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注意:本文故事情节皆是虚构,人物、地点、事件皆为艺术加工,与现实无关。
文章内容旨在修心明性,启迪智慧,无关封建迷信,若有缘者得见此文,还请理性阅读。
“你什么意思?耍我吗?”我把纸箱狠狠砸在地上,多肉植物的土撒了一地。
“耍你?”楼梯间里,林小雨的声音冷得像冰,“你觉得我这三年,是在跟你过家家?”
![]()
我气得发抖:“难道不是吗?全公司都当我是傻子!一个给你白送了三年饭的傻子!我今天辞职,你连句客气话都懒得说,现在把我叫到这儿,就是为了羞辱我?”
“羞辱你?”她往前走了一步,高跟鞋的声音“哒”地一声,敲在我心上。“陈默,你以为这三年,真的只是‘送饭’这么简单?”
“不然呢?”我吼道,“你还想怎么样?结饭钱吗?好啊!三年,四菜一汤,你算算多少钱!你付得起吗?”
“付不起?”她忽然笑了,那笑容我完全看不懂,充满了嘲讽和...掌控感?
“陈默,你搞错了一件事。”她抬起头,气场瞬间变了。“不是我付不起。而是你...你真的以为,你辞职这事,是你自己能决定的吗?”
01
我叫陈默,在“华远科技”当程序员。今天是我辞职的最后一天。
工位上的东西不多,一个键盘,一个我妈用来给我装饭的保温壶,还有几盆快死了的多肉。我正把键盘往纸箱里塞,旁边的老王用胳膊肘捅了捅我。
“陈默,真走了?下家找好了?”
“嗯,找好了。”我点点头。
“走了好,走了好。”老王压低声音,“走了,就再也不用给你那个‘小祖宗’带饭了。”
我手上的动作停了一下,没吭声。
老王嘴里的“小祖宗”,是林小雨。一个三年前来的实习生,比我小五岁。
而我,陈默,一个身高一米八的男人,连续三年,风雨无阻地给她带午饭。
不是简单的盒饭,是我妈亲手做的,雷打不动的四菜一汤。每天早上我拎着那个沉甸甸的保温饭盒来上班,全公司都看在眼里。
一开始,大家只是好奇。
到第二年,大家看我的眼神就变了,充满了同情和不解。
到第三年,我成了全公司的笑话。
“傻子陈默,被个18岁的小姑娘当免费劳力使唤了三年。”
“图啥啊?图她年纪小?”
“我听说那小姑娘连饭钱都没给过,陈默这纯纯的是当‘外卖菩萨’。”
这些话我都听见了,但我没法解释。
三年前是我自己主动提出来的,现在怎么收场?我总不能今天带了,明天就不带了吧。
这一带,就带到了我辞职的今天。
我把最后一点东西塞进箱子,准备走人。这三年,我的工资涨了,头发少了,唯一不变的,就是每天中午准时出现在林小雨桌上的四菜一汤。
她倒是很坦然。每天中午,饭盒一到,她就埋头开吃,吃完把饭盒往我桌上一推,说声“哥,谢了”,然后继续敲代码。
她就像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实习生,而我,也像一个摆脱不了宿命的“送饭工”。
我抱着箱子,跟同事们一一道别。
“老王,走了。”
“小李,以后项目靠你了。”
我绕了一圈,最后停在林小雨的工位旁。
她正戴着耳机,专注地看着屏幕,手指在键盘上飞快地敲着什么。
“小雨。”我喊了她一声。
她摘下耳机,抬起头,那张脸还是和三年前一样,没什么变化,顶多是婴儿肥消了点。
“哥,你走了?”她问。
“嗯,走了。”我说,“这是我最后一天。”
“哦。”她点点头,又戴上了耳机,继续敲代码。
我愣在原地。
这就完了?
三年的四菜一汤,连句“再见”或者“祝你顺利”都没有?就一个“哦”?
