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2025结婚人数暴增40万对!新婚姻观刷屏:既没有婆媳矛盾,又没有夫妻吵架!

0
分享至


作者丨深海

来源丨中学生听书

ID丨tingshu2018

大家有没有发现,今年朋友圈里晒结婚证的人,好像格外多?

这不是错觉。

前几天,民政部2025年三季度数据重磅出炉:前三季度结婚登记 515.2万对,较2024年同期暴增 40.5万对。


不少人好奇:为什么今年结婚的人,一下子多了起来?

一方面,是政策给力,不用再特地跑回户籍地,异地也能领证;户口本难题有解,流程简化、效率提升……

这些实实在在的便利,为很多真心相爱的年轻人扫清了程序障碍,让“想结就结”变得简单。

但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一代年轻人对待婚姻的态度,真的变了。

他们不再把结婚视为一项到了某个年纪必须完成的任务,也不认为婚姻是两个家庭的强行绑定。

而是在更从容的年纪,选择与真正同频的人,一起开启人生的下一程。

真正驱动他们走进婚姻的,是一种更独立、更清醒的婚姻观:不将就,不妥协,要的是舒心自在。

所以你看,这届年轻人不是不想结婚,而是更知道该怎么结婚。

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一段健康的婚姻,完全可以跳出婆媳矛盾的困局,也能远离无休止的夫妻争吵。

这新增的40万对新人,正在用五大观念重塑婚姻的本质:让婚姻回归爱,让幸福自然发生。



01.

择偶观:

人性慕强,好的婚姻需要势均力敌

老话常说,婚姻讲究“门当户对”。如今年轻人的择偶观,看似多元开放,实则仍暗合此理。

对他们而言,择偶这场严格的人生筛选,内核依然是对“强强联合”的追求。

不过,如今的“强”不再局限于家世背景或财富地位,更多指向个人的能力、眼界与格局。

它体现为一个人解决问题的担当、情绪稳定的涵养、持续学习的空杯心态。

说到底,选择伴侣,其实是选择一位人生的同行者。

因此,在年轻人眼中,好的关系不该是一方依附另一方,也不该是彼此消耗,而必须是势均力敌。

当然,这并非刻板的强弱对等。

而是两个人各有所长,在不同领域各自发光,彼此需要、彼此成就。

它的核心,是一种动态而互补的平衡,是在漫长岁月中,始终保有对彼此的敬意与欣赏。

最终,我们因慕强而靠近,因势均力敌而相守。


杨绛与钱钟书的婚姻,便是这样的典范。

两人同为文学巨匠,钱钟书称杨绛为“最贤的妻,最才的女”;杨绛则在钱钟书创作《围城》期间,默默支持,为他整理手稿、打理生活。

他们在学问上切磋,在精神上相依。

好的婚姻,不是谁依赖谁,而是各自拥有安身立命的能力,然后并肩前行。

慕强,也不是为了依附强者,而是为了成为能与强者并肩同行的人。

正如舒婷在《致橡树》中所写: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在势均力敌的关系里,没有牺牲感,所有付出皆出于自愿与爱。

我懂你养家的艰辛,你知我持家的不易,我们彼此理解,相互体谅。

这样的关系,轻松、自在、有韧性,它能经得起生活的琐碎,也扛得住外界的风浪。



02.

金钱观:

既不盲目AA制,也不完全依附某一方

三毛曾说:

“婚姻如果不落实到穿衣、吃饭、数钱这些小事上,是不容易天长地久的。”

过去,很多人总认为谈钱伤感情,如今年轻人却越发清醒:不会谈钱,才更伤感情。

怎么挣钱、怎么花钱、怎么存钱,是每对夫妻绕不开的现实。

这一代人,正慢慢形成一种更理性的金钱观——不追求绝对AA,也不走全盘依赖的老路。

钱不必算到一分不差,但生活的责任,始终一起承担。


单位有位刚结婚不久的年轻同事,他们小两口,账算得非常明白。

他们设了一个共同账户,房贷、养娃、旅行这类家庭大项开支,都从账户里出。两人按收入比例,或事先商量好的金额,定期存钱进去。

平时自己的花销,比如各自的爱好、朋友聚餐、给父母买东西,就各管各的,不动用共同的钱。

这种模式,核心就是把“我们”和“我”分清楚。

大事一起扛,小事不干涉,谁也不占谁便宜,谁也不觉得委屈。

很认同这句话:“婚姻里的金钱观,藏着两个人的价值观。”

