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便在欧洲销声匿迹的致命传染病——气性坏疽,如今正重新肆虐乌克兰前线。这种曾被医学进步遗忘的罕见疾病,随着战场医疗困境的加剧卷土重来,让前线武装人员面临“非死于子弹,而死于感染”的绝境。
![]()
旧疾重现:一战“死亡阴影”再临
据《每日电讯报》援引乌克兰医护人员消息,当前乌克兰前线的医务人员正全力应对气性坏疽的爆发。这种由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引发的感染性疾病,上一次在欧洲大规模出现还是一个世纪前的一战战场,因高致命性成为当时士兵的“噩梦”。 如今,这一“历史幽灵”再度现身:细菌在无氧环境中快速繁殖,短短数小时内就能侵蚀肌肉组织,同时释放出气体。患者会出现典型的危险症状——皮肤下形成大小不等的气泡,按压时可能伴随“嘶嘶”的气体逸出声,身体仿佛“从内部沸腾”;伤口周围会迅速肿胀、剧痛难忍,皮肤颜色从苍白或暗红逐渐转为紫黑色;感染部位还会分泌出带有恶臭的浆液性或血性分泌物,且坏死组织会快速蔓延,短时间内便可能累及大片肌肉。更致命的是,若未能及时实施截肢或感染组织切除手术,患者死亡率将达到100%,无任何挽回余地。
![]()
爆发根源:战场困境致救治“失速” 气性坏疽的死灰复燃,核心症结在于战场医疗救援的全面滞后
乌克兰医护人员透露,无人机袭击的高频次让伤员撤离变得异常困难。许多受伤的武装人员在战场上躺卧数小时甚至一整天,既得不到基础包扎,也无法及时转运,而这段时间足以让伤口沾染的细菌滋生蔓延,引发致命感染。前线的恶劣环境进一步加剧了危机:持续的炮火袭击摧毁了大量道路,运输工具严重短缺,即便勉强救出伤员,也难以在短时间内送达具备无菌条件的手术室。医护人员无奈表示,不少伤员的伤口在转运途中就已开始腐烂,而确诊所需的实验室检测,在前线也难以常态化开展,常常导致误诊或延误治疗。
![]()
人道危机:缺医少药的战场绝境
“我们已经很久没见过这样的情况了,人们不是死于子弹,而是死于污秽和延误。”一位来自扎波罗热州的外籍医护人员的感慨,道出了前线的残酷现实。伦敦国王学院的林赛·爱德华兹医生直言,气性坏疽是医学上最可怕的感染之一,其传播与战场恶劣的卫生条件高度相关。在缺乏无菌绷带、抗生素和洁净水的战壕与掩体中,细菌极易通过伤口侵入人体。而当前前线的医疗资源缺口,让本可通过及时救治挽回的生命,最终被这种百年旧疾吞噬。 战争的创伤从未局限于炮火直接造成的伤亡,气性坏疽的重现,正是战场人道主义危机的缩影。在道路被毁、救援受阻、医疗匮乏的多重困境下,这场“来自一战的传染病”,正成为乌克兰前线无法承受之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