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张斯文 于娜 北京报道
作为国内医药流通行业的龙头企业,国药控股(股票代码:1099.HK)近期的业绩表现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尽管其营收规模在行业内持续保持领先地位,但陷入净利润增长显著放缓的困境。
业绩承压的背后,是公司三大核心业务板块集体面临增长挑战。作为营收“压舱石”的医药分销业务增长乏力,医疗器械板块同样未能摆脱增长瓶颈,就连曾被寄予厚望的医药零售业务,其增长也伴随着战略调整的阵痛。政策环境的变化成为影响业务表现的关键因素,带量采购、国谈品种降价等政策的推进,叠加市场竞争的加剧,共同对各业务板块的增长空间形成了挤压。
更深层次来看,企业的财务结构也面临考验。较高的资产负债率下,流动负债占比居高不下,不仅进一步压缩了本已承压的利润空间,也让资金链管理面临潜在风险。在行业政策持续调整、市场竞争不断升级的背景下,如何平衡业务增长与财务稳健,成为国药控股当前需要应对的重要课题。
营收下滑
据公开财务数据,国药控股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314.79亿元,继续位居行业首位,但同比微降2.47%。
![]()
(数据来源:Choice)
相比之下,其盈利能力的下滑更为显著:同期净利润为53.07亿元,同比仅微增0.53%,相比以往两位数左右的增长率有着明显下滑。
![]()
(数据来源:Choice)
利润承压的核心原因在于毛利率的持续走低。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为7.25%,较去年同期下降0.23个百分点。
![]()
(数据来源:Choice)
同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虽同比收窄18.1%,但仍流出390.77亿元,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增至141.03天。
三大主业集体“哑火”
业绩不景气的背后,是公司三大核心业务板块——医药分销、医疗器械与医药零售,均出现增长乏力甚至下滑的迹象。
作为公司营收的“压舱石”,医药分销板块的动摇对整体业绩形成了直接拖累。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该板块收入同比下滑3.52%,至2185.3亿元,占集团总收入比例为73.62%;毛利率为2.58%,同比下降0.17个百分点。
公司表示,该业务下降主要是由于带量采购、国谈品种降价等政策实施,市场竞争加剧,造成医药分销业务体量下降。
《华夏时报》记者曾就公司高毛利品类(如骨科耗材、人工晶体)受集采降价影响程度,以及SPD供应链服务已覆盖1200家医院,但为何未能有效对冲器械收入下滑等问题对公司进行采访,但并未收到答复。
对此,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帅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国药控股在2024—2025年面临器械分销收入连续下滑的困境,主要受“集采降价+入院审查趋严”的双重影响。集采对流通企业利润率的压缩,从长远视角看更倾向于是一种长期趋势。集采政策的推行旨在降低医疗成本、提高药品和器械的可及性,这是医疗改革的大方向,不会轻易改变。随着集采范围的持续扩大和深度的不断加强,流通企业面临的降价压力将持续存在,利润率也会随之受到长期挤压。面对这一挑战,头部企业必须积极进行业务结构调整以对冲风险。拓展C端零售是重要方向之一,通过布局线下药店、开展线上电商业务等,直接触达消费者,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利润空间。同时,提供增值服务也至关重要,例如为医疗机构提供器械管理、维修保养、数据分析等专业服务,或者为患者提供健康咨询、用药指导等个性化服务,这些增值服务能够增加企业的收入来源,提升客户黏性,在一定程度上弥补集采带来的利润损失。
曾被寄予厚望的医疗器械板块,同样未能抵挡住集采的冲击。板块收入同比下降2.46%,至570.5亿元,占集团总收入比例为19.22%;毛利率更是显著下滑0.33个百分点,至1.92%。
其下降主要是由于带量采购政策实施的影响,毛利率较高的器械品类销售收入有所下降,以及受终端需求结构变化影响的医用耗材收入稳定增长。
在三大板块中,唯有医药零售实现了收入的微幅正增长,同比提升3.6%至171.6亿元,占集团总收入比例为5.78%。其上升主要是由于本集团专业药房销售收入增长。
但其增长背后是公司大规模的“门店优化”策略。
据公司披露,截至2025年6月底,国大药房门店数量为8591家,较2024年底净减少978家,报告期内,亏损店铺的数量及占比较去年同期明显下降。
高负债率需警惕
财报显示,国药控股的资产负债率维持在68.4%高位。
具体来看,截至2025年第三季度末,国药控股负债总额达到286.21亿元,其中流动负债为276.20亿元,占总负债比例的96.5%。非流动负债为10.01亿元,仅占负债总额的3.5%。
通常来说,医药流通行业具有明显的资金密集型特征,企业需要维持一定的负债水平以支持广泛的仓储物流体系和庞大的库存需求。
但这样的模式也侵蚀了企业的利润。
袁帅认为,高负债意味着企业需要承担更多的利息支出,在利润微薄的情况下,这可能会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甚至导致企业资金链紧张。一旦资金链断裂,企业将面临无法按时偿还债务的风险,进而影响企业的信誉和正常运营。为了优化资本结构,企业可以采取多种可行路径。一方面,可以通过股权融资的方式,引入战略投资者或者进行公开增发,增加企业的权益资本,降低资产负债率。另一方面,优化债务结构也很关键,例如将短期债务转换为长期债务,降低短期偿债压力,同时与债权人协商降低利率,减少利息支出。此外,加强内部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保资金能够合理配置,也是优化资本结构的重要环节。
面对行业变革与自身挑战,国药控股如何进行战略调整与财务优化,《华夏时报》记者将持续关注。
责任编辑:姜雨晴 主编:陈岩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