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赛道还能投吗?”“前两年扩产潮后,是不是都在打价格战,没机会了?”“想了解光伏行业,却被一堆技术名词绕晕,不知道哪家公司真有实力?”
后台这些疑问,戳中了很多关注光伏赛道的朋友的痛点。过去几年,光伏行业经历了疯狂扩产、价格内卷,不少人觉得“行业已经饱和,没了增长空间”。但事实恰恰相反——2024年以来,光伏行业“反内卷”趋势加速,头部企业纷纷转向技术创新、全球化布局和产业链协同,赛道不仅没有衰退,反而迎来了更高质量的强势周期。
作为跟踪新能源赛道8年的老观察者,我见证了光伏行业从“野蛮生长”到“精耕细作”的转变。今天就用最接地气的大白话,结合行业最新动态和企业实际情况,把光伏行业的“反内卷”逻辑讲透:为什么说现在是光伏的“新起点”?“反内卷”的核心是什么?6家代表性公司各自的突围路径有哪些?普通人该如何看懂光伏赛道的投资逻辑?看完这篇,你会明白:光伏行业的机会,从来不是“价格战的红利”,而是“技术升级和格局优化的红利”。
![]()
一、先搞懂:光伏“反内卷”,到底反的是什么?
提到光伏行业,很多人第一印象是“内卷”——产能过剩、价格战激烈,中小企业倒闭,头部企业利润变薄。但2024年以来,这种局面正在发生根本性改变,“反内卷”成为行业关键词。
光伏行业的“反内卷”,本质上是从“低水平产能竞争”转向“高水平价值竞争”:
- 过去的“内卷”:企业拼的是产能、拼的是低价,你扩产10GW,我就扩产20GW,最后导致产品供过于求,价格暴跌,全行业亏损;
- 现在的“反内卷”:企业拼的是技术、拼的是效率、拼的是全球化能力,谁能做出转换效率更高的组件,谁能降低度电成本,谁能打开海外市场,谁就能占据主导地位。
这一转变的背后,是多重因素的共同推动:
1. 政策引导:全球各国“双碳”目标明确,光伏作为清洁能源的核心,需求持续增长,但政策更倾向于支持技术先进、环保达标的企业,淘汰落后产能;
2. 市场变化:国内分布式光伏、海外新兴市场需求爆发,不再是单一的集中式电站采购,对产品质量、技术参数的要求更高;
3. 技术迭代:PERC技术逼近效率天花板,TOPCon、HJT等新一代高效技术快速普及,企业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存活下来。
数据最有说服力: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数据,2024年上半年,国内光伏组件出口量同比增长23%,出口额同比增长18%,虽然价格有所下降,但因为产品结构优化(高效组件占比提升),行业整体毛利率反而比2023年下半年提升了3-5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光伏行业已经摆脱了“低价换量”的怪圈,进入了“提质增效”的新阶段。
我身边有个做光伏工程的朋友,前两年一直抱怨“价格战太狠,利润薄如纸”,2024年却明显轻松了很多。他说:“现在客户更看重组件的转换效率和质保年限,愿意为高效组件多花钱,我们也不用再纠结于低价竞争,反而能赚更多利润。”
二、光伏“反内卷”的3大核心逻辑:为什么赛道能延续强势?
光伏行业之所以能从“内卷”走向“反内卷”,并且赛道强势延续,核心是三个逻辑在支撑,这也是行业长期发展的底层动力。
1. 逻辑一:全球需求持续爆发,市场空间足够大
“反内卷”的前提是“有足够大的市场”,而光伏行业正处于全球需求爆发期。
从国内来看,“双碳”目标下,光伏作为最具性价比的清洁能源,成为能源结构转型的核心。2024年上半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量同比增长45%,其中分布式光伏装机占比超过60%,户用、工商业分布式需求持续火爆。
从海外来看,欧洲、东南亚、拉美等地区的光伏需求正在快速增长。欧洲为了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不断加大对光伏的补贴;东南亚、拉美等地区电力短缺问题突出,光伏成为解决电力需求的重要选择。2024年上半年,我国对欧洲、东南亚的光伏组件出口量分别同比增长19%和37%,海外市场已经成为中国光伏企业的重要增长极。
足够大的市场空间,让企业不用再在国内市场“窝里斗”,而是可以通过拓展海外市场、满足差异化需求来实现增长,这为“反内卷”提供了基础。
2. 逻辑二:技术迭代加速,头部企业构筑“技术壁垒”
技术迭代是光伏行业“反内卷”的核心动力。没有技术迭代,企业只能在原有产品上拼价格;而技术迭代后,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能形成差异化竞争,摆脱价格战。
目前,光伏行业正处于PERC技术向TOPCon、HJT技术迭代的关键期:
- PERC技术:转换效率大概在23%-24%,已经逼近物理极限,未来增长空间有限;
- TOPCon技术:转换效率能达到25%-26%,而且成本与PERC技术差距不断缩小,已经成为当前的主流技术;
- HJT技术:转换效率更高,能达到26%-27%,但成本相对较高,正在快速降本。
