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厌倦了城市的车水马龙,渴望一场逃离尘嚣的旅行;如果你痴迷于山水的灵秀与人文的厚重,一直在寻找一处 “诗和远方” 的栖息地,那么请一定把甘肃扎尕那列入你的旅行清单。这座藏在迭山南麓的 “石匣子”,被《中国国家地理》盛赞为中国十大非著名山岳第四名,更凭借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的独特魅力,入选 “世界最佳旅游乡村”,被誉为 “西北香格里拉”。在这里,云雾是流动的画卷,石峰是矗立的史诗,藏寨是凝固的歌谣,梯田是铺展的诗行,每一步都踏在风景里,每一眼都惊艳了时光。
![]()
初次听闻扎尕那,是在一位摄影爱好者的朋友圈里。那张照片里,晨雾如轻纱般缠绕在黛色的山峰间,几座藏式木屋依山而建,屋顶的炊烟在云雾中缓缓升腾,山脚下的梯田泛着微光,仿佛是上帝打翻了调色盘,晕染出一幅绝美的山水田园图。从那一刻起,扎尕那就成了我心中挥之不去的执念。终于,在一个初秋的清晨,我背起行囊,踏上了前往这片秘境的旅程。
![]()
从兰州出发,一路向南,穿过广袤的黄土高原,进入甘南藏族自治州境内后,风景渐渐变得不同。公路两旁的植被愈发茂密,远处的山峦从光秃秃的黄土坡,变成了覆满松涛的青山。车子沿着蜿蜒的山路盘旋而上,海拔逐渐升高,空气也变得愈发清新凛冽。当翻过一道山梁,眼前的景象突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连绵起伏的石峰如刀削斧劈般拔地而起,形成一道天然的屏障,中间豁然开朗,几座藏族村寨镶嵌在山谷之中,梯田顺着山势层层叠叠地铺展开来,云雾在山谷间游荡,宛如仙境。同行的司机师傅是当地人,他笑着说:“姑娘,你运气好,这云雾可不是每天都能看到的,扎尕那的天气就像姑娘的脸,说变就变,前一秒还晴空万里,下一秒可能就云雾缭绕了。”
![]()
扎尕那的藏语意为 “石匣子”,这个名字精准地概括了它的地貌特征。由于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影响,这里的山体多由花岗岩构成,经过千万年的风化侵蚀,形成了众多挺拔俊秀、形态各异的奇峰怪石。站在观景台远眺,连绵的石峰如同一座座巍峨的城堡,守护着这片宁静的土地。有的山峰直插云霄,顶部尖锐如笋;有的山峰圆润饱满,形似巨兽;还有的山峰相互依偎,宛如亲密的恋人。这些石峰颜色各异,有的呈深灰色,显得沉稳厚重;有的呈浅褐色,透着古朴沧桑;还有的被绿色植被覆盖,生机盎然。最令人称奇的是,这些石峰在不同的光线下会呈现出不同的景象,清晨的阳光洒在山峰上,镀上一层金边,显得神圣而庄严;午后的阳光穿过云层,在山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变幻莫测;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为山峰染上一抹橘红,温柔而浪漫。
![]()
而扎尕那最迷人的,莫过于山间的云雾。这里地处青藏高原边缘,海拔较高,空气湿度大,昼夜温差明显,为云雾的形成提供了绝佳的条件。每到清晨,山谷中水汽升腾,与冷空气相遇,便凝结成漫天的云雾。这些云雾不像平原地区的雾那样厚重压抑,而是轻盈灵动,如丝如缕,在山间游荡,在峰峦间穿梭。站在山脚下仰望,云雾从山谷中缓缓升起,缠绕在半山腰,将石峰的下半部分遮蔽,只露出顶部的尖峰,仿佛是漂浮在云端的仙山;站在山顶俯瞰,云雾如波涛汹涌的大海,将整个山谷淹没,只有几座地势较高的村寨和寺院的屋顶露出一角,宛如大海中的孤岛。一阵风吹过,云雾随风飘动,变幻出各种奇妙的形态,时而如轻纱拂面,时而如白浪翻滚,时而如仙女起舞,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分不清是现实还是梦境。
![]()
我曾在一个清晨早起,沿着山间的步道攀登。此时,天刚蒙蒙亮,山谷中弥漫着浓浓的云雾,能见度不足十米。步道两旁的树木挂满了晶莹的露珠,踩在湿漉漉的石板路上,发出清脆的声响。空气中夹杂着草木的清香和泥土的芬芳,深吸一口气,沁人心脾。走着走着,前方突然传来一阵清脆的鸟鸣,打破了山谷的寂静。顺着声音望去,只见几只不知名的小鸟在云雾中穿梭,它们的身影时而清晰,时而模糊,仿佛是云雾中的精灵。继续往上走,云雾渐渐稀薄,远处的石峰露出了清晰的轮廓,山脚下的梯田如阶梯般铺展开来,田埂上偶尔能看到早起劳作的藏族村民,他们的身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田园画卷。当太阳升起,金色的阳光穿透云雾,洒在山谷中,整个扎尕那都被照亮了,云雾渐渐散去,露出了它真实而秀美的面容。
![]()
这片被群山环抱的秘境,并非一直与世隔绝。翻阅史料便知,扎尕那的历史可追溯至千年之前,早在吐蕃时期,这里就是藏族先民繁衍生息的重要区域。《迭部县志》记载,扎尕那所在的益哇沟,是古代 “洮岷道” 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条古道北接洮州(今临潭),南连岷州(今岷县),是茶马古道的支线之一,曾经见证过商队穿梭、马帮络绎的繁华景象。明清时期,这里成为甘南藏族地区重要的宗教文化中心和商贸集散地,藏、汉、回等多民族在此交融,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貌。
