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今天看到熊太行师傅发文,一个读者向他咨询,在去普陀山拜菩萨的时候,食品袋里钻进老鼠,把她和儿子吓够呛,老母亲站出来打死老鼠,她庆幸之余又开始纠结妈妈杀生这事,成了“心结”。
作为非典型佛弟子分享几句:学佛,是为了解开越来越多的心结,最终解脱,而不是因为戒律而负担越来越多的焦虑。
戒律,一是为了修正我们的行,二是为了守护我们的心。
前者是规矩引导,而不是恐吓。是以佛弟子在决定受戒的时刻,要清楚戒的内容和意义,无论是五戒、八关斋戒还是菩萨戒,千万别三分钟热血上头。只有发自内心认同戒律的内容,并且愿意放下曾经的执着和欲念,才能真的守住。要守住这份契约,就要先学修体悟,从信解行证四个维度发自内心接受,愿意以戒律来自律。这里我格外强调“自律”。对所有学佛的人来说,一切修持方法和价值准则,都应该指向自己,而不是别人。
最怕自己学两年佛,就到处恐吓别人,“你杀生了,要下地狱”“你邪淫了,要堕恶趣”,这就是学偏了。说难听点就是,自己一身泥,还嫌别人脏。学得深入一点,就能明白佛法的世界观里有几个前提:1、每个人都在以往的轮回中,造了数不清的恶业;2、获得解脱需要长久的(不止这一生)的修行;3、想度人(帮助别人解脱)得有足够的智慧、能力和机缘。
因此,我顶烦佛弟子拿着佛法的“标准”来教育我,也顶怕佛弟子越学越焦虑。我刚才说,戒律和学佛是为了守护我们的心,能得自在。结果在一知半解的时候,就开始拿高标准当日常准则,就像要求小学生掌握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心态肯定崩。
就拿“打老鼠”这事来说,迂腐的佛弟子肯定会说,那个读者的妈妈打了老鼠,会有不好的果报,甚至有些半瓶醋说菩萨会怪罪(那就更歪了)。但咱们能不能放下心理包袱想自己的问题呢?看到老鼠会害怕,是人之常情,但如果真正能体悟众生平等,看到老鼠之类就不会害怕,根本的问题还是在于自己。既然自己做不到,母亲打老鼠来保护你,她就是在做善行,有错的就是自己。那有没有佛法范围内的解决方案呢?能,而且有很多。比如自己忏悔,“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那么多恶业慢慢忏悔吧,记住是自己忏悔,不是教育别人;比如索性放下,放弃对杀业的执着之前,先试试断除自己对众生的分别,能不能看到苍蝇老鼠能有慈悲心。如果不能,先修慈悲去,别急着把自己框死。
学佛有次第,我之所以称自己是非典型教徒,就是接受了自己只是学佛路上幼儿园的水平。我不着急让自己掌握高深的理论,先把做人整明白了,接受自己的贪嗔痴,一点点断除,实在做不到也不强求,断除执着和焦虑是我学修的第一步,要是越学越执着、越焦虑,那肯定有问题。先爱人吧,爱人爱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