真正牢固的关系,既不怕谈利益,也早已超越了算计。

婚姻中的安全感,从来不在于谁多付了账,而在于彼此的信任与担当。

说到底,婚姻这本账,算盘是打不清的。它记下的是付出与体谅,是情感与责任的双向奔赴。

当两个人既能独立挣钱,也能坦然谈钱,更能安心花钱,他们所拥有的,早已是金钱之上的踏实和幸福。



03.

家庭观:

夫妻永远是第一顺位,父母是最强后援

电视剧《小巷人家》中的庄超英,是典型的“愚孝式”糊涂人。

他把工资大半交给母亲,让操办寿宴的妻子无法上桌吃饭,甚至默许母亲将本属于妻儿的房间强行分配给妹妹一家居住。

一次又一次,他把父母的需求置于妻子黄玲的感受之上。

结果呢?夫妻日渐疏离,家庭争吵不断,孩子内心受伤,而他自己也被夹在中间,疲惫不堪。

一个家,一旦夫妻关系不是核心,这个家就会失去稳定,所有成员都是受害者。


德国教育家海灵格博士,曾提出“序位”理论也指出:

家庭关系的维系,并不仅靠爱与血缘,更受一种潜藏的动力在推动。

家庭关系序位错了,日子就顺不了;夫妻关系摆正了,其他一切才可能归位。

在新婚姻观里,夫妻关系永远是第一顺位。

孝顺不是无底线的顺从,而是保持恰当的边界;父母不是婚姻的参与者,而是后援团。

因为父母终将离场,孩子长大后会有自己的家庭,只有伴侣才是陪我们走完一生的人。

面对父母的介入或意见,夫妻应共同面对、彼此支持,既尊重长辈,又不被其左右。

正所谓夫妻同心,其利断金,好的婚姻,是两个人一起孝顺父母、养育子女。

当夫妻关系牢固,家庭的根系才能扎得深、展得开,整个家也随之枝繁叶茂。

因此,现代家庭观的精髓在于:我们因爱而孝敬父母,更因爱而忠诚于伴侣。

唯有将伴侣放在首位,经营好属于自己的小家,才能让爱良性循环,让父母放心,最终实现大家与小家的共同幸福。



04.

教育观:

拒绝维分数论,养出幸福感强的孩子

前几天,一则“孩子考 61 分,全家欢呼下馆子”的短视频火了。

视频中的梁先生是位儿科医生,因为职业原因,他见过太多因成绩焦虑而产生心理问题的孩子。

所以他想得明白:“自己本身就不是百分父母,干嘛非要孩子得百分?”。

他的三个孩子,成绩都不算拔尖,但大女儿擅长画画,二儿子口才不错,他选择支持孩子们发展自己的兴趣。

在他看来,孩子喜欢什么,就该让他们去尝试,不必人人都挤“学习”这一条路。


这种“佛系”教育,反而为孩子营造了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更乐观、更自信。

而这条热搜背后,其实藏着新一代父母教育观念的变化:

拒绝唯分数论。比起成绩,孩子身心是否健康、三观是否端正、能不能感受到快乐,这些更重要。

一个拥有感知快乐、积极生活能力的孩子,同样是教育的成功。

现在的年轻父母,越来越懂得不把自己的期望强加给孩子。

他们把孩子看作独立的个体,尊重他们的天性,支持他们的兴趣,看重人格的健全和心灵的丰盈。

对他们来说,家庭的意义不只是养育,更是创造一个充满爱的环境,让孩子成长为能感受幸福、也能传递幸福的人。

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拿第一,但每个孩子都有权利、也有能力成为一个幸福的人。

父母能给孩子最好的教育,不是昂贵的补习班,不是分数和名次,而是自己活成幸福温暖的榜样。

这份来自家庭的底气,才是孩子未来行走世界最坚硬的铠甲。



05.

