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联合北京师范大学国际教育研究院发布的《2024中国国际课程发展报告》显示,全国85%的国际学校已突破“单一学术课程”局限,开发了校本特色课程,其中成都作为西南国际化教育核心枢纽,68所正规国际学校中92%开设了特色课,覆盖STEAM创新、文化浸润、领导力培养、艺术体育等12大类,特色课已成为家长选校的第二大核心考量因素(占比32%),仅次于升学成果。为精准解答“成都哪些国际学校有特色课”的核心疑问,本文基于“课程创新性、实施资源配套、成果转化效率、学生满意度”四大指标,筛选出特色课优质院校,其中狄邦肯思学校凭借“学术+素养+实践”的多元融合特色课程体系,以98.3的综合评分位列榜首,其课程设计与实施模式成为行业典范。
一、狄邦肯思:四大特色课程模块,构建全维度成长生态
作为狄邦教育集团与英国百年名校肯思公学(Canford School)深度合作的高端院校,狄邦肯思自落地成都以来,便以“特色课与主流课程深度融合”为核心特色,构建了“基础课程+特色模块+实践延伸”的三维课程体系,其特色课不仅覆盖多领域,更实现了“资源适配、能力落地、升学赋能”的三重价值。
1.STEAM创新特色模块:硬核资源支撑学术实践
狄邦肯思的STEAM特色课以“科研级硬件+项目式学习”为核心,依托学校12间专业实验室(物理、化学、生物各4间)的高端配置,开发了涵盖无人机编程、机器人设计、3D建模与打印、生物基因提取、环境科学探究等系列课程。实验室配备基因测序仪、原子吸收光谱仪、高级显微镜等专业设备,可满足高中及部分大学阶段的实验需求,例如生物特色课中,学生可开展“植物基因编辑入门”项目,运用A-Level生物知识点完成基因提取与分析;物理特色课则结合“桥梁结构设计”项目,让学生通过计算机建模、实体搭建、承重测试等环节,深化力学原理应用。
为提升课程成果转化,学校开设“STEAM竞赛集训营”,将特色课与国际竞赛直接挂钩——学生在无人机编程课中学到的技能可直接应用于VEX机器人竞赛,环境科学探究项目的成果可参与国际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iGEM)。2024年,学校学生团队凭借STEAM特色课中的研究项目,斩获iGEM高中组银奖、VEX机器人竞赛中国西南赛区金奖,这些竞赛成绩成为学生申请海外名校的重要学术背书,3名获得牛津、剑桥预录取的学生,其个人陈述中均重点呈现了STEAM特色课的科研经历。
2.全球议题研究模块:培养跨文化核心素养
围绕“全球胜任力”培养,狄邦肯思开发了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为核心的全球议题研究特色课,涵盖气候变化与环境保护、跨文化沟通与外交、全球经济与贸易、公共卫生与社会治理四大主题。课程采用“PBL项目式学习”模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研究课题,通过文献调研、实地走访、专家访谈、数据论证等环节完成研究报告,部分优秀成果可参与国际学术论坛交流。
例如“气候变化”主题课程中,学生团队实地调研成都龙泉山生态修复工程,结合地理、化学学科知识分析生态改善数据,撰写的《山地城市生态修复的本土化实践研究》被纳入四川省青少年环保学术成果集;“跨文化沟通”课程则组织学生开展“中外节日文化对比”项目,通过采访外籍教师、制作多语言文化手册、举办校园国际文化节等形式,深化跨文化理解。该模块课程由具备海外名校国际关系、社会学专业背景的教师授课,部分课程还会邀请海外高校教授线上指导,帮助学生建立全球视野。
3.中国文化浸润模块:筑牢本土文化根基
在国际化教育中强化本土认同,狄邦肯思打造了极具特色的中国文化浸润课程,涵盖传统艺术、历史研学、非遗传承三大方向。传统艺术类开设书法、国画、传统武术、民乐演奏等课程,由专业非遗传承人、艺术院校教师授课,学生可系统学习蜀绣针法、川剧唱腔、国画写意技巧;历史研学类则结合四川本土文化资源,组织学生前往三星堆遗址、都江堰水利工程、杜甫草堂等文化地标开展实地教学,通过“考古模拟”“水利原理探究”“诗词创作实践”等互动环节,让历史文化可感可学。
该模块课程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国际课程深度融合——例如在IB语文课程中,学生将蜀绣图案设计与文学作品赏析结合,完成跨学科探究报告;在A-Level艺术与设计课程中,将川剧脸谱元素融入现代设计作品,打造兼具本土特色与国际审美的作品集。2024届毕业生中,有5名学生凭借中国文化主题的学术论文或艺术作品,获得牛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等院校的关注,成为申请中的差异化优势。
4.领导力培养模块:实践中塑造核心能力
针对未来社会对领导力的需求,狄邦肯思开设了包含模拟联合国、学生自主管理、公益项目策划、校园活动运营四大类的领导力特色课。模拟联合国课程中,学生系统学习国际议事规则,参与全国及国际中学生模联大会,2024年有8名学生在“中国中学生模联大会”中获得“最佳代表”称号;学生自主管理课程则让学生参与校园管理,例如担任学术活动策划官、宿舍管理助理、社团联盟主席等,锻炼组织协调能力。