头部企业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已经在新一代技术上形成了明显的优势。比如有的企业TOPCon组件产能占比已经超过80%,有的企业HJT技术成本下降速度超预期,这些技术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让它们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不用参与低价竞争。
根据行业数据,2024年上半年,TOPCon组件在国内的市场占比已经超过50%,高效组件的溢价越来越明显,这意味着技术落后的企业正在被淘汰,行业格局不断优化。
3. 逻辑三:产业链协同升级,降本增效打开盈利空间
光伏行业的“反内卷”,不是单一环节的升级,而是整个产业链的协同升级。从硅料、硅片、电池片到组件,每个环节都在通过技术创新和规模效应降低成本,整个行业的度电成本持续下降,盈利空间不断打开。
比如硅料环节,通过大型化、一体化生产,成本从2022年的每公斤300元以上,下降到2024年上半年的每公斤60元左右;硅片环节,大尺寸硅片(182mm、210mm)占比提升,不仅提高了组件的转换效率,还降低了单位功率的成本;组件环节,通过自动化生产线和智能化管理,生产效率大幅提升,人工成本下降。
产业链协同降本,让光伏产品的性价比越来越高,进一步刺激了全球需求;而需求的增长,又反过来带动产业链规模扩大,形成“降本-需求增长-规模扩大-再降本”的良性循环,让整个行业摆脱了“内卷式亏损”,进入了“盈利增长”的良性轨道。
三、6家光伏代表性公司:各自的“反内卷”突围路径
光伏行业的“反内卷”,最终体现在企业的突围行动上。以下6家代表性公司,覆盖了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等多个环节,它们的突围路径,也代表了光伏行业的发展方向(注:仅为行业观察分析,不构成投资建议)。
1. 硅料环节龙头:靠“一体化+低成本”站稳脚跟
作为硅料环节的龙头企业,这家公司的核心突围路径是“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一体化布局+低成本生产。
在硅料环节,公司通过大型化生产设备和先进的工艺,将硅料成本控制在行业较低水平;同时,一体化布局让公司能将硅料直接供应给下游环节,避免了硅料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也降低了中间环节的成本。2024年上半年,公司硅料出货量同比增长25%,毛利率保持在行业较高水平。
此外,公司还在海外布局硅料和组件产能,一方面规避贸易壁垒,另一方面贴近海外市场,提高响应速度,进一步打开增长空间。
2. 硅片环节龙头:靠“大尺寸+技术领先”引领行业
这家公司是硅片环节的绝对龙头,它的“反内卷”路径是聚焦大尺寸硅片和技术创新,引领行业升级。
公司早早布局182mm、210mm大尺寸硅片,目前大尺寸硅片占比已经超过90%,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大尺寸硅片不仅能提高组件的转换效率,还能降低下游企业的生产成本,因此受到组件企业的广泛青睐,公司的硅片出货量和市场份额持续领先。
同时,公司在硅片切割技术上不断创新,通过更薄的硅片切割(从160μm降到130μm以下),进一步降低了硅片的单位成本,巩固了自己的成本优势。在技术和成本的双重优势下,公司在硅片环节的竞争力越来越强,避免了陷入低价竞争。
3. 电池片环节龙头:靠“TOPCon技术+规模化”抢占先机
这家公司是电池片环节的龙头,它的突围路径是all in TOPCon技术,通过规模化生产抢占市场份额。
公司早在2021年就开始布局TOPCon电池片,是行业内最早实现TOPCon电池片规模化量产的企业之一。到2024年上半年,公司TOPCon电池片产能已经超过50GW,占公司总产能的80%以上,出货量稳居行业第一。
凭借先发优势和规模化生产,公司TOPCon电池片的成本不断下降,转换效率持续提升,产品不仅供应给自家组件环节,还对外供应给其他组件企业,成为电池片环节的“核心供应商”。技术领先+规模效应,让公司在电池片环节的议价能力越来越强,盈利水平稳步提升。
4. 组件环节龙头:靠“全球化+品牌力”打开市场
这家公司是组件环节的龙头企业,它的“反内卷”路径是全球化布局和品牌建设,摆脱对单一市场的依赖。
公司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布局了组件生产基地,包括东南亚、欧洲、拉美等,不仅能规避贸易壁垒,还能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对当地市场的服务能力。2024年上半年,公司海外组件出货量占比超过70%,其中对欧洲、东南亚、拉美等市场的出货量均实现同比大幅增长。
同时,公司注重品牌建设,通过参与全球重大光伏项目、获得国际权威认证,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在海外市场,公司的组件产品因为质量可靠、技术先进,能获得一定的品牌溢价,避免了陷入低价竞争的泥潭。2024年上半年,公司组件出货量同比增长30%,毛利率同比提升4个百分点。
5. 分布式光伏龙头:靠“渠道+服务”挖掘细分市场
