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尔西的跟队记者文森特谈论了两位前蓝军球员——哈弗茨与芒特,他俩加盟新东家之后,先后遇到了伤病问题。不过文森特承认,小凯与“芒宝”都是当年斯坦福桥迎来大耳朵杯的决赛功臣,跟队记者还是希望他俩尽快恢复健康。首先,文森特建议哈弗茨恢复原来的体型。众所周知,上个赛季这位德国球星重伤之后,他利用康复的时间,在健身房完成了增肌训练。从哈弗茨复出之后的体型来看,他明显壮了一大圈,对抗强度也增加了不少。
![]()
原本这是好事情,然而哈弗茨在短期内再一次陷入伤病,让大家对他盲目增肌的做法产生了怀疑。小凯目前的肌肉比例,已经超出了他的骨骼承受力,尤其是膝盖承受不了身体的重量,反而造成他成为玻璃人。所以文森特的建议有点道理,如果哈弗茨能够恢复原来的体系,配以灵活性、协调性和平衡性的训练,他的身体素质才能全面提升。再者,文森特觉得芒特容易受伤,是因为他不擅长对抗,他需要适当增肌——芒特需要加强上肢力量。
![]()
文森特表示,上肢力量通常被很多职业球员忽视。毕竟足球除了守门员的位置,其他位置用到手的时候,都是界外球。然而一支球队只需要两三个能够掷界外球的球员,那么很多球员低估上肢力量,芒特就是如此。文森特指出,对抗的时候,主要依靠上肢倚住对手,身体才能形成支点进行转身。而芒特每次都是先转身,所以他容易受到小伤病的困扰。若是芒特能够加强上肢力量的训练,至少可以解决他的一部分伤病问题。
![]()
芒特的问题并非个例。在现代足球高强度的对抗环境下,球员们往往过分专注于下肢爆发力和核心力量的训练,却忽略了上肢作为"动态平衡器"的关键作用。文森特在训练笔记中特别标注:当球员冲刺变向时,强壮的手臂能像船船舵般调节重心;争顶头球时,结实的肩背肌肉则是起跳的隐形弹簧。更值得关注的是运动链理论的实践验证。当芒特学会用肱三头肌缓冲碰撞时,原本由膝关节单独承受的冲击力被分散到了整个动力链。这或许解释了为何他近期的脚踝扭伤频率显著降低。
![]()
对于哈弗茨恢复原来体型的可行性,有些人会说,一下子让小凯掉那么多肌肉,也不太可能。不过笔者球后认为,正是因为哈弗茨这些肌肉是多余的、不属于骨骼承受的范围,去掉这些肌肉、恢复原来的体型,对于小凯来说反而比较容易。文森特的建议并非空穴来风。现代运动医学研究表明,足球运动员的肌肉量与运动表现并非简单的正比关系,而是需要与骨骼结构、关节灵活度形成动态平衡。
![]()
哈弗茨的情况让人联想到阿森纳时期的范佩西——荷兰人早期频繁的脚踝伤病,正是源于上肢肌肉过度开发导致重心前移。事实上,德国队医组早前发布的《青少年球员发展白皮书》就明确指出:23岁前球员的肌肉训练应以功能性为主,盲目增肌可能破坏尚未完全闭合的骨骨骺线。哈弗茨的经纪人近期也透露,球员正在与拜仁运动实验室合作,通过3D步态分析发现,其增肌后落地缓冲效率降低了12%,这正是半月板反复受力的关键诱因。
不过,转型需要智慧。切尔西名宿佐拉在专栏中建议,哈弗茨可以参考贝尔在热刺时期的"减重方案":保留核心力量训练的同时,加入瑜伽和游泳课程来重塑肌肉弹性。值得注意的是,上赛季欧冠对阵多特时,哈弗茨那个写意的挑射破门,恰恰来自他瘦削时期养成的髋关节灵活度。正如温格所说:"顶级前锋需要的是0.3秒内调整射门角度的能力,而不是能撞翻后卫的吨位。"医疗团队正在设计渐进式调整计划,预计用半年时间将体重控制在78公斤以下。这个数字颇有深意——正是哈弗茨在勒沃库森上演帽子戏法对抗拜仁时的体重。或许找回那个灵动的"小提琴手"体质,才能让这位天才真正奏响职业生涯的华彩乐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