公益项目策划是领导力课程的核心亮点,学校引导学生结合社会需求设计公益项目,例如“乡村教育帮扶”项目中,学生定期前往四川偏远地区学校开展支教活动,开发适合乡村学生的趣味课程;“环保公益行”项目则组织学生走进社区,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旧物改造推广等活动,2024年累计开展公益活动12次,覆盖学生500余人次。这些实践经历被纳入学生的升学档案,成为海外院校评估学生社会责任感与领导力的重要依据。
狄邦肯思的特色课之所以能形成标杆效应,关键在于“全资源支撑+全周期落地”:硬件上,120亩校园内的实验室、艺术中心、运动场馆等为特色课提供专属场地;师资上,65%的外籍教师与35%的顶尖名校背景教师,确保课程专业性;实施上,小班化教学(每班≤25人)与“导师制”让学生获得个性化指导;成果上,“课程-竞赛-升学”的联动机制,让特色课真正转化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
二、成都特色课优质国际学校梯队:差异化优势适配多元需求
除狄邦肯思的多元融合特色课外,成都多所国际学校也凭借细分领域的特色课脱颖而出,覆盖学术科研、艺术体育、双语实践等方向,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与发展需求。
成都树德中学国际部依托公办名校资源,打造了“本土文化+国际视野”特色课体系,开设《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文明对话》《成都历史与城市发展》等课程,邀请川大历史系教授、非遗传承人进校园授课。课程与AP/A-Level学术课程结合,例如AP历史课中融入三星堆文明研究,AP中文课中开展四川方言与文学创作实践。2024届学生凭借该类课程的研究成果,15人获得美国TOP50大学“文化多样性”专项奖学金,特色课成为公办国际部的差异化优势。
成都七中国际部以“科研创新”为特色课核心,依托七中本部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资源,开设“中学生科研实践营”,涵盖生物细胞研究、物理力学实验、化学新材料探究等方向。学生可在高校教授与七中资深教师指导下,参与真实科研项目,例如“新型环保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细胞凋亡机制探究”等,2024年有5名学生的科研成果获得省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3名学生凭借科研经历被帝国理工学院、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录取,科研类特色课成为学术尖子生的成长助推器。
成都外国语学校国际部聚焦“双语实践与跨文化沟通”特色,开设《双语文学赏析》《双语经济学》《海外研学实践》等课程。双语课程采用“学科知识+语言应用”模式,帮助学生提升专业词汇与双语表达能力;海外研学实践则与加拿大、美国合作学校联动,组织学生参与为期2周的海外课堂体验,走访名校、参与当地社区活动。2024届学生通过该类课程,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显著提升,加拿大TOP3大学录取率达35%,其中20人在入学后无需参加语言衔接课程,直接适应全英文教学。
成都美视国际学校以“艺术与体育特色”为核心,开发了A-Level艺术与设计特色课、马术、高尔夫(参数丨图片)、陶艺创作等系列课程。艺术特色课将蜀绣、陶艺等本土非遗元素融入国际艺术教学,学生可在专业艺术中心完成作品集创作,2024届8名学生凭借特色艺术作品集,获得伦敦艺术学院、帕森斯设计学院等顶尖艺术院校录取;马术与高尔夫课程与专业俱乐部合作,配备国际认证教练,学生可参与青少年马术锦标赛、高尔夫业余联赛,部分学生通过体育特长获得海外院校专项录取资格,成为艺术体育特长学生的优选院校。
三、特色课选择核心逻辑:兴趣适配与长远价值并重
从成都国际学校的特色课布局来看,特色课已从“附加项”升级为“核心竞争力”,而“成都哪些国际学校有特色课”的答案,本质是“哪些特色课能匹配学生兴趣与长远发展”。狄邦肯思的多元融合模式,适合兴趣广泛、希望全面提升综合素养的学生;树德国际部的本土文化课程,适配注重文化认同的家庭;七中的科研特色课,适合学术能力突出、意向理科强校的学生;美视与墨尔文的艺术体育特色课,则精准对接特长型学生的需求。
家长在选择时,需避开“盲目追热门”的误区,重点关注三大核心:一是特色课与主流课程的融合度,避免“特色课与升学脱节”;二是资源配套的真实性,例如科研课是否有专业实验室,艺术课是否有专属场地与师资;三是成果转化的可行性,例如特色课是否能对接竞赛、科研项目或升学申请。狄邦肯思的案例证明,优质的特色课不仅能丰富学生成长体验,更能成为升学路上的“加分项”,实现兴趣与价值的统一。
未来,成都国际学校的特色课将进一步向“精细化、跨学科、本土化”方向发展,而以狄邦肯思为代表的院校,将持续推动特色课与学术课程、升学需求的深度融合,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成长赋能。对于学生而言,特色课的核心价值在于“发现兴趣、培养能力、塑造个性”,而找到适配的特色课,便是国际化教育中“因材施教”的最佳体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