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这两年PC玩家的日子,多少有些五味杂陈。
硬件市场的好消息似乎总是很短暂,这边显卡价格好不容易回归理性,那边内存和固态硬盘的价格又开始抬头,让许多人的装机计划一拖再拖。
软件环境同样不让人省心,印度人试图将Windows变成一个具有自主决策能力的操作系统,这导致本就不稳定的系统在游戏体验的优化上时常摇摆,一些功能更新反而给追求纯粹游戏环境的用户带来了不必要的干扰。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玩家群体中,一种期望愈发强烈:我们能否拥有一个性能强大,同时又足够省心、专注、体验统一的游戏平台?
![]()
(图源:Value)
好消息是,Valve也是这么想的。
今日,Valve突然发布一系列全新硬件产品,其中包含了全新的Steam Machine迷你游戏主机与Steam Frame VR头显,和SteamDeck一样采用SteamOS系统,并与同天推出的Steam Controller共同完善了Steam硬件生态。
根据官方公布的初步信息,全新的Steam Machine将率先在目前销售Steam Deck的地区同步上市,计划于2026年初正式开售,但目前具体的价格与确切的发售日期还悬而未决。
就这个消息本身,已经足以在游戏主机与传统PC的固有格局中,激起一阵波澜。
将Steam放进客厅
相较于十年前那个略显超前且定义模糊的概念,这次Valve的目标非常清晰:打造一台外观设计能融入家居环境、性能足以应对未来几年游戏挑战、并且使用体验如同游戏主机般便捷的客厅电脑。
从产品的外观形态上,我们就能直观地感受到这种设计思路。
![]()
(图源:Valve)
全新的Steam Machine彻底摆脱了传统PC机箱的固有形象,它的体积被控制得相当紧凑,整体更像一台高端的影音设备或是一个小尺寸的游戏主机。
机身通体采用了沉稳的哑光黑配色,正面除了一个可拆卸面板之外,再无多余的设计元素,Valve的标志被设置在机身背面,整体透露出一种低调且专注的风格。这样的设计,让它可以被轻松地放置在电视柜中,与其它设备和谐共存。
![]()
(图源:Valve)
当然了,我知道大伙最关心的点,那肯定还是硬件配置。
先给大家交个底吧,Steam Machine的配置就真的挺...普通的,甚至可以说没啥惊喜可言。
Valve再次与老朋友AMD进行了深度的定制化合作,为这台机器量身打造了一款半客制化的Zen4 CPU(6核心/12线程,最高频率4.8GHz,TDP 30W)和RDNA3 GPU(28个运算单元,最高频率2.45GHz,8GB GDDR6显存,TDP 110W)。
前者挺好理解的,从参数来看,应该和市面上常见的Ryzen 5 7640HS差不多。
后者就挺罕见的,目前市面上基本没有对应的产品。只能说从参数上看,和AMD移动端显卡RX 7600M有些类似,也就是小幅屏蔽后的Navi 33图形单元,即便频率上有些许提升,也就是近似于RTX 4050的性能表现。
![]()
(图源:Valve)
为了支撑起核心处理器的性能发挥,整机搭载了16GB的DDR5系统内存,并提供了512GB和2TB两种高速NVMe固态硬盘选项。
机身背部的物理接口也相当完备,DisplayPort 1.4、HDMI 2.0、多个USB-A和USB-C端口以及千兆以太网口一应俱全,确保了它能广泛兼容市面上的各类显示设备和外设。
按照官方的说法,在基础配置的情况下,Steam Machine的性能是Steam Deck的6倍以上,理论上可以在4K分辨率下,以60帧流畅运行Steam上目前兼容的所有3A游戏,特别是像《赛博朋克2077》这样的高负载作品。
当然,官方也说明这需要在FSR这类升采样技术的辅助下实现。
对了,microSD卡槽还是有的。就是我有些怀疑,这都2025年了,到底谁会在PC上用microSD卡扩容啊?