我心里说不出是啥滋味,像是堵了一团棉花。
算了,反正以后也不用再见了。
我抱着箱子,转身走向电梯。
“叮——”
电梯门打开,我刚迈进去,口袋里的手机震了一下。
我拿出来一看,是林小雨发来的消息,只有几个字:
“哥,下班后在老地方等我。”
我心里“咯噔”一下。
那个老地方,是公司后门的楼梯间。三年前,我就是在那,跟她开始了这荒唐的“午饭之约”。
02
故事得闪回到三年前。
那时候,我刚入职“华远科技”一年,算是个半新不旧的程序员。林小雨是那年夏天来的实习生,人事领着她到我们组时,她才刚过完十八岁生日。
“这是林小雨,以后就在你们组实习了。陈默,你工位在她旁边,多带带她。”
我看着眼前这个小姑娘,扎着马尾辫,穿着洗得发白的T恤,瘦得像根豆芽菜。
![]()
“你好,我叫陈默。”我伸出手。
“学...学长好,我叫林小雨。”她紧张得手都不知道往哪放,轻轻跟我握了一下。
林小雨很安静,安静到你几乎感觉不到她的存在。她每天的工作就是整理文档,敲敲最基础的代码,不说话,也不惹事。
唯一引起我注意的,是她的午饭。
公司有食堂,虽然贵了点,但味道还行。我们组的人都一起去吃。
但林小雨不去。
第一天,我以为她不饿。
第二天,我看见她从包里掏出一个面包,干啃。
第三天,她拿出来的是一包饼干。
我终于忍不住了。
那天中午,我又看见她拿出那个干面包时,我走了过去。
“小雨,你怎么不去食堂吃饭?”
她被我吓了一跳,赶紧把面包藏到桌子底下,脸红得像个西红柿。
“我...我不饿,早上吃得饱。”她小声说。
“你每天就吃这个?”我指了指她桌子抽屉里露出一角的饼干袋,“这哪儿行,身体搞垮了,工作也干不了。”
她低下头,声音更小了,带着点哭腔:“哥,我...我实习工资才三千,食堂一顿饭要三十多,我吃不起。”
我心里一酸。
我想起了自己刚毕业那会儿,住着地下室,每天算计着一块钱掰成两半花的日子。
“外卖呢?”我问。
“外卖也贵,而且不健康...”
看着她那副可怜巴巴的样子,我脑子一热,话就说出口了:“那...要不这样吧,我家离公司不远,我妈每天都做很多菜,吃不完也是浪费。你要是不嫌弃,我明天给你带一份?”
她猛地抬起头,眼睛里像是有星星。
“真的吗?哥?那...那太麻烦你了!”
“不麻烦,顺手的事。”我摆摆手,“我妈做的都是家常菜,你别嫌弃就行。”
“不嫌弃!不嫌弃!”她拼命摇头,“我最喜欢吃家常菜了!”
我以为我只是做了一件好事,帮一个刚出社会的小姑娘解决一下温饱问题。
我万万没想到,我这个“顺手的事”,一顺手,就顺了整整三年。
第二天,我提着我妈准备的爱心午餐来到公司。
红烧排骨、番茄炒蛋、蒜蓉西兰花、一个煎蛋,外加一小份紫菜蛋花汤。
林小雨看到饭盒的瞬间,眼睛都红了。
“哥...这...这太丰盛了。”
“快吃吧,趁热。”
她接过饭盒,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吃得特别香。
从那天起,我每天的工位上,就多了一个等我投喂的“小姑娘”。
03
带饭的第一周,风平浪静。我妈听说我是给一个刚毕业的小姑娘带饭,还挺高兴,每天都多做一份,嘱咐我“让人家小姑娘吃饱点”。
但第二周开始,林小雨开始提“要求”了。
“哥,”她中午吃完饭,把饭盒还给我,“你妈妈做的饭真好吃,就是...就是...”
“就是什么?直说,没事。”
“就是能不能...下次多带个汤?”她有点不好意思,“我特别喜欢喝汤。”
“行,没问题。”我心想,这算什么事儿。
“还有...我不太喜欢吃姜,下次能不能让你妈别放姜?”
“...行。”
“还有,我喜欢吃辣一点的,但又不能太辣,最好是微辣...”
我开始觉得有点不对劲了。
这是把我当许愿池了?还是把我当外卖小哥,可以随便备注?
