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糖友而言,“怎么吃”的困惑几乎每天都萦绕在心头——吃得战战兢兢,怕血糖飙升;吃得过于严格,又怕生活质量下降。日常生活中该如何控糖?
一、什么样的人群应该及早筛查糖尿病?
![]()
1、成人糖尿病高危人群
有糖尿病前期史:
年龄≥40岁;
体重指数(BMI)≥28kg/m2和(或)中心型肥胖(男性腰围≥90厘米,女性腰围≥85厘米);
一级亲属有糖尿病史:
缺乏体力活动者;
有巨大儿分娩史或有妊娠期糖尿病病史的女性;
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史的女性;
有黑棘皮病者;
有高血压史,或正在接受降压治疗者等。
二、出现前兆要警惕?
![]()
通常在糖尿病前期或患病期会有一些非典型性症状,如果出现疲倦、乏力、口干、易饥、视物模糊、皮肤瘙痒、多汗、反复牙龈炎、泌尿系感染、伤口愈合缓慢等问题,也要警惕,必要时可去医院就诊。
信号一:餐后易饥,心慌手抖
信号二:尿量增多,夜尿频繁
信号三:饮水增加,咽干舌燥
信号三:体重骤降,原因不明
三、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控糖技巧?
![]()
1、食物多样,合理膳食
每天保证谷薯类、蔬果类、畜禽鱼蛋奶、豆类和坚果的均衡摄入。减少肥肉摄入,少吃烟熏、腌制等加工肉类制品。多选全谷物、杂豆类、蔬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三高人群需要控制糖、盐以及脂肪的摄入,购买时建议先看配料表,选择权威低GI认证、0蔗糖的低糖、低盐、低脂产品。
2、细嚼慢咽,调整顺序
细嚼慢咽,减慢进食速度可降低糖尿病发病风险。最好用15-20分钟吃早餐,午晚餐则用30分钟左右。建议按照“蔬菜一肉类一主食”的顺序进餐有利于糖尿病患者短期和长期的血糖控制。
3、清淡饮食,限制饮酒
每日烹调油使用量控制在25克以内。减少摄入咸菜、酱菜等含盐量高的调味品和食物的。少吃动物脂肪,适当控制富含胆固醇的食物。足量饮用白水,可适量饮用淡茶或咖啡不喝含糖饮料,限制饮酒。
4、药食同源,养生控糖
中医讲究“药食同源”很多日常食材都具有调理作用。正值冬季糖尿病病人进补的原则是“一通二补”。一通是指必须保持消化通畅,减少小肠对糖分的吸收,保持大便通畅有利于气机的运行。二补是以补阴为主,兼以补气。因为糖尿病者火热之证居多,热必伤阴耗气,久则气阴两虚。如灵芝具有调节免疫、增强记忆、降糖降脂、保肝护肝、抗肿瘤、抗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药理活性。玉竹、葛根以及各类衍生药物、保健品在降低血糖、血脂,预防糖尿病、高血脂等方面具有一定效果。
5、充足睡眠,避免熬夜
熬夜会影响激素平衡,导致血糖波动。熬夜增加人体胃饥饿素的产生,促进人体吃更多食物。因此建议每天睡够7-8小时,保持规律作息。
6、积极运动,改善体质
运动一般应在进食后1-2小时进行,每次开始前做5-10分钟的热身运动,一周运动3-7天,进行不少于150分钟的有氧运动;每周最好进行2-3次抗阻力运动,如哑铃、平板支撑等,每次30分钟。两次抗阻力训练需间隔48小时以上,可锻炼肌肉力量和耐力。
(来源:综合自健康中国、人民网健康、央视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