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编者按】:11月14日晚,笔者在微信上接到了一封很长的信件,信件来自本届大厦杯一位普通的投稿作者。信中,他对于自己观察到的一些现象提出了疑问,也对大厦杯提出了真诚希望。现将主要内容发布如下,供大家讨论参考。
![]()
尊敬的冯华老师,这封信是写给您的,准确说是借您的公众号平台写给尊敬的李士杰先生,写给中国书法大厦组委会,写给万千像我一样热爱书法、篆刻的朋友们。
第二届中国书法大厦杯评选已近尾声,总体来说好的方面大家都知道。其积极的一面有目共睹——例如全程公开直播评选过程,让数万投稿作者得以目睹入围与淘汰的每个环节。对于这份难得的透明度,我们普通作者已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然而,我想进一步追问的是:形式上的公开,是否就等同于本质上的公正?表面上的公平,是否就代表了实质上的公允?如果您也像我一样,在书法圈内投稿已有十年之久,对各门派、学院、风格、导师与评委都已颇为熟悉,甚至能从一个笔画、一个结构中辨认出作者师承何人,那么您或许也会对这些表象之下的“公平公正”产生疑虑。
“大厦杯”确实做到了公开,但坦白说,只是“一部分可以公开的公开”。例如,评审预备会议并未直播,会议内容究竟如何?是照本宣科,还是真正凝聚共识?我们似乎都忘了那句话:“人心的偏见是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也无法搬动。”表面的公平公正,有时恰恰可以成为遮掩真相的幕布,轻易让我们这些普通作者信以为真。当然,我仍然愿意相信李士杰先生的初衷是真诚的,他是真心想为书坛带来一缕光——这一点,我毫不怀疑。
作为一名普通的投稿作者,我和大家一样,在不盲目自信的前提下,都希望凭借真实实力获奖,以此改善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我的作品虽入围,却以不到1分之差未能入展。在反复回看评选过程、复盘打分细节后,我察觉出一些令人不解的规律,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9位评委就和商量好了一样,最高分和最低分总是反复的、高频率的在固定评委身上出现,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按照正常的思维不应该是A作品这个评委最高(低)分,B作品又是另一位评委最高(低)分,到C作品的时候又是另一位评委,如果说某位就是极其严苛、自律、严谨,就是全场一直保持打最低分,能理解,那么最高分凭什么也一直是某位评委?难道这位评委的心里防线就一直这么松垮吗?比如在篆刻组最高分就一直是某老师保持,演戏也要演真实一点吧?难道其他评委就这么不敢给一次高分?反复一直出现的固定套路令人遐想。隶书组是这样吧,行书组也是这样吧!
据我朋友复盘后总结,某位评委确实全场下来98%给的都是最高分,给他打的分也是最高分,但是他的最高分又明显低于该评委的学生最高分。和自己风格很像的,某评委瞬间就改变了自己一贯的中庸打分风格,这不是偏爱是什么?这吃相实在是太难看,该评委是真觉得广大网友是看不出来的吗?把网友的智商直接踩踏在地上,对不起,网友要反抗了。这种毫不避嫌的行为,已直接冲击评审的基本准则。
公开直播,不应仅仅是把从前看不见的展示给我们看。关键在于,“汤”换没换?“药”换没换?“药效”究竟如何?唯有将肉与骨彻底剔开,看清其中真材实料,才算真正的进步。我建议,在评审前请评委面对镜头宣读评审守则,如同宣誓——但这真的有用吗?或许吧。可历史上那些背离初心、最终身败名裂的权贵,谁没有宣过誓?
花了近1000万费用打造的一场比赛,为什么还没有做到评审前遮盖姓名,这个事情很难吗?整理作品时找一个略懂书法落款常识的工作人员便可做到,我没有办法理解组委会的工作难度,因为你们已经花了1000万在做了。第一天直播就有网友提问,为什么没有遮盖姓名,全网都在盼望着这个举措,但没有做,形同虚设,一个个拿着李老板的钱干着敷衍的事。
每一件作品,我们都像寄出自己孩子一样的宝贝着,边边角起个皱,我们都好担心,会不会影响评选的“颜值”,但这种认真在评委这里似乎不值一提。2-3秒过一件初评作品能理解,因为连我也能做到看一根线的质量就知道你是什么水平了,那么进入复评可以遮盖姓名了吗?依然没有。
说到这里,相信不少投稿作者都会感到失望。像我这样一个普通的投稿人,认认真真写字,靠着纯粹的自我努力,是否还有出头之日?是否还有希望加入中书协?我想,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我身边仍有不少朋友,是凭真本事一路写进去的。
爱之深责之切,广大作者还是希望您越来越好的,因为您给予了他们社会之尊严,收入之保障,头衔之丰富。所以希望中书协不要误会我们以往的批评。也希望大厦杯组委会不要误会现在我们对大厦杯的批评,花了这么多钱,制度本没有坏,坏的是人心。
所以我衷心希望李士杰先生尤其是各位评委老爷们能看到这篇文章。但以我这些年的浏览,评委们很忙,这个比赛评选刚结束,下个地方很快就要去讲学,全国各地跑,飞机票都来不及买,你以为他们真的会在乎你的那件作品吗?你视如珍宝的作品,在他们眼里不过是陪玩的一个程序而已,尽管他们都表现得极其认真。
最后,我想与大家分享一句话:关起门来,谁都难逃人性的复杂,没有人比谁更高尚。因此,在书法这个圈子里,最需要约束的,正是主宰我们命运的评委。制度固然需要不断完善,但再好的制度也依赖人来执行。而人心,始终是最难测的深渊。
我希望各级展览评审的主办方能够从大厦杯的评审直播当中吸取有用的经验和教训,一点一点改进,大家一起把书法评审做好。
不要让我们彻底失望。因为,我们对未来依然抱有希望。
写信人:一位普通底层投稿作者
2025年11月14日夜
![]()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