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养殖中,饲料投喂量多依赖养殖户经验判断,常因环境波动导致投喂过剩或不足——过剩饲料不仅增加成本,还会加剧水体氮污染;投喂不足则抑制虾类生长,引发病害风险。同时,水质参数(如温度、氨氮、亚硝酸氮)与摄食行为的关联缺乏实时监测手段,传统视觉观察易受池塘浑浊度、养殖密度等因素限制,难以精准捕捉虾类摄食状态。
![]()
被动声学监测(PAM)技术的出现为解决这一痛点提供了新路径。该技术通过捕捉生物发声信号实现非侵入式监测,无需干扰养殖环境即可获取目标生物的行为信息。南美白对虾在摄食时,颚足咀嚼、步足抓取食物等动作会产生特征性“咔哒”声,其信号参数(数量、声压级、脉冲特征等)与摄食强度直接相关。然而,当前多数养殖场景中,PAM系统与水质监测系统仍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数据割裂导致饲喂策略调整滞后,制约了智慧养殖的落地效率。
为此,本研究聚焦温度、氨氮、亚硝酸氮三大核心环境因子,系统探究其与南美白对虾“咔哒”声信号、摄食行为及饲料消耗量的关联,旨在为PAM技术与水质参数的深度融合提供科学依据,推动智能饲喂系统的优化升级,助力高科技养虾模式的标准化与规模化。
一、材料与方法:严谨设计筑牢研究基础:
1、实验对象与养殖条件:
实验于某大学水产养殖重点实验室开展,选用健康南美白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为研究对象,初始平均体重8±0.32克,确保实验个体生理状态均一。养殖用水采用过滤后的自然海水,实验全程维持溶解氧(6.0±0.5 mg/L)、盐度(28±1‰)等基础参数稳定,仅针对性调控温度、氨氮、亚硝酸氮三大变量,避免无关因素干扰。
2、实验设计与分组:
虾苗经7天适应期(适应实验缸环境与基础饲料)后,筛选660尾处于蜕壳期中期(摄食行为稳定,排除蜕壳前后生理波动影响)、附肢完整、游动能力正常的个体,随机分配至11个容量为216升的圆柱形实验缸中,每缸60尾,保证养殖密度均匀(约278尾/m³,贴近工厂化养殖实际)。
实验采用三因素梯度设计,各因素设置如下:
温度梯度:20℃、23℃、26℃、29℃、32℃(覆盖南美白对虾适宜生长温度范围,兼顾低温与高温胁迫场景);
氨氮(NH₄⁺-N)梯度:0.05 mg/L(对照组)、0.3 mg/L、0.6 mg/L(模拟池塘常见积累浓度,参考GB 11607-1989渔业水质标准);
亚硝酸氮(NO₂⁻-N)梯度:0.01 mg/L(对照组)、0.2 mg/L、0.4 mg/L(涵盖亚急性胁迫浓度范围)。
每个梯度设置3组独立重复,同时设置1组空白对照缸(无虾),用于排除环境本底噪音干扰。
3、监测系统与数据采集:
声学监测:每缸顶部安装1台商用水声计(频率响应范围10 Hz-20 kHz,灵敏度-164 dB re 1 V/μPa),连接数据记录仪,采样率设为44.1 kHz,连续记录投喂前后2小时的音频信号;
视频监测:每缸侧方部署高清摄像头(1080P分辨率,30帧/秒),同步录制摄食过程,用于行为轨迹分析(如料台访问频率、游动速度);
水质监测:采用多参数水质传感器(精度±0.1℃、±0.01 mg/L),实时记录各缸温度、氨氮、亚硝酸氮浓度,数据每5分钟同步一次;
摄食量统计:投喂粒径1.2 mm的配合饲料(粗蛋白含量40%),投喂量为虾体重的3%-5%,投喂后1小时收集残饵,经烘干称重法计算实际摄食量。
![]()
图1:拾音系统(A)和喂食观察系统(B)。注:隔离区(a)、隔板(b)、观察区(c)、进料盘(d)、水声管(e)、红外热像仪(f)、开关(g)、监控屏和存储装置(h)。
4、数据处理
音频信号经MATLAB软件去噪(剔除水流、设备等背景噪音)后,提取“咔哒”声的核心参数:数量(单位时间内有效信号次数)、脉冲数(单声信号包含的脉冲个数)、声压级(SPL,单位dB);视频数据通过行为分析软件(EthoVision XT 15)提取虾类游动轨迹、料台停留时间等指标;采用SPSS 26.0进行相关性分析与显著性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
二、结果与讨论
