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夏时报》制表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耿倩 上海报道
进入11月,公募基金发行市场的暖意持续升温。
11月13日,中欧鑫悦回报一年持有混合、建信红利严选混合发起基金、财通资管通达稳鑫3个月持有债券型(FOF)发起认购。11月10日,当天共有22只新产品同步启动募集。11月10日至14日当周,全市场39只新基集中开启认购。不仅实现11月以来连续两周环比增长,更以权益产品占比超七成、平均募集周期缩短至16.92天的表现,印证投资者参与热情的回升。
不止11月,今年公募基金发行市场明显回暖。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13日,年内全市场新发公募基金数量已突破1386只,创下近三年同期最高纪录。而股票型基金36.95%的发行份额占比更刷新近14年新高,为市场结构性回暖写下注脚。
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助理分析师王方琳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称,今年新发基金数量创下三年来新高,资金配置重点向权益类基金、指数基金及ETF集中,这一态势背后,是权益市场回暖与政策利好的双重助力。
周度39只新基“量效齐升”,年内1386只创三年来新高
11月以来,公募基金发行节奏的加快趋势愈发清晰。据公募排排网统计,以认购起始日计算,11月第二周全市场新发基金数量达39只,较前一周的37只环比增长5.41%。这是继11月首周实现增长后,连续第二周保持向上态势,发行市场的回暖势头进一步巩固。
从发行效率看,本周新基金平均募集天数降至16.92天,较前一周的19天缩短超2天。这一变化背后,是投资者对新基金产品认可度的提升。
产品结构上,权益类基金成为绝对主角。本周启动募集的39只新基金中,28只为权益类产品,包括22只股票型基金和6只偏股型混合基金,占比高达71.79%。其中,股票型基金的细分结构更凸显指数化投资的热度。本周新发基金当中,被动指数型基金发行15只,增强指数型基金发行7只,两类产品合计占全周新发总量的56.41%,成为权益发行的核心力量。
此外,混合型基金、FOF产品、债券型基金及公募REITs分别新发7只、5只、4只、1只,构成多元化产品矩阵。
不止11月,今年公募基金发行市场明显回暖,数量上创三年新高,但发行规模有所下降。
拉长时间维度,2025年公募基金发行市场的“数量优势”已十分明确。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13日,年内全市场新成立公募基金数量达1386只,较2023年全年的1266只增长9.48%,较2024年全年的1143只增长21.26%。不仅创下近三年新高,更有望冲击2022年1424只的全年发行量。
不过,与数量高增长形成对比的是发行规模的“稳健走势”。同期数据显示,年内新发基金总发行份额为9751.39亿份,较2023年的11334.34亿份下降13.97%,较2024年的11908.25亿份下降18.11%。今年单只基金平均发行份额为7.79亿份,低于2023年的9.08亿份和2024年的10.59亿份。
对此,王方琳认为,在权益市场回暖和政策利好的推动下,上证指数突破4000点,市场风险偏好得到提振,使得投资者配置权益基金的意愿提升。与此同时,在监管持续推动指数化投资、被动投资理念普及的背景下,指数基金、ETF等被动管理型产品凭借费率低、透明度高的优势备受投资者青睐,成为基金公司布局新发基金的核心方向之一,进而推高了新发产品数量。
“但由于今年新发产品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基金公司在宽基指数、热门行业主题等相似赛道上扎堆发行新产品,导致产品同质化严重,单只产品难以形成差异化竞争力,吸引大额资金认购的难度加大。因此,在新发基金数量上升的情况下,新发平均份额降低。”王方琳称。
另外,发起式基金扎堆也导致今年新发基金平均发行份额下降。王方琳进一步指出,今年的新发基金中有不少是发起式基金,仅需5000万元资金(管理人自有资金认购不少于1000万元且承诺持有3年以上)即可成立,远低于普通公募开放式基金的最低规模成立要求。根据晨星Direct数据,截至2025年11月12日,今年以来发起式新发基金占新发基金总量的14%,这也拉低了新发基金的平均发行份额。
股票型占比创14年新高,FOF规模九年来首冠
从产品类型的年度表现看,2025年公募基金发行市场的结构性特征尤为突出。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份额占比显著提高,而债券型基金份额占比较去年减少了28%,近乎三成。今年,股票型基金成为最大赢家。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13日,年内新成立股票型基金767只,占全市场新发总数的55.34%;发行份额3603.44亿份,占总发行份额的36.95%。
《华夏时报》记者梳理历史数据发现,这一占比不仅较2024年的21.85%大幅提升,更创下2012年以来近14年的最高纪录。回溯来看,2009年股票型基金发行份额占比曾超七成,2010年降至54.52%,2011年进一步回落至43.10%。此后十余年间始终处于低位,今年的回升标志着权益类产品重新成为市场主流。
股票型基金发行份额占比显著上升,体现出市场对权益资产的偏好提升。陈兴文认为,国内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带来新的投资机会,股票市场作为直接融资的重要渠道,受到更多关注。在全球低利率环境下,权益资产的相对吸引力上升,资金从债券等固定收益资产流向股票市场,推动股票型基金发行份额占比上升。
今年,A股股指处于低位且逐步企稳走高,带动市场风险偏好上升,股票型基金尤其是指数类产品表现亮眼,吸引资金涌入。王方琳强调,随着国内被动投资理念的普及,指数基金所具备的费率低、透明度高、贴合细分领域等优势,也与机构和投资者的需求相契合,这也成为其发行份额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
“股债跷跷板”效应下,债券型基金则面临份额收缩。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13日,年内新成立债券型基金248只,占全市场新发总数的17.89%。发行份额4034.12亿份,占总份额的41.37%,为2022年以来近四年最低水平,较2024年的69.66%下降28个百分点。
“债券型基金发行份额占比下降,是‘股债跷跷板’效应的体现。从宏观层面看,经济复苏预期下,市场利率波动,债券市场吸引力下降。微观层面,基金公司调整产品结构,减少债券型基金发行规模,以适应市场变化。从国际环境看,全球债券市场波动加剧,资金流出债券型基金,转向权益类资产,导致债券型基金发行份额占比回落。”陈兴文补充道。
FOF基金则迎来“历史性突破”。年内新成立FOF基金74只,发行份额565.86亿份,占总发行份额的5.8%。这一数据不仅较2024年的1.04%提升4.76个百分点,更创下有公开数据记载以来的最高纪录。
在陈兴文看来,这其实反映了投资者对资产配置多元化的需求。从宏观层面看,市场不确定性增加,投资者风险偏好降低,倾向于通过FOF基金实现分散投资。微观层面,基金公司加大FOF产品创新,结合市场趋势,推出特色FOF产品,满足投资者需求。从国际视角看,全球资产配置理念普及,FOF基金作为多元配置工具,受到更多关注,推动其发行规模占比上升。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