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早苗的出现有点儿让人意外,你不觉得吗?
在日本一向都是男权社会,这种思想的原因,会让女人在职场中有所约束,但高市早苗突破了这一局限,当上了日本首相。
说明她有点手段。
从她的身份上看,是个非常激进的右翼身份,早在这之前,其实就已经展现了她的行事方向。
上一次在APEC会议的时候,以她日本首相的身份,就公然不顾中方的警告,跑去和台当局代表会面。
这一次,她又发出极端言论。
从这里可以看出,这种“反华”的倾向,应该就是她拿来迎合各方面的一个手段。
她为什么这么“反”?
日本这个国家,在历史上有没有发现,因为地理原因,一直都在图存,图生存,从来没有强大过。
直到大航海时代,他们搭上了世界第一次工业化的末班车,所以拼命的抓住了机会。他们不是跟清朝一样也拍了一百多少年去欧洲留学,学习工业科技,最终坚持了下来,成功发展了起来。
而清朝由于清政府的原因,放弃了对那一批留学少年的资助和扶持,最终一百多人只回来几个,就等于失败了,我们失去了工业化的机会。
在我认为中,这次失败一部分原因是满足清政府的大国地位决定了,而一直努力图存的日本却坚持了下来,才实现崛起。
但是在能源危机下的日本,还是为了图存,才有了二战的侵华战争,但他又失败了。
这个时候如果是其他国家可能就陷进去了,从此处于贫穷的状态,但同样是因为他的地缘因素,在冷战时期又扒上了美国的各种“需要日本来制造和输送”的便利,再一次在疯狂制造中崛起。
这个时候的日本肯定以为自己从此正式要崛起,但让他们措手不及的是在他们周边的中国这个大国也快速的崛起了。
而且中国的崛起带来的影响就改变了亚洲甚至世界的格局。只要看看中国这“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十二个字就知道中国的优势是无与伦比的。
而日本又因为地缘因素,导致国内经济不断衰退。所以他们还是仍然处于继续图存中,所以他们在目前的处境下面临的只有在“中美之间”选择图存。
不用说,在有得选的情况下,他们肯定会选择美国,为什么不选择另外一个,原因大家也都知道。
![]()
到了这里,我们就看懂了日本其实这么多年来一直因为地缘局限,只能不断选择图存。
他们没办法啊!
既然选择了美国,那就要美国喜欢什么他们就做些什么,这也就是这些年他们不管是哪一位上来,都要显露一下。
所以高市早苗的言论,并不是一时失言,也不是传统右翼口号,还是“图存”的一种策略。
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对内,日本的地缘因素决定了它的远景,注定了经济只会不断衰退,又随着人口结构恶化,以及日元贬值等系统性困境,高市早苗这一言论,实际上就是意图通过刺激国民情绪,从而重塑公共议程,为自己树立形象而拉升声望。
这就跟之前莫迪为提高声望,在印巴冲突中激化民族主义情绪,掩盖政治短板的手法如出一辙,赌的都是选票。
二,对外,日本由始至终都是在“图存”,既然选择了美国,肯定就需要付出代价。而高市早苗以“存亡危机”四个字向华盛顿表达了一种意思。
日本可以成为第一岛链的“前置防线”,高市早苗所做的一切,无非就是为了换取贸易关税、驻军费用分摊等领域的谈判让利。
三,同时,在对外的策略上,高市早苗选用曾见于战前军部文献的“存亡危机”,本质上应该是一个“图存”的边界试探。
前面说了,日本虽说他选择了美国,但绝不会放弃另一条船。为了最大利益化,在向美国表达意愿的同时,也会用激进的方法来触碰“红线”,这就好比蚂蚁搬家,一点一点的办,而日本则一点一点的“碰”,然后看北京的反应措施烈度参数,再来调整“图存”策略。比如国内政治,日美同盟部署等。
这让我想起了毛主席曾经说过的话,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高市早苗的言论看似来势汹汹,实际上是日本国内政治困境的外化,她用外部威胁来缓解国内矛盾,这正如毛主席说的,这些反动派看起来强大,但实际上是纸老虎,他们的威胁是虚幻的,经不起时间和正义的考验。
当然,对于高市早苗的言论,从她对自己的“狠劲”,我们既要保持战略定力,不被她的虚张声势所吓倒,又要在战术上给予足够的重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