1、本研究重点分析了南美白对虾在温度、氨氮和亚硝酸氮等各种环境条件下的采食量、声音信号和摄食行为。在调查的变化范围内,温度的升高与饲料消耗量、发出的“咔哒声”数量和声压 (SPL) 的增加有关。
相反,当氨氮和亚硝酸氮浓度增加时,饲料消耗量和“咔哒”声的数量均有所下降,而声压级变化几乎不大。值得注意的是,结果表明,在所有环境条件下,采食量与“咔哒”声数量之间存在稳定的相关性。同时,这些环境因素也对虾的不同形式的摄食行为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投喂过程中“咔哒”声信号的特征参数,包括:时间、脉冲数和声压级,对于监测投喂行为和服务水产养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与声压级相比,“咔哒”声的数量是更可靠的参数,可以准确反映不同环境条件下白对虾的摄食状态。
![]()
图2:饲料消耗量与颗粒饲料后30分钟的咔嗒声次数(A-C)和声压级(SPL,单位dB)(D-F)之间的关系,在不同温度、氨氮浓度和亚硝酸氮浓度下。
此外,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咔哒”声和声压级的次数均随喂食时间的增加而减少,峰值出现在前10分钟。这表明虾在早期达到最高的摄食频率和强度,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从这一观察结果来看,进一步的研究应重点关注喂食早期阶段的“咔哒”声数量,并将声信号特征与复杂的环境数据相结合,以提高智能喂食系统的准确性。
2、在水产养殖池塘条件下,温度升高在最佳范围内会促进白虾(南美白对虾)的新陈代谢,增加能量需求并刺激摄食行为。与之前的研究类似,我们的结果还表明,随着温度升高,采食量、“咔哒”声和声压级都趋于增加。
![]()
图3:在不同温度(A-C)、氨氮浓度(D-F)和亚硝酸氮(G-I)浓度下颗粒饲喂后30分钟内南美白对虾的饲料消耗量、点击次数和声压级(SPL,dB)的差异。
此外,投喂时间的速率增加,而投喂时间明显减少,虾的轨迹集中在料台周围。相比之下,虾在20°C下游泳和进食的能力较差。
![]()
图4:不同温度(A、B)、氨氮浓度(C、D)和亚硝酸氮浓度(E、F)下南美白白对虾的行为时间与摄食时间之比。
温度和新陈代谢之间的关系通常用Q10系数来描述,平均值约为2.0。这项研究发现,Q10在26–32°C期间达到2.12,但在20–26°C期间飙升至13.82,与低温下的典型值有明显偏差。这可能是因为20°C超出了新陈代谢的最佳范围,导致摄食受到抑制。行为观察也强化了这一结论:20°C的虾几乎没有到达料台,这表明在调查范围内,低温对饲喂行为的影响比高温更强。
这强调了控制南美白对虾养殖中水温波动的重要性。当温度数据与PAM技术相结合时,智能饲喂系统可以灵活调整份量:当水温升高在最佳范围内时增加饲料量,并根据实时“咔哒”声的次数优化饲喂策略,提高饲料利用效率和生长速度。相反,当温度下降时,需要减少投喂量,以限制饲料浪费和水污染的风险。但是,如果温度超过最佳范围,则虾的摄食行为和生长速度都会受到抑制。
3、与相当稳定的溶解氧和盐度不同,池塘中氨氮和亚硝酸盐的浓度由于饲料代谢的积累而不断波动,难以实时准确控制。研究结果表明,当这些化合物的浓度增加时,虾饲料消耗量减少(Fig. 3D,G),伴随着摄食和休息时间的延长,而实际饲喂时间缩短(图4C,F)。同时,“咔哒”声(图3E,F)和SPL(图3H,I)的数量也分别减少,证实了这两种氮化合物对摄食行为的明显抑制作用。
对行为轨迹的观察表明,在氮浓度高的环境中,虾的移动性通常较差,主要是保持其原始位置并限制了对料台的访问。这可能与氮破坏膜结构,降低血蓝蛋白转运氧气的能力有关。为了适应,虾被迫通过减少食物消耗、节省能量和增加生存机会来调整其行为,类似于鲤鱼等某些鱼类中记录的适应机制。
这表明,忽视无机氮在饲喂策略中的影响会导致调整反应缓慢,导致饲料投喂过剩,增加氨和亚硝酸盐浓度,从而造成水污染的恶性循环,抑制虾的摄食行为。因此,在PAM施用喂料系统中,需要将氨和亚硝酸盐氮浓度作为关键参数进行整合。当氮气浓度升高时,系统应该发出警报,并自动向下调整饲料,以维持稳定的环境,从而保证虾的健康和生长速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