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海军正积极探索海上装备建设路径,那时候法国海军退役了克莱蒙梭级航母中的一艘,就是克莱蒙梭号。
这艘舰艇从1961年服役,到1997年退役,排水量三万多吨,算得上当时法国海军的主力。
法国那边打着加强中法合作的旗号,主动提出以低价甚至免费移交这艘二手航母给中国。
听起来挺美,可条件一摆出来,就露馅了。主要一条:中国必须承诺,所有配套的雷达、通讯系统和舰载机相关装备,都得从法国采购,而且锁定他们的供应商渠道。
![]()
这条件听着像白捡的便宜货,实际是套牢了自主发展的手脚。中国海军当时虽没能力自造航母,但对装备的把关可没含糊。
专家一分析,这艘老舰服役时间长,结构老化,维修成本高不说,核心部件还掺杂美国技术,供应链随时可能卡脖子。
更别提锁定法国供应商了,那等于把海军的命脉交给别人,稍有风吹草动,就得看人脸色。
巴西后来买了法国另一艘类似的老舰圣保罗号,花了四千多万美元运回去,结果维护费年年压得喘不过气,2017年干脆击沉大西洋当靶子了。这前车之鉴摆在那,中国自然不会踩坑。
![]()
拒绝法国提议后,中国海军没灰心丧气,而是转头走自主路子。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有长远规划,先从国外买退役舰艇入手,拆拆装装,摸清门道。
1985年,从澳大利亚低价买来墨尔本号,这艘1943年服役的轻型航母,虽然核心设备被卸光了,但框架还在。
海军专家花半年时间研究,绘图测尺寸,搞清了排水系统和甲板布局,为后来设计攒下第一桶金。
![]()
90年代,俄罗斯经济转型,中国抓住机会,1995年以五百多万美元买下明斯克号,这原本是韩国预订的基辅级航母,因为对方资金链断裂,转手过来。
舰体虽退役多年,但提供了实战级样本,专家拆检涡轮和锅炉,分析合金成分。
2000年,又买来基辅号,同级舰,同样低价入手。两艘舰后来改建成博物馆,在深圳和天津对外开放,让老百姓近距离了解海上力量。
这些收购不是为了现成用,而是技术积累,海军通过模拟起降和系统测试,逐步掌握航母全貌。
![]()
1998年,通过澳门企业从乌克兰黑海造船厂买下,这艘库兹涅佐夫级航母动工于1985年,苏联解体后停工,完工度近七成。谈判过程曲折,付款环节还遇资金波折,国家出面协调,最终拿下。
2002年运到大连,经历十年改装,2012年以辽宁舰名义入列,成为中国首艘实战航母。
这一步,从商业采购到国家项目,体现了自力更生的精神。辽宁舰入列后,海军没停步,2019年山东舰下水入列,这是第一艘国产航母,基于常规动力设计。
2022年福建舰下水,装备电磁弹射系统,标志技术跃升。
![]()
到2025年,福建舰正式服役,三艘航母编队已能执行远海任务。
1997年那会儿,中国海军被动应对,只能婉拒有条件的馈赠;如今,法国戴高乐号2025年开进亚太,排水四万多吨的核动力舰,却只在印度和印尼转悠,没敢靠近南海核心区。
法国媒体放话要“展示实力”,实际航迹保守,伴随美印联合演习,针对台海和南海议题,但行动上留有余地。中国三艘航母在西太平洋巡航,辽宁舰滑跃起飞歼-15,山东舰常规编队,福建舰电磁弹射测试,实力对比下,法国哪敢轻举妄动。
![]()
拒绝免费航母,看似丢了眼前便宜,实际保住了长远主动。
海军建设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百年大计。
中国走和平崛起路,航母编队维护海洋权益,维护地区稳定。
![]()
展望未来,第四艘航母已在酝酿,海军会继续稳健前行,守护蓝色国土。
航母之路虽曲折,但咱们走得踏实,成果摆在那,世界有目共睹。
这样的定力,让人心里有底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