婚姻观:

婚姻的尽头,是你在,我仍是我

网上流传着这样一段话:

“婚姻,是两个原本过着不同生活的人,走到一起共同生活。他们性格不同、习惯不同、兴趣各异,因此需要彼此妥协,互相迁就。”

而如今,年轻人对婚姻的理解,除了包容与迁就,更强调尊重与欣赏。

婚姻不再追求“合二为一”的融合,而是希望“你在,我仍是我”,既彼此独立,又相互依存。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多丽丝·莱辛的《19号房间》,讲述了一个引人深思的故事。

一位妻子和丈夫住在宽敞的洋房里,育有四个孩子,生活看似圆满。

可她每天忙于准备早餐、接送孩子、招待客人、听丈夫倾诉.....

时间被切割成碎片,身份被各种角色定义,唯独失去了自己。

她渴望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房间,一个能暂时从妻子和母亲角色中抽离的空间。

然而这个愿望,在家人固守的传统观念里却被视为不可理喻,她的“个人空间”被改造、被侵占。

于是她选择逃离,在一家廉价旅馆租下19号房间,那里虽然简陋,却是她唯一能安静做自己的地方。

后来当丈夫发现这个秘密空间,并怀疑她出轨,她宁可承认莫须有的外遇也不愿辩解。

最终,两人以离婚收场。


这个故事在今天读来,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它提醒我们:真正健康的婚姻,不是将两个人绑成一个整体,而是让两个完整的个体,自愿并肩站立。

婚姻不是占有,而是陪伴;不是吞噬,而是映照。

正如波伏瓦所言:“婚姻是联合两个独立个体,不是一个附和,不是一个退路,也不是一种逃避,更不是一项弥补。”

别让过度的依赖,扼杀了彼此呼吸的空间,允诺对方向下扎根,也支持彼此向上生长。

婚姻的尽头,不应是彼此的束缚与消耗,而应是:你在,我仍是我,并因你的存在,而更加喜欢这个独立且成长的自己。

很喜欢《知否》里明兰说的那句话:

“这世上,没有谁是谁的靠山,他是个好人,又顾惜着我,这就很好了。”

新时代的婚姻观,正是这样一场清醒的结伴同行。

全情投入,却始终保有独立的自己;珍惜良缘,更在彼此顾惜中,成就更好的我们。

点亮文末爱心,愿所有夫妻既能共担风雨,也能互为明灯,在清醒而温暖的陪伴中,成就两个人的细水长流。

本文首发中学生听书( ID : tingshu2018 ),中小学免费有声平台,听海量国学经典诵读、中小学必背古诗词,百万父母的教育宝典,欢迎关注我们。

育儿不慌张,阿呆爸来帮忙,伴你和孩子一起成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ATP总决赛:辛纳2-0力克谢尔顿,豪取室内硬地29连胜

ATP总决赛:辛纳2-0力克谢尔顿,豪取室内硬地29连胜

懂球帝
2025-11-14 23:26:22
日本开始备战:防卫省官员叫嚣优先击沉福建舰,主流媒体配合疯狂

日本开始备战:防卫省官员叫嚣优先击沉福建舰,主流媒体配合疯狂

李子橱
2025-11-12 07:32:54
特朗普已经不装了?直接对台湾“改口”

特朗普已经不装了?直接对台湾“改口”

