面?是活着的史书,是舌尖上的乡愁。


晋祠桂花元宵

汉文帝刘恒在晋阳当代王时,就爱这口晋祠糯米团,

后来平“诸吕之乱”定正月十五为元宵节,亲自定名“元宵”,寓意君民团圆,从此成了北方元宵的鼻祖。

如今它入选省级非遗,靠的是“一泡、二淘、三晾、六蘸六滚”的古法。

晋祠泉水泡米,石磨碾粉,核桃芝麻玫瑰桂花酱炒馅,再经六次蘸水滚粉,咬开软糯瓷实,甜香直钻喉咙眼,老太原人咂摸一口就说“得劲”!

非遗传承人韩福元守了五十载,说“咱这米香、手艺、泉水,一样都不能丢”。

如今这口“老味道”还滚进了央视元宵晚会,从晋源长巷村飘到北京、深圳,成了游子舌尖上的乡愁。

用太原话讲,那就是“真瓷实,真得劲”!


孟封饼

生在山西清徐孟封镇,清光绪十年(1884)由赵晋山创制。

当年他替财主做饭,因面团过稀无法成型,情急下堆在鏊子上烤,竟成“孟封锅块”,后改名孟封饼。

慈禧西逃时尝此饼,赞其“酥软香甜胜御点”,遂成贡品。

这饼子,得趁热吃,咬一口,满嘴香得嘞!

2011年6月入选山西非遗,

传承“三醒三擀”古法,面团醒三次,擀三次,层次如晋商账册般分明。

选用冬小麦面粉与胡麻油,烤后金黄酥脆,甜而不腻,冷吃如嚼云片,热食似春雪融舌,连饼渣都带股子清冽的香。

如今孟封村老槐树下,仍排着买饼的队。


柳林碗团

西晋年间,匈奴将领石勒驻柳林三郎堡,

军粮紧缺时,士兵误食凝固荞麦粥块,切片加盐醋辣椒,竟得“香得直咂嘴”的吃法。

这“误打误撞”的智慧,后经石勒改良,成了柳林碗团的前身,

荞面切条蘸料,军士饱食后“精神大振”,百姓争相效仿,流传千年。

如今柳林人仍说“吃碗团,团团圆”,方言里“团”“脱”音近,可这碗团的名头,早因那团圆的寓意扎了根。

2009年,这碗“战乱里生根的吃食”入选省级非遗,

柳林煤蒸的火候、支链淀粉的玄妙,让碗团筋道滑爽,

冷拌时刀扎进银灰面层,辣椒油、陈醋、蒜泥一裹,酸辣里透着荞麦香;热炒配豆芽,炒瓢一响,香得人直咽口水。


定襄蒸肉

隋唐创制,明清盛行,原是宫廷御膳秘方,后流落民间成宴席“硬核菜”。

《周语》载周定王设宴,晋襄公以“肴蒸”款待士会,此礼沿袭成粉蒸肉雏形。

1934年阎锡山用“五盔四盘”宴蒋介石夫妇,蒸肉位列四盘之一,蒋氏尝后直呼“可不赖”!

金代元好问更赋诗赞:“此味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尝?”

2023年5月,这道“穿越千年”的蒸肉入选山西省级非遗。

它以精瘦猪肉为主,掺淀粉、植物油和秘制调料,经慢火蒸制数小时,

外观淡粉如玉,口感绵润似云,肉香裹着葱姜辛香在舌尖化开,多食不腻反生津。

当地人常说“圪蹴下吃蒸肉,赛过活神仙”


长子猪头肉

上古尧帝长子丹朱封地于此,改烧山围猎为养猪种桑,猪头从祭品变为百姓口粮。

晋国义士豫让为报智伯知遇之恩,藏身长子山间,乡民以祭神猪头肉相赠,

他叹“此肉可慰壮士心”。明清潞商崛起,这白如琥珀、薄似蝉翼的肉片成了商旅必带的“老醯儿”佐餐,

民国时城内老铺林立,晨雾里飘着肉香,是游子魂牵的乡愁。

2023年,它入选省级非遗,靠的是“味趋天然”的硬功夫。

清水慢煮,不借调料,片出蝉翼般的薄片,肥而不腻,蘸点蒜泥陈醋,酸香直窜天灵盖。

这口肉,是农耕文明的敬意,也是长子人的味觉信仰,

如今更成了非遗里的活历史,

一口下去,五千年光阴都在舌尖打转。


来,蹲下。

就在这黄土地上,捧一碗刀削面,淋上老陈醋。

面入口,醋穿喉,你吃的不是食物,是千年的活法。

看那驼队远去的烟尘里,晋商的血肉早揉进了面团;

听那醋缸里的夏晒冬冰,酿的全是老天爷赏的硬道理。

这人间烟火,从汉唐烧到今天,旺着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A股:3大利好,国常会、央行重磅发声,尾盘突然跳水下周会反弹吗

A股:3大利好,国常会、央行重磅发声,尾盘突然跳水下周会反弹吗

风风顺
2025-11-15 01:00:03
辽宁发现千吨级低品位超大型金矿床

辽宁发现千吨级低品位超大型金矿床

环球网资讯
2025-11-14 09:29:36
主谋竟是泽连斯基密友,美欧担忧援助去向,乌克兰腐败丑闻震动西方

主谋竟是泽连斯基密友,美欧担忧援助去向,乌克兰腐败丑闻震动西方

环球网资讯
2025-11-14 06:45:32
中方召见日本大使,石破茂紧急灭火,绍伊古对高市早苗称呼变了

中方召见日本大使,石破茂紧急灭火,绍伊古对高市早苗称呼变了

时尚的弄潮
2025-11-14 15:30:17
11月15日半决赛:樊振东VS王楚钦,陈梦VS王曼昱,孙颖莎VS朱雨玲

11月15日半决赛:樊振东VS王楚钦,陈梦VS王曼昱,孙颖莎VS朱雨玲

开成运动会
2025-11-15 00:05:27
10万人挤在同一个小区?实探湖南最大“城中城”

10万人挤在同一个小区?实探湖南最大“城中城”

GA环球建筑
2025-11-13 15:38:30
高市早苗嚣张几天,中方还没出手,普京先摊牌:禁止日本公民入境

高市早苗嚣张几天,中方还没出手,普京先摊牌:禁止日本公民入境

通文知史
2025-11-13 21:20:03
男子殴打92岁母亲,邻居称事后老母亲曾拿500元想保儿子回家

男子殴打92岁母亲,邻居称事后老母亲曾拿500元想保儿子回家

红星新闻
2025-11-14 15:54:30
浙经贸的三分钟战士大二弟弟火了

浙经贸的三分钟战士大二弟弟火了

杭城村叔
2025-09-11 12:54:47
随着葡萄牙0-2爆冷,意大利2-0,世预赛最新积分:3队打平就出线

随着葡萄牙0-2爆冷,意大利2-0,世预赛最新积分:3队打平就出线

球场没跑道
2025-11-14 07:49:44
复盘四川双江口垮桥:货车司机发现裂缝后上报,官方快速管制免于伤亡

复盘四川双江口垮桥:货车司机发现裂缝后上报,官方快速管制免于伤亡

吃货的分享
2025-11-15 02:38:49
日本为什么不怕中国?俄罗斯专家一席话点醒国人​

日本为什么不怕中国?俄罗斯专家一席话点醒国人​

近史谈
2025-11-06 21:16:03
特朗普签署,事关“对等关税”!纳指大逆转,特斯拉、英伟达上演 “绝地反击”,国际金价跌超2%!美联储降息,新消息

特朗普签署,事关“对等关税”!纳指大逆转,特斯拉、英伟达上演 “绝地反击”,国际金价跌超2%!美联储降息,新消息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15 07:06:07
山东省委秘书长范波跨省履新苏州市委书记,曾任职国家发改委

山东省委秘书长范波跨省履新苏州市委书记,曾任职国家发改委

上观新闻
2025-11-14 19:28:08
一夜负债200亿?电动车巨头轰然倒塌:终于活成贾跃亭信徒?

一夜负债200亿?电动车巨头轰然倒塌:终于活成贾跃亭信徒?

削桐作琴
2025-11-13 16:50:53
安世中国,发布致全员信!

安世中国,发布致全员信!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14 19:17:09
抗战结束后,61岁龙云随即遭到杜聿明突袭,蒋介石:立即将他处死

抗战结束后,61岁龙云随即遭到杜聿明突袭,蒋介石:立即将他处死

史笔似尘钩
2025-11-01 21:29:53
宣布了!你好,杨瀚森!NBA发展联盟重磅首秀

宣布了!你好,杨瀚森!NBA发展联盟重磅首秀

篮球实战宝典
2025-11-14 11:58:58
我国六个 “强势” 部门全消失了?

我国六个 “强势” 部门全消失了?

浅深说
2025-11-07 15:39:22
“来硬的了”,中方叫停赴日旅游,薛领事:中方有权接管日本领土

“来硬的了”,中方叫停赴日旅游,薛领事:中方有权接管日本领土

郭长包工头
2025-11-15 05:57:09
2025-11-15 07:48:49
风烟食录 incentive-icons
风烟食录
风烟袅袅传古韵,食录点点品人生
1158文章数 25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环球:中方召见日本大使用词罕见 警告可谓前所未有

头条要闻

环球:中方召见日本大使用词罕见 警告可谓前所未有

体育要闻

7-0狂胜!15万人口小岛离世界杯只差1分

娱乐要闻

王家卫让古二替秦雯写剧情主线?

财经要闻

财政部:加强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

科技要闻

京东“失去的五年”后,找到新增长了吗?

汽车要闻

小鹏X9超级增程动态评测全网首发 高速实测车内65分贝

态度原创

亲子
时尚
教育
手机
数码

亲子要闻

细思极恐!全球1.14亿孩子患高血压,3大原因你娃可能都有!

“羽绒服+半身裙”,混搭风太好看了!保暖又气质!

教育要闻

二次函数字母系数结论大判断,一个视频学完!

手机要闻

手机市场大洗牌:iPhone暴增华为失守,OV小米都在上涨!

数码要闻

小米发布Xiaomi Miloco,探索大模型驱动全屋智能生活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