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以色列