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特朗普在福克斯新闻采访中表态,直言需要外籍人才填补高技能岗位空缺,不仅让核心支持者MAGA阵营暴怒,更引发共和党内部、科技界与劳工群体的多重撕裂。
这场看似偶然的言论风波,实则暴露了美国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深层危机,以及移民政策背后复杂的政治博弈与经济现实。
特朗普的 “人才论” 之所以引发众怒,核心在于其彻底背离了自己多年构建的政治人设。
在2016年和 2020 年总统竞选期间,他多次痛批 H-1B 签证是 “美国工人的噩梦”,誓言要彻底终止这一 “让外籍廉价劳动力抢占本土岗位” 的计划。
如今却公开承认 “美国缺人才”,这种 180 度反转让 MAGA 支持者难以接受。
佛罗里达州县专员安东尼・萨巴蒂尼在 X 平台怒斥:“这是对‘美国优先’的背叛,我们中期选举将一败涂地”。
右翼评论员迈克・切尔诺维奇更是直言 “伤透了所有人的心”。
冲突进一步升级为阵营内讧,支持特朗普的印度裔企业家、白宫人工智能高级政策顾问斯里拉姆・克里希南,公开呼吁取消技术移民绿卡上限,遭到部分极右翼支持者辱骂,被比作 “蟑螂和寄生虫”,引发全球印度裔群体抗议。
而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作为 H-1B 签证受益者(南非移民),公开怒怼这些极端言论是 “种族主义”,直言 “必须清除出共和党”。
并透露特斯拉 2024 年获批 742 份 H-1B 新增签证,较上年翻倍。
特朗普最终表态支持马斯克,这一立场让其核心支持者与科技金主的矛盾彻底公开化。
特朗普的言论虽引发争议,但并非空穴来风。
![]()
光明网援引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SIA)与牛津经济研究院 2023 年报告显示,到 2030 年美国将新增 385 万个技术岗位,其中 140 万个因人才短缺无法填补。
STEM领域(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的缺口尤为严重,美国国防分析研究所数据显示,外国 STEM 劳动力占美国该领域总劳动力的 28%-30%,在博士层级,外籍人才占比(17%)更是本土人才(9%)的近两倍。
美国本土STEM专业毕业生数量不足,且不少学生毕业后转向金融、法律等高薪领域,不愿进入技术岗位。
新兴科技领域迭代加速,人工智能、半导体、量子科技等前沿岗位需要长期专业积累,“临时培训失业人群” 的想法不切实际,这也印证了特朗普 “不能随便拉人造导弹” 的言论。
![]()
更严峻的是,近年来美国对外国 STEM 博士生的吸引力下降,不少人才在学成后选择回国发展,进一步加剧了人才缺口。
H-1B 签证之所以成为争议焦点,本质是不同利益群体的博弈。
该签证允许美国企业雇佣外籍专业技术人员,有效期最长 6 年,2023 年 70% 的申请者为印度人。
支持者认为,这是美国吸引全球顶尖人才的核心渠道,几十年来为科技产业发展提供了关键支撑。
亚马逊、谷歌、微软等科技巨头均是该签证的最大受益者,2024 财年亚马逊获批 H-1B 签证超 9000 份。
反对者则指出,企业利用该签证雇佣薪资更低的外籍员工,压制本土劳动力薪资。更关键的是,外籍员工受签证限制,缺乏谈判筹码,容易沦为 “廉价劳动力”。
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政策调整平衡矛盾,2025年9月,他签署公告将H-1B签证费用从数千美元暴涨至 10 万美元,声称“确保引进的是不可替代的顶尖人才”,同时推出“黄金卡” 政策。个人缴纳 100 万美元或企业赞助 200 万美元可加速签证审批。
大型科技公司财力雄厚,对 10 万美元费用反应平淡,英伟达 CEO 黄仁勋、OpenAI CEO 萨姆・奥尔特曼均表示支持。
而初创企业则叫苦不迭,旧金山一家 AI 初创公司 COO 直言 “这是致命一击”,担心无力承担费用导致人才流失。
专家警告这可能加剧科技行业 “贫富分化”,甚至促使企业将岗位转移至海外,削弱美国科创竞争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