但我这人脸皮薄,话已经说出口了,不好意思反悔,只能硬着头皮答应。
我回家跟我妈一说,我妈也乐了:“这姑娘,讲究还挺多。行,妈记住了。”
于是,我的午饭规格,就从“随便带点”,正式升级为了“四菜一汤,少姜微辣”。
同事们的闲言碎语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
“陈默,你这是养了个女儿啊?”
“小雨,你上辈子是拯救了银河系吧,摊上这么个‘饭哥哥’?”
林小雨只是嘿嘿傻笑,也不反驳。
一个月后,发工资那天,林小雨红着脸跑过来找我。
“哥,这个月谢谢你了。这是我的伙食费,你一定要收下。”她说着,就要给我转账。
我赶紧拦住她:“别别别,说好了我妈做多了,顺手带的,要什么钱。”
“不行!”她态度很坚决,“你不收钱,我下个月就不好意思吃了。”
“你一个实习生,才三千块钱,你给我钱了,你还活不活了?”我假装生气。
“我...”她被我噎住了。
我们俩在工位上推推搡搡,最后我想了个折中的办法。
“这样吧,钱我不能要。你要是真过意不去,以后就帮我...帮我整理一下项目文档吧,我这人最烦写文档了。”
我就是随口一说,想给她个台阶下。
没想到她当真了。
“好!哥,这可是你说的!”她眼睛又亮了,“那以后你负责我的午饭,我负责你的文档!”
我哭笑不得,这怎么跟“契约”一样。
从那天起,我下班前,桌子上总会多一份“作业”。
不是我给她的,是她给我的。
那是一份详细的“品鉴报告”。
“今日午餐报告:
1.红烧肉:味道尚可。缺点:火候偏大,肉质略柴,建议收汁时间缩短30秒。
2.清炒时蔬:优秀。油盐配比精准,保持了蔬菜的清甜。
3.西红柿炒蛋:失败。西红柿放得太早,导致出水过多,口感偏酸。
4.玉米排骨汤:优秀。玉米的甜味和排骨的鲜味融合得很好。
5.总结:7/10分。有进步空间,望明日改进。”
我拿着这张A4纸,手都在抖。
这...这是那个月薪三千、吃不起食堂的实习生能写出来的东西?
我扭头去看林小雨,她正冲我甜甜地笑。
“哥,我帮你整理文档了,你也得帮我‘提高’伙食质量啊。”
我看着那张报告,又看了看她,第一次开始怀疑,我带回家的到底是个小可怜,还是个...美食评论家?
04
这三年来,我渐渐发现,林小雨的“不简单”,远不止那份“品鉴报告”。
她虽然挂着“实习生”的头衔,但她对我们项目的理解,比组里好几个老油条都深。
有一次,公司接了个大项目,是给一个叫“未来餐饮”的集团做一套全新的线上运营系统。
对方的要求特别刁钻,方案改了十几遍,全被打了回来。
“你们这做的都是什么垃圾!”客户的VP在视频会议上破口大骂,“你们根本不懂餐饮!你们只懂代码!”
整个技术部都被骂得狗血淋头,经理的脸黑得像锅底。
那段时间,我们整个组都在疯狂加班。
那天晚上,又是凌晨一点,办公室里只剩我和林小雨。我对着满屏幕的代码和逻辑图,头都快炸了。
![]()
林小雨默默地给我递过来一杯咖啡,和一张A4纸。
我以为又是“午餐品鉴报告”,不耐烦地说:“今天没给你带饭,没报告。”
“哥,你看看。”她小声说。
我拿过纸条,发现上面不是菜品分析,而是几行字。
“他们要的不是系统,是模式。”
“痛点不在于‘点餐’,而在于‘孤独’。”
“建议:放弃复杂的“智能推荐”,改为‘每日暖心套餐’,主打‘家的味道’,利用大数据分析用户的情绪周期,在他们最脆弱的时候推送最温暖的食物。”
我看着这几行字,像是被人当头打了一棒。
对啊!
我们一直在抠技术细节,却忘了这个项目的本质!
“未来餐饮”主打的是高端白领市场,这些人不缺钱,他们缺的是情感...
我猛地抬头看林小雨:“这...这是你想出来的?”