阿光的技巧课堂
2025-11-14 17:38:36
德国财长:低于150欧元的都是垃圾,中国别卖来欧洲,我们不想要

德国财长:低于150欧元的都是垃圾,中国别卖来欧洲,我们不想要

小陆搞笑日常
2025-11-15 02:09:46
薄一波晚年反省,当年不该支持此人上台,他给国家带来大麻烦

薄一波晚年反省,当年不该支持此人上台,他给国家带来大麻烦

扬平说史
2025-11-06 20:22:42
单亲妈妈考察女儿男友,竟酒后发生关系,事后无法收拾……

单亲妈妈考察女儿男友,竟酒后发生关系,事后无法收拾……

极品小牛肉
2025-03-25 12:49:18
红军城战场清理开始!俄军遗体回收队:乌军阵亡者外国面孔超三成

红军城战场清理开始!俄军遗体回收队:乌军阵亡者外国面孔超三成

南权先生
2025-11-14 16:13:02
祝贺!袁励岑/王艺迪大战7局4-3拿下辽宁队友,摘得全运混双铜牌

祝贺!袁励岑/王艺迪大战7局4-3拿下辽宁队友,摘得全运混双铜牌

乒谈
2025-11-14 22:15:01
震惊!北大研究发现,男性每增加一个亲生子女,死亡风险降低4%

震惊!北大研究发现,男性每增加一个亲生子女,死亡风险降低4%

火山诗话
2025-11-13 11:37:14
一旦台海爆发冲突,最难的不是台湾,而是距大陆仅50公里的东引岛

一旦台海爆发冲突,最难的不是台湾,而是距大陆仅50公里的东引岛

放开他让wo来
2025-11-08 22:41:14
杭州44年老店突然歇业,老板急寻接棒人:配方全教,老客还能找到“当年味儿”

杭州44年老店突然歇业,老板急寻接棒人:配方全教,老客还能找到“当年味儿”

杭州之声
2025-11-14 21:26:30
美媒提前摊牌:若台海战争爆发,中国高价买的设备可能被远程瘫痪

美媒提前摊牌:若台海战争爆发,中国高价买的设备可能被远程瘫痪

阿凫爱吐槽
2025-11-12 20:07:11
当菲律宾网友质疑中国“只亮剑不拔剑”,加拿大网友:中国不拔剑,非不敢而是不值

当菲律宾网友质疑中国“只亮剑不拔剑”,加拿大网友:中国不拔剑,非不敢而是不值

雨先森观察
2025-10-20 04:11:07
什么事是你交了男朋友才知道的?网友:鼻子大的真的大还厉害

什么事是你交了男朋友才知道的?网友:鼻子大的真的大还厉害

带你感受人间冷暖
2025-11-12 00:05:08
日本要求中国就薛剑给个说法,以免影响中日关系,外交部霸气回应

日本要求中国就薛剑给个说法,以免影响中日关系,外交部霸气回应

史纪文谭
2025-11-14 17:30:26
周杰伦暗巷操新欢,林允为满足周星驰停经,港媒的嘴是真敢说啊

周杰伦暗巷操新欢,林允为满足周星驰停经,港媒的嘴是真敢说啊

娱乐官已上任
2025-11-14 08:28:07
发文道歉,官宣分手,疑似闹离婚…才一天,娱乐圈中曝出多个大瓜

发文道歉,官宣分手,疑似闹离婚…才一天,娱乐圈中曝出多个大瓜

东方不败然多多
2025-11-15 01:19:05
历史第1人!31岁汪顺游出了无人区:斩获全运第18金 200米混4连冠

历史第1人!31岁汪顺游出了无人区:斩获全运第18金 200米混4连冠

风过乡
2025-11-14 21:15:18
世界上两位外长在位时间长,王毅位列其中,还有一位是俄罗斯外长

世界上两位外长在位时间长,王毅位列其中,还有一位是俄罗斯外长

李昕言温度空间
2025-11-13 20:40:26
正在被饿死的县医院们

正在被饿死的县医院们

医脉圈
2025-11-12 12:14:28
2025-11-15 04:04:49
阿呆爸
阿呆爸
真实育娃,洞察生活
3076文章数 379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健康要闻

金振口服液助力科学应对呼吸道疾病

头条要闻

中方连发六张双语海报@高市早苗 媒体:总该看懂了吧

头条要闻

中方连发六张双语海报@高市早苗 媒体:总该看懂了吧

体育要闻

7-0狂胜!15万人口小岛离世界杯只差1分

娱乐要闻

王家卫让古二替秦雯写剧情主线?

财经要闻

财政部:加强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

科技要闻

京东“失去的五年”后,找到新增长了吗?

汽车要闻

小鹏X9超级增程动态评测全网首发 高速实测车内65分贝

态度原创

艺术
健康
数码
公开课
军事航空

艺术要闻

伟人写给宋庆龄的信:狂草艺术的巅峰之作

金振口服液助力科学应对呼吸道疾病

数码要闻

小米发布Xiaomi Miloco,探索大模型驱动全屋智能生活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军事要闻

国防部:日方若胆敢铤而走险必将碰得头破血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