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典型案例与查处重点
民生领域谣言
电价调整谣言(2025年11月,牡丹江):网民姚某转发“电费涨价、取消谷峰计价”虚假信息,引发居民恐慌性囤电,公安机关依法对其行政处罚。
食品安全谣言:如某品牌冰淇淋“含致癌物”、死猪肉制火腿等不实信息,均被依法查处。
灾情险情谣言
宁夏洪水造假案(2025年8月):周某拼接多地洪灾视频,添加“地面塌陷孩子哭喊”等AI合成画面,制造“特大洪水”假象,被行政拘留。
虚假警情通报:杭州邵某豪伪造“粪水污染自来水”警情,引发300万人恐慌,被刑事拘留。
历史与公共政策歪曲
邓某杰编造虚假抗战数据贬低中共作用,张某艺散布“红军资助关东军”谣言,均因亵渎民族情感被行政处罚。
AI技术滥用
陕西潘某乐操控100个账号,用AI生成“校园体罚”虚假贴文;杭州马某伪造“亚运场馆坍塌”新闻稿,均被快速查处。
⚖️二、法律责任与违法成本 法律追责体系
责任类型
处罚措施
案例依据
行政责任
处5-10日拘留+500元以下罚款(《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5条)
牡丹江姚某、福建林某(人贩子谣言)
刑事责任
最高判7年(《刑法》第291条:编造虚假险情、警情等)
杭州邵某豪伪造警情、温州AI谣言团伙牟利200万元(注:涉案规模待官方确认)
平台连带责任
未履行监管义务的平台可被罚款、关停(《网络安全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
上海98个楼市造谣账号被阶段性禁言
执法数据(2024-2025)
- 2024年:清理谣言132.2万条,关停账号16万个,查处2.5万余人。
- 2025年重点:打击AI造谣,公安部“净网2025”专项行动覆盖全国。
直接危害
- 民生领域:电价、食品安全谣言引发抢购潮(如老人连夜囤电),扰乱正常生活秩序。
- 公信力侵蚀:伪造警情通报透支官方公信力,导致真实信息被质疑。
- 资源消耗:虚假灾情致救援力量误判,挤占真实应急资源。
技术升级风险
AI工业化造谣:黑产团伙利用AI生成视频、伪造“新闻现场”,成本低、扩散快(如宁夏洪水案)。
情感操控:编造“儿童遇险”“悲情故事”诱导转发,形成流量变现链条。
️四、综合治理措施
执法升级
- 快速响应机制:网警24小时巡查→属地核查→行刑衔接处罚(如云南昭通“跳桥失踪”谣传24小时内查处)。
- 跨部门协同:公安联合网信办、市场监管部门打击谣言黑产(如上海楼市谣言联合处置)。
平台责任强化
- 技术拦截:要求平台对“警情”“灾情”等关键词加强审核,AI生成内容强制标注来源。
- 流量调控:限制夸张标题、拼接视频的算法推荐,优先推送官方辟谣信息。
公众参与指南
信息核实三步法:
① 查发布账号是否官方认证;
② 对比不同权威渠道(如政府公报、主流媒体);
③ 警惕“情感绑架式”标题(如“孩子哭喊”“损失惨重”)。
举报途径:通过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或平台入口提交证据。
⚠️风险提示
部分网传案例细节(如温州团伙牟利200万元、杭州邵某豪案影响人数)缺乏公安部公开通报佐证,需以执法部门公告为准。公众对未核实数据应保持审慎。
核心启示:公共领域谣言已从个体行为演变为技术驱动的黑产链。执法通过“行刑衔接”提高违法成本,但根治需公众主动提升信息素养——流量终需真实支撑,突破法律底线的“假把式”必付代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