“我...我就是瞎写的。”她又恢复了那副怯生生的样子,“我老家就是开小饭馆的,我瞎琢磨的。”
我拿着那张纸,像是拿到了武功秘籍。
我连夜推翻了之前的所...方案,按照她“家的味道”和“情绪餐饮”这个思路,重写了一份PPT。
第二天,我去提案。
会议室里,我刚讲了十分钟,昨天还骂我们是“垃圾”的那个VP,当场站起来鼓掌。
“对!对!就是这个!我们要的就是这个!”
项目当场就拍板了。
经理高兴坏了,回来就问我:“陈默,你这灵感哪儿来的?是不是背着我偷偷进修了?”
我看了看不远处正低头擦桌子的林小雨,笑了笑:“没有,就是...团队智慧,团队智慧。”
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敢小看这个每天吃我四菜一汤的小姑娘了。
她哪里是“不简单”,她简直是“深不可测”。
05
靠着林小雨时有时无的“点拨”,我这三年的职业生涯,走得异常的顺。
从小组长,到项目经理,再到现在的技术组长,我只花了三年。
我的工资翻了三倍。
而林小雨,还是那个“实习生”。
她既不转正,也不跳槽,就那么安安静静地待在工位上,每天整理文档,敲敲代码,然后等我中午的四菜一汤。
我问过她:“小雨,你这都实习三年了,怎么还不转正?以你的能力,去哪儿不行?”
她总是笑着说:“哥,我还在学习呢。时机未到。”
“时机未到”?这算什么回答。
我虽然升职了,但我也渐渐感到了倦怠。
天花板。
我摸到了“华远科技”的天花板。每天都是重复的项目,重复的扯皮。
我想换个环境。
我想了很久,决定辞职。我投了一家新成立的餐饮科技公司,叫“食光科技”,专门做餐饮供应链和品牌孵化。
他们给的薪资很高,职位是技术总监。
我拿到了offer。
我第一个告诉的人,是我妈。
“儿子,辞了也好。妈支持你。就是...那小雨的饭,以后妈就不用做了?”
“妈,您这是舍不得她,还是舍不得我啊?”我开玩笑。
“都舍不得。”
第二个,我告诉了林小雨。
那天中午,我把饭盒递给她,是她最爱的糖醋排骨。
“小雨,吃吧。”
“谢谢哥。”
“这可能...是最后几顿了。”我装作不在意地说。
她正要夹排骨的筷子停在了半空中:“什么意思?哥,你妈...她...”
“不是,”我笑了,“是我要辞职了。下周就不来了。”
我以为她会失落,会惊讶,会像个小妹妹一样拉着我的胳膊说“哥你别走”。
毕竟,我给她送了三年的饭。
但她没有。
她只是“哦”了一声,把那块排骨夹了起来,放进嘴里,慢慢地嚼。
“哥,我明白了。”她平静地说。
“明白什么了?”我反而愣住了。
“你找到更好的下家了,对吧?”
“嗯...算是吧,一家叫‘食光科技’的。”
“挺好的。”她点点头,又夹起一块排骨,“恭喜你,哥。”
然后,她就低头吃饭了,再也没多问一句。
她太平静了。
平静得让我心里直发毛。
我原以为,我对于她,就算不是什么“恩人”,也算是个“饭友”吧?
她这反应,倒像是我只是个“合作到期”的外卖员。
这股没底的别扭劲,一直持续到我辞职的最后一天。
06
下午六点,下班铃声响起。
办公室的人走得差不多了。我抱着纸箱,站在电梯口,心里还在琢磨林小雨那条“老地方见”的短信。
![]()
她到底想干嘛?
难道是...三年的饭钱,她终于要一起结清了?
我深吸一口气,没坐电梯,转身走向了后门的消防通道。
楼梯间还是老样子,声控灯坏了,半明半暗的,一股铁锈味。
我推开门,借着走廊的光,看见一个人影站在窗边。
不是我熟悉的那个穿着T恤、扎着马尾辫的林小雨。
眼前的这个女人,穿着一身剪裁得体的黑色西装,脚下踩着一双我叫不出牌子但一看就很贵的高跟鞋。头发也从马尾辫,变成了利落的波波头。
她转过身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