![]()
值得一提的是,扎尕那曾是甘南卓尼杨土司辖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杨土司家族统治甘南地区长达数百年,对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土司制度的治理下,扎尕那的藏族村民形成了 “依山而居、逐水而耕” 的生活方式,村寨的布局、梯田的开垦、寺院的修建,都与土司制度下的社会结构紧密相关。如今,在扎尕那的村寨中,依然能看到土司时期留下的痕迹,比如部分村寨保留的夯土围墙、古老的水磨房,以及村民口中代代相传的土司故事,这些都成为了扎尕那历史文化的鲜活注脚。
![]()
宗教文化的浸润,更让这片土地多了几分神圣与厚重。藏传佛教格鲁派在这里流传已久,拉桑寺作为扎尕那最古老的寺院,始建于清代康熙年间,由第三世嘉木样大师的弟子主持修建,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寺院不仅是当地藏族村民的精神家园,更是藏传佛教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寺内珍藏的佛经、唐卡、佛像等文物,见证了百年的风雨沧桑,而僧侣们日复一日的诵经声,则为这片山谷增添了宁静而庄严的氛围。除了拉桑寺,扎尕那的每个村寨都有小型的经堂和煨桑台,村民们每天都会煨桑祈福,这种对信仰的虔诚,早已融入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
![]()
多民族的交融与历史的积淀,让扎尕那的文化呈现出多元共生的特质。这里的藏族村民既保留着传统的游牧、农耕生活方式,又在长期与汉族、回族等民族的交往中,吸收了其他民族的文化元素。比如,当地的建筑既有藏式木屋的古朴典雅,又融入了汉族四合院的布局理念;饮食上,除了酥油茶、糌粑等藏族传统食物,也能看到面条、馒头等汉族主食;节日期间,既有藏族的香浪节、雪顿节,也有汉族的春节、中秋节相关的庆祝活动,这种文化的交融,让扎尕那更具魅力。
![]()
如果说云雾和石峰是扎尕那的骨架,那么藏寨和梯田就是扎尕那的血肉,赋予了这片土地生机与诗意。扎尕那共有四个藏族村寨,分别是东哇村、业日村、达日村和代巴村,还有一座历史悠久的藏传佛教寺院 —— 拉桑寺,它们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山谷之中,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这些藏式木屋大多依山而建,采用原木搭建,屋顶覆盖着黑色的瓦片,墙体刷成白色或红色,门窗上雕刻着精美的藏族图案,显得古朴而典雅。木屋的排列没有固定的章法,却充满了自然的韵律,有的建在半山腰,有的坐落在梯田边,有的依偎在石峰下,远远望去,宛如一颗颗珍珠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
![]()
走进村寨,一股浓郁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进村寨,藏族村民便开始了一天的劳作。男人们牵着牦牛上山放牧,女人们背着竹篮到田间采摘,孩子们在村口的空地上追逐嬉戏,老人们坐在自家的门槛上,晒着太阳,喝着酥油茶,脸上洋溢着淳朴而满足的笑容。村寨里的道路大多是石板路或土路,两旁种植着格桑花和青稞,偶尔能看到几只小狗在路边悠闲地散步,几只小鸡在草丛中觅食。空气中弥漫着酥油茶的香气、糌粑的味道和泥土的芬芳,让人感受到一种久违的宁静与祥和。
![]()
拉桑寺坐落在东哇村的半山腰上,是扎尕那的精神地标。寺院的建筑风格独特,金顶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墙壁上绘制着精美的壁画,描绘着佛教故事和藏族风情。走进寺院,耳边传来僧侣们诵经的声音,悠扬而庄重,让人内心平静。寺院里香火缭绕,前来朝拜的藏族村民络绎不绝,他们手持转经筒,顺时针绕着寺院行走,嘴里默念着经文,眼神虔诚而坚定。站在寺院的院子里,可以俯瞰整个扎尕那山谷的美景,云雾缭绕的石峰、层层叠叠的梯田、错落有致的藏寨,尽收眼底,让人感受到一种心灵的震撼与洗礼。
![]()
扎尕那的梯田是大自然与人类智慧的完美结合,也是这片土地上最动人的诗行。这些梯田顺着山势层层叠叠地铺展开来,从山脚下一直延伸到半山腰,宛如一道道绿色的阶梯,通往云端。梯田的规模宏大,线条优美,在不同的季节呈现出不同的美景。春天,梯田里种植的油菜和青稞开始发芽,嫩绿的禾苗铺满田间,与远处的青山、近处的藏寨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画卷;夏天,油菜花开得正盛,金黄色的花海翻涌着波浪,香气扑鼻,吸引着无数蜜蜂和蝴蝶前来采蜜,此时的扎尕那,宛如一片金色的海洋;秋天,青稞成熟了,梯田里一片金黄,沉甸甸的麦穗在风中摇曳,农民们忙着收割,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此时的扎尕那,充满了丰收的诗意;冬天,雪花飘落,梯田被白雪覆盖,变成了一片银装素裹的世界,石峰、藏寨、梯田在白雪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圣洁而宁静。
