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日,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在华盛顿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共商 “关键矿产合作”,高调宣布开启 “美亚互动新时代”。
12日他马不停蹄抵达莫斯科,与普京签署联合宣言,将俄哈关系升级为 “全面战略伙伴联盟”,普京更当场答应明年访哈。
短短6天,横跨大西洋与欧亚大陆的外交穿梭,让这个连接东西的 “内陆枢纽国” 成为全球焦点。
哈萨克斯坦真的能在美俄之间 “左右逢源”?
![]()
11月6日的白宫 “C5+1” 峰会,特朗普政府将 “关键矿产” 推到外交前台。
作为全球最大铀生产国(占全球 40% 产量)和钨、铬铁矿储量全球第二的国家,哈萨克斯坦成为美方重点拉拢对象。
美国科夫资本当场签署钨矿开发协议,哈萨克斯坦航空也签下15架波音飞机采购单。
特朗普直言中亚的矿产资源是 “美国供应链安全的关键”,而托卡耶夫则以 “新时代开端” 回应,看似双赢的互动背后,却暗藏不对称博弈。
参考消息援引俄学者分析指出,美国此次推行的是 “榨取式外交”,中亚国家并未获得预期援助,反而被迫签下巨额订单。
乌兹别克斯坦承诺三年内向美投资350亿美元(相当于其全年国家预算),哈萨克斯坦的170亿美元 “合作” 实则多为美国商品采购协议。
更值得警惕的是,美方聚焦的稀土、铀矿等资源,正是哈萨克斯坦战略经济的核心。
学习时报数据显示,该国2025年新发现超大型稀土矿床,储量超2000万吨,仅次于中、巴,这让其成为大国资源竞争的 “必争之地”。
![]()
与华盛顿的“交易式合作”形成鲜明对比,11月12日的克里姆林宫会谈,将俄哈关系推向历史新高度。
两国元首签署的联合宣言明确提出,“延续数百年的友谊和联盟不可侵犯”,双方将在能源、安全、航天等领域全面深化合作,这标志着俄哈从 “战略伙伴” 升级为 “全面战略伙伴联盟”。
普京在会谈中强调,2024年俄哈双边贸易额达287亿美元,占哈萨克斯坦外贸总额的五分之一,且本币结算比例超 96%,这种深度经济绑定绝非短期合作可替代。
更关键的是,面对美国对俄石油公司、卢克石油的制裁,托卡耶夫明确表示 “反对单边制裁对地区经济的破坏”,双方达成共识将共同应对制裁连锁反应。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2022年以来普京第五次计划访哈,过去20余年普京访哈超30次,这种高频互动背后,是两国在欧亚经济联盟、上合组织等多边框架下的深度协同。
哈萨克斯坦的 “平衡术”,根植于其独特的地缘与资源优势。
作为连接欧亚的 “大陆十字路口”,该国是中国 “一带一路”、俄罗斯 “欧亚经济联盟”、欧盟 “跨里海走廊” 的交汇点,地缘价值无可替代。
而其丰富的关键矿产资源,更让其成为大国博弈的 “核心棋盘” ,全球28.52% 的钨矿、16.07% 的铬铁矿、15.57% 的铀矿储量集中在中亚,其中哈萨克斯坦的铀矿一半以上供应欧美日,稀土、锂等新能源矿产更成为全球争夺焦点。
但中亚国家早已形成 “自我保护意识”。托卡耶夫政府的外交逻辑并非 “选边站队”,而是 “多元平衡”。
与俄罗斯维系传统安全与能源纽带,与美国拓展矿产合作空间,同时借助中国市场与技术实现产业升级。
这种策略在此次双线外交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既在华盛顿争取到矿产开发资金与技术,又在莫斯科巩固了安全屏障与能源合作,更通过签署 14 项合作文件,将俄哈合作推向务实层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