这家公司聚焦分布式光伏领域,它的突围路径是深耕渠道和服务,挖掘户用和工商业分布式市场的潜力。
在户用光伏领域,公司通过“经销商+直营”的模式,在全国布局了数千家经销商,覆盖了县、乡、村等多个层级,能快速触达终端用户;同时,公司提供“设计-安装-运维”一站式服务,解决了用户的后顾之忧,赢得了用户的信任。2024年上半年,公司户用光伏装机量同比增长50%,市场份额稳居行业前列。
在工商业分布式领域,公司针对不同行业客户的需求,提供定制化的光伏解决方案,帮助客户降低用电成本,实现绿色生产。凭借精准的市场定位和优质的服务,公司在工商业分布式市场的份额不断提升,成为分布式光伏领域的标杆企业。
6. 光伏设备龙头:靠“技术创新+客户绑定”分享行业增长
这家公司是光伏设备领域的龙头,它的突围路径是技术创新和深度绑定下游客户,分享光伏行业技术迭代的红利。
光伏行业技术迭代加速,对设备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家公司凭借多年的技术积累,在硅片切割设备、电池片镀膜设备、组件封装设备等领域都推出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产品。比如公司的TOPCon电池片镀膜设备,转换效率比行业平均水平高1-2个百分点,受到下游电池片企业的广泛采购。
同时,公司与下游头部光伏企业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不仅为客户提供设备,还提供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帮助客户快速实现产能爬坡和技术升级。随着下游企业扩产和技术迭代,公司的设备出货量持续增长,2024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35%,盈利能力稳步提升。
四、普通人看懂光伏赛道的3个关键:避开误区,抓准核心
很多人想关注光伏赛道,但因为不懂行业逻辑,容易陷入误区。分享3个关键要点,帮你看懂光伏赛道的核心逻辑,避开不必要的坑。
1. 看技术迭代,不看短期价格波动
光伏行业的核心驱动力是技术迭代,短期价格波动只是行业周期的正常现象。不要因为某段时间组件价格下跌,就觉得行业不行了;也不要因为价格上涨,就盲目跟风。
关键要看企业的技术储备和技术转化能力:谁能跟上技术迭代的节奏,谁能推出更高效、更低成本的产品,谁就能长期发展。比如在TOPCon、HJT技术迭代中,那些反应慢、技术落后的企业,迟早会被淘汰;而技术领先的企业,会不断提升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
2. 看全球化能力,不看单一市场表现
国内光伏市场竞争激烈,但海外市场空间巨大,而且利润水平相对较高。企业的全球化能力,直接决定了它的长期增长潜力。
要看企业的海外产能布局、海外出货量占比、海外市场的品牌影响力等指标。那些能在海外市场站稳脚跟的企业,不仅能规避贸易壁垒,还能获得更广阔的增长空间,抗风险能力也更强。
3. 看产业链协同,不看单一环节优势
光伏行业是一个产业链很长的行业,单一环节的优势很难持续,只有实现产业链协同的企业,才能在竞争中占据主动。
比如硅料企业如果没有下游环节的布局,会受到硅料价格波动的影响;组件企业如果没有上游环节的支撑,会受到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压力。而一体化布局的企业,能实现各环节的协同,降低成本、规避风险,长期竞争力更强。
五、光伏“反内卷”,是行业成熟的开始
跟踪光伏赛道8年,我最大的感悟是:光伏行业的“反内卷”,不是行业的衰退,而是行业走向成熟的标志。从“野蛮生长”到“精耕细作”,从“价格战”到“价值战”,光伏行业正在摆脱低水平竞争,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全球“双碳”目标的推进,让光伏作为清洁能源的核心,长期需求确定性极高;而技术迭代和产业链协同,让光伏行业的盈利能力持续提升,赛道强势有望延续。对普通人来说,关注光伏赛道,不是要盲目跟风投资,而是要看懂行业的发展逻辑,理解技术创新和全球化带来的机遇。
那些能在“反内卷”中成功突围的企业,必然是掌握核心技术、具备全球化能力和产业链协同优势的企业。它们的发展,不仅推动了光伏行业的进步,也为全球清洁能源转型做出了贡献。
或许你现在还对光伏行业的技术和企业不太了解,但没关系,随着光伏产品越来越普及,我们的生活也会越来越离不开光伏。关注行业的发展,不仅能让我们把握潜在的机遇,也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能源转型的大趋势。
最后想问大家:你身边有哪些光伏应用的案例?你对光伏行业的“反内卷”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故事和感悟,我们一起交流学习,在能源转型的浪潮中共同成长。别忘了点赞关注,后续我会分享更多新能源赛道的行业观察,带你看懂行业趋势,避开坑、抓机遇!
文章仅供参考,写文章不易,不喜勿喷哦!小编在这里感谢大家的宽容与支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