![]()
我曾在初秋时节漫步在梯田边,此时的青稞已经成熟,一片金黄。田埂上,几位藏族妇女正在收割青稞,她们穿着色彩鲜艳的藏族服饰,头戴头巾,手里拿着镰刀,动作娴熟而麻利。阳光洒在她们的脸上,汗水顺着脸颊滑落,却挡不住她们脸上的笑容。一位藏族大姐看到我,热情地向我招手,邀请我品尝她们刚收获的青稞。我接过一把饱满的青稞,放在嘴里嚼了嚼,一股清甜的味道在舌尖弥漫开来。大姐告诉我,这些青稞是她们一年的收成,除了自己食用,还会用来酿造青稞酒、制作糌粑。她们世世代代在这里耕种,用自己的双手守护着这片土地,也创造了这如诗如画的梯田美景。
![]()
在扎尕那的日子里,我每天都被这里的美景和人文所感动。我曾坐在田埂上,看着夕阳西下,余晖洒在梯田上,将金色的麦浪染成橘红色;我曾躺在草地上,望着蓝天白云,听着山间的鸟鸣和风吹过树叶的声音;我曾走进藏族村民的家中,品尝着香甜的酥油茶和软糯的糌粑,听他们讲述着扎尕那的故事和传说。在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和浮躁,只有宁静与祥和;没有钢筋水泥的冰冷,只有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
扎尕那的美,不仅在于它的自然风光,更在于它的人文底蕴。这里的藏族村民依然保持着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他们信仰藏传佛教,崇尚自然,敬畏生命。每年的农历六月,扎尕那都会举行盛大的 “香浪节”,这是藏族村民的传统节日。节日期间,村民们会穿上最华丽的藏族服饰,带上帐篷、食物和乐器,来到山间的草地上露营。他们会举行赛马、射箭、唱歌、跳舞等活动,庆祝丰收,祈求平安。此时的扎尕那,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歌声、笑声、马蹄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欢乐祥和的画卷。
![]()
除了香浪节,扎尕那还有许多独特的文化习俗。比如,藏族村民在建造房屋时,会举行隆重的奠基仪式,祈求神灵保佑;在婚丧嫁娶等重要场合,会按照传统的礼仪进行,仪式繁琐而庄重;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会经常诵经、转经,表达对神灵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美好期盼。这些文化习俗代代相传,成为了扎尕那独特的文化符号,也为这片土地增添了浓厚的人文气息。
![]()
如今,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扎尕那逐渐被更多的人所熟知,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这里,感受它的美景和魅力。但令人欣慰的是,扎尕那并没有因为旅游开发而失去它原本的宁静与淳朴。当地政府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传统文化传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护这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村民们也依然保持着传统的生活方式,热情好客地接待着每一位前来的游客,用他们的淳朴和善良感染着每一个人。
![]()
离开扎尕那的那天,天空格外晴朗,没有一丝云雾。车子沿着山路缓缓下行,我回头望去,扎尕那的石峰、藏寨、梯田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清晰,宛如一幅静止的油画。我知道,这次旅行已经深深烙印在我的心里,成为了我生命中一段珍贵的回忆。
![]()
扎尕那,这座藏在西北深山里的神仙秘境,它没有桂林山水的秀美,却有着西北独有的雄浑与壮阔;它没有丽江古城的繁华,却有着原始而淳朴的人文风情;它没有九寨沟的斑斓,却有着云雾缭绕的仙境氛围。在这里,你可以放下所有的烦恼和疲惫,沉浸在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心灵的宁静与自由;你可以走进藏族村民的生活,体验传统的文化习俗,感受人性的善良与淳朴;你可以在梯田边漫步,在石峰下沉思,在云雾中遐想,寻找内心深处的诗和远方。
![]()
如果你还在为去哪里旅行而犹豫不决,如果你渴望一场真正的心灵之旅,那么请一定来扎尕那看看。相信我,当你踏上这片土地的那一刻,你一定会被它的美所震撼,被它的人文所感动。扎尕那,这个满足了你对仙境所有想象的地方,一定会成为你心中最难忘的旅行目的地。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