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
![]()
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周期间,龙美术馆(西岸馆)同启三场当代艺术展览,户外广场则限时预展一件由陈世英创作的大型户外雕塑,为申城的艺术季注入丰富而多彩的能量。在这里,时间与空间的界限被打破,光与影在作品上舞蹈,物质与观念在空间中重塑,它们共同编织成一张情感的网,等待着市民游客来欣赏、体验。
![]()
三大展览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跨国籍与时代的大型展览“10——60”。展览从龙美术馆创始人刘益谦、王薇夫妇收藏的全球当代艺术作品中,精选出生于20世纪10年代至60年代近500位艺术家的代表作,以“一人一作”的方式收录入展览同名画册,展期中同步出版面世,现场则为观众呈现近200件佳作,勾勒出一幅横跨半个多世纪的艺术图景。
进入这个展览,即置身于一个空前活跃且多元的全球艺术现场。“抽象之思”与“具象之途”构成展览。前一个板块聚焦以色彩、线条和物质本身进行创作的作品,后一个板块呈现描绘人物、风景与日常的创作。
![]()
在这里,“抽象”和“具象”作为两种强大的艺术传统,不仅是风格的分野,更是两种观察世界、表达存在的哲学路径。它们以两种目光审视20世纪上半叶后期,尤其自20世纪中叶以来的巨变来袭时,作为个体的艺术家选择以何种方式回应其所处的时代。在这里,观众可以看到20世纪以来抽象艺术语言的持续演进,也可以看到从未退场的写实主义如何不断地进行自我革新,最终希望揭示:如何通过对过去的理解,来更深刻地解读当下。
![]()
在阶梯展厅起伏而又波折的空间中,“杨伯都:黑鹰,白鹰”展为人们创造了一个有关观看、记忆、找寻、逃离与重生的故事。
展览空间从一道窄门开始,它像是黑鹰与白鹰,在不同房间里闪现、盘旋。在画作中,窄门有时是一道细长的亮光,有时是一个宽大的门廊,有时又藏在盒子里,等待着被窥视。展览特别配合作品布置了一汪水潭,空间在这里化作生命境遇的旅程,以写意方式传情。
展览以一个袖珍式的木盒结尾,呼应开篇的窄门。盒子每层有两三个暗格,并镶嵌着和展厅画作相似,但是比例缩小的壮阔风景,如同一个可以携带的微缩“展览”,或是只属于杨伯都的心房。
![]()
“关音夫:2718kg”展呈现的画作的体积感令人惊叹。展览之名“2718 kg”其实是展出画作的总重量。
关音夫始终致力于对颜色、重量、物质的研究,并成就了他在创作上的独有标签。本次展览基于关音夫对物质的考量,他创作一批与“重量”有关的作品,来重塑艺术和物质之间的关系。作为物质,任何一件绘画作品都有其重量,它是绘画作为物质存在的事实。而基于这个事实,人们赋予绘画不同的文化和精神含义,以超越它的唯物,来形成“意义”。这正是关音夫为人们揭示的有关绘画的奥秘。
![]()
美术馆户外广场的大型雕塑——陈世英作品《诞生》,将限时展出至11月16日,为2026年夏将于意大利威尼斯与中国上海启幕的“陈世英:他界之器”双城展预热。这件作品是这位艺术家“他界之器”系列巨型钛金属雕塑的首件作品,高7米,重4.6吨,灵感源自盛载圣油的油壶,象征人性之初。《诞生》由5500件钛金属,1500件铝合金组件及近20000颗不锈钢螺丝构成。725个齿轮与922个人像,在咬合与凝视中,表达命运互联、众生共鸣。当光穿透金属,仿佛能感受到机械与人性一同呼吸。
![]()
原标题:《时空融汇,光影舞蹈,龙美术馆同启三大展览》
栏目主编:邢晓芳
本文作者:文汇报 范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