更何况microSD卡本身也不便宜就是了。
不上不下,有些尴尬
虽说咱们雷科技是没机会提前拿到这款产品,但好消息是,很多知名海外数码博主已经得到了这样的机会。
就比如说发烧友们都很熟悉的技术分析媒体——数毛社Digital Foundry
![]()
(图源:油管)
通过Digital Foundry的初步评测,再结合我作为一名Steam Deck长期用户的使用经验,我们就可以更清晰地描绘出这台机器在市场中的真实位置。
还是老规矩,咱们从好消息说起。
经过数毛社的模拟测试,基本可以确定Steam Machine综合图形能力介于Xbox Series S和PlayStation 5之间,在部分项目中更贴近后者。
在实际的游戏测试中,特别是像《赛博朋克2077》这样的高负载作品,它应该可以在1440p分辨率和高画质设定下,稳定地提供60fps的流畅体验,这无疑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成绩。
![]()
(图源:油管)
当然了,槽点也是有的。
比如只有8GB的显存容量,当开启光线追踪这类对显存资源消耗巨大的特效时,游戏的性能表现会出现明显下滑。
比如可以预见的性能瓶颈,即便是RX 7600在应对《怪物猎人:荒野》这样的虚幻5大作时也会显得捉襟见肘,Steam Machine甚至可能要降低到FHD+FSR才能运行。
个人认为,随着未来几年游戏对硬件资源的需求水涨船高,8GB显存可能会成为限制其在目标画质下发挥全部潜力的瓶颈。这很可能是Valve为了将整机成本控制在一个更具竞争力的范围内,而做出的一个关键取舍。
![]()
(图源:Valve)
另一个喜忧参半的消息,来自于预装系统。
作为Valve家推出的机器,Steam Machine自然是运行SteamOS的,这个高定制化的Linux系统以其契合主机的操作和出色的现代待机模式而闻名,同时得益于Valve多年来对Proton兼容层的持续投入,绝大多数游戏都能在SteamOS上获得良好的运行体验。
当然了,这也是“绝大多数”而已。
要知道时至今日,SteamOS对于大部分反作弊软件依然处于一个不兼容的状态,这导致大部分的网游/联网验证游戏在Steam Deck上都是无法正常运行的,而且很多常用的加速器,配置起来也有一定门槛。
关于它的定价,目前市场普遍预测其售价将在699美元到999美元的区间内,这个价格无疑高于现阶段的主流游戏主机,甚至远高于同配置PC的。
因此,消费者需要回答的核心问题是:是否愿意为这种平台的开放性、游戏库的继承性以及更低的长期游戏成本,支付更高的初始硬件费用?这个问题的答案,将直接决定这款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V社的客厅梦,能否实现?
回顾历史,不难发现这并非Valve的首次尝试。
早在十年前,Valve就曾推出过第一代Steam Machine,当时那混乱的硬件标准、高昂的价格以及极不成熟的软件生态,远不足以支撑起V社的客厅愿景。
失败,自然是不可避免的。
![]()
(图源:Valve)
今时不同往日,Steam Deck的成功,不仅为Valve积累了宝贵的硬件经验,向全球数百万用户成功证明了SteamOS与Proton技术的可行性,为这款产品奠定了坚实的用户基础。
由Valve亲自下场,统一硬件规格和体验,也从根本上解决了当年产品线混乱、用户无所适从的老问题。
在我看来,Steam Machine的推出,其目标并非是取代现有的高端DIY PC市场,而是为广大玩家提供了除传统PC和游戏主机之外的“第三个选择”。为那些既渴望高性能游戏体验,又厌倦复杂硬件组装的用户提供一个解决方案。
凭借Steam生态无与伦比的号召力,Steam Machine得以去争取那些摇摆于PC和主机之间的庞大用户群体。从更长远的角度看,这款产品的普及,也将进一步推动PC游戏生态的多元化,降低其对单一操作系统的依赖。
而这,或许就是V社想要实现的效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