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亿美元换1250亿气候资金?中国拒绝当冤大头,直言“去找发达国家要”。
11月10日至21日,COP30气候大会在巴西召开,巴西政府启动了“热带森林永久基金”,以10亿美元的注资计划筹集1250亿美元气候资金。然而,发达国家迟迟未兑现每年1000亿美元气候资金的承诺,却将目光转向中国,希望中国承担更多责任。对此,中国明确表态:支持倡议,但不会掏钱,发达国家应率先履行义务。这一态度不仅是对责任转嫁的抵制,更是对全球气候治理公平性的坚守。
![]()
2009年,《哥本哈根协议》明确发达国家每年提供1000亿美元资金的承诺,旨在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然而,这一承诺至今未兑现。据联合国报告,截至2020年,发达国家仅筹集了约830亿美元,仍有巨大缺口。与此同时,发达国家在减排行动上也表现不佳。瑞士承诺到2030年减少50%的温室气体排放,但进展缓慢;美国则更是长期“扯后腿”,不仅退出《巴黎协定》,还公然拒绝提供资金支持。工业革命以来,发达国家通过大量排放温室气体积累了巨大的财富,如今却试图将责任转嫁给发展中国家。
中国对此明确拒绝并非逃避责任,而是坚守“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既有发展诉求,又面临气候灾害的冲击,承担与发达国家同等的资金责任显然不公平。实际上,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早已展现出负责任的态度。中国承诺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并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取得了全球领先地位。
巴西发起的“热带森林永久基金”旨在保护亚马逊雨林,这一倡议的初心值得肯定。然而,离开发达国家的资金支持,仅靠发展中国家自掏腰包,筹集1250亿美元的目标几乎不可能实现。发达国家的缺席不仅让倡议难以推进,还暴露出全球气候治理中的重大漏洞。中国对这一倡议表达支持,但强调发达国家应率先履行义务。与此同时,中国也展现了通过技术合作参与气候治理的潜力,例如利用其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技术优势帮助巴西提升雨林保护效率。
![]()
全球气候治理的本质是权责对等。发达国家享受了工业革命的红利,就应承担更多减排和资金责任,而发展中国家则应获得更多支持。发达国家的消极参与不仅损害了全球气候治理的公平性,还可能加剧全球气候危机。中国的拒绝并非袖手旁观,而是对责任转嫁的抵制和对公平治理原则的坚守。未来,只有发达国家履行承诺、发展中国家获得支持,全球气候治理才能迈向公平与可持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