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光明日报)
转自:光明日报
![]()
扎根祖国北疆,服务区域发展,鄂尔多斯职业学院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创新构建“空间重构、符号赋能、教学革新、评价升级、研创提质、机制护航”的“六位一体”沉浸式思政育人体系,形成“暖校共铸、融境育心”特色育人模式,探索出一条具有北疆风格、职教特色的思政育人新路径,为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实践范本。
空间重构:打造沉浸式文化浸润场域
学校依托自治区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培育)基地,突破传统思政教育空间局限,以“中华根脉·北疆使命·暖校担当”为脉络,打造“两廊八室四中心”立体化教育场域,将“五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实转化为有形、有感的实体场景,增强思政教育的现实感染力。学校以8个功能各异的教室与4个协同运转的中心互为补充,以走廊、教室、角落及墙面等空间为载体,通过VR智慧教室重现历史、多民族文化元素的“五感”浸润,打破传统教育时空边界,让抽象价值理念在多元空间中落地生根,实现教育场景从“抽象认知”到“具象体验”的深化。
符号赋能:构建具象化精神传承纽带
学校着力推动价值理念的具象化传递,将校园文化精神内核转化为生动的文化符号。师生共创校园吉祥物“鄂小融”“鄂小能”,以石榴籽意象诠释民族团结、以齿轮元素彰显职教特色,将共同体理念转化为学生喜闻乐见的视觉语言,构建起可感知、可传播的文化符号体系,实现价值观的日常化、生活化传递。“鄂小融”以红色为主色调,仿石榴籽之形,寓意“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鄂小能”以蓝色为主色调,融入齿轮元素,彰显职教技能特色与工匠精神。“鄂小融”与“鄂小能”不仅遍布校园各个角落,更有机融入了课程教材、文创产品、学习生活及校园文化活动等各场景,让“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理念渗透入日常,实现价值引领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认同”的跨越。
教学革新:打造动态化知识传递课堂
学校突破传统教学方法,通过场景切换、VR体验、实地教学等方式,构建“场景赋能+师生互动”的多维移动课堂,实现理论讲授、情感共鸣与实践体验的深度融合,让思政教育“活”起来。以“两廊八室”为实践载体,学校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等课程场景化教学,从鄂尔多斯博物院“黄河从草原流过”主题展实地教学,到VR重现内蒙古解放场景,显著提升了思政教学吸引力和学生参与度。目前,学校年均开展“多维移动课堂”200余课时,学生参与度从60%升至95%以上,实现知识传递从“静态灌输”到“动态探究”的变革。
评价升级:构建发展性成长引导体系
学校有效破解考核碎片化难题,创新“趣评潜育”发展性评价体系,将考核转化为教育过程,有效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深化理解、升华认同,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化提供制度保障。评价体系以“五个一”实践任务为核心,要求学生在基地完成展出原创作品、参与主题研讨、讲述民族故事、交流“五感”体验、示范数字交互学习等实践内容。同时,借助数字技术打造游戏化测评系统,2台互动答题终端全天候开放,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目前,已有1200余人次参与考核,学生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知识掌握率从75%提升至92%,实现育人导向从“知识检测”到“价值认同”的回归。
研创提质:搭建理实融合的价值升华平台
学校依托基地学术研究与实践创新中心,构建“研究深化理解—创作升华认同—实践坚定信念”研创路径,推动学生从史料梳理、艺术创作到成果转化的全过程参与,实现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师生共同承担《南京知青在草原》等课题研究,自主拍摄《吾心归处是草原》《南京知青在草原》等微电影,设计“同心石榴籽”等文化符号,将民族互助故事转化为文艺作品,推动学生从感性认知迈向理性认同,其中《吾心归处是草原》获教育部微电影大赛一等奖,实现科研创新从“理论认知”到“实践创造”的升华。
机制护航:构建全方位协同育人格局
学校积极构建“党委统一领导、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领导小组统筹负责、各部门系部通力合作、全院师生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纳入学校发展总体规划,明确宣传部、教务处等各有关部门职责分工,把成效与绩效评优直接挂钩,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协同育人的制度保障。聘请民族理论专家担任学术委员、本地民族团结进步模范担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培育)基地宣讲员,为思政育人提供专业指导,构建“上下协同、内外联动”的育人格局,为体系长效运行提供坚实保障,实现育人效能从“分散发力”到“多元协同”的融合。
深耕北疆结硕果,砥砺前行再扬帆。鄂尔多斯职业学院大力构建“六位一体”沉浸式思政育人体系,有力推动思政教育实现深刻变革,教学质量与教师能力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学生“五个认同”显著增强,育人模式被多所院校学习借鉴。师生发表相关论文102篇,开发特色读本3部,涌现出28名“石榴籽先进个人”,30名“石榴籽优秀学生”,60个“石榴籽班级”和“石榴籽宿舍”。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学校将继续深化“暖校共铸、融境育心”育人模式,完善育人体系,丰富育人内容、拓展育人路径,以职教之力厚植民族团结根基,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民族地区职教高质量发展贡献北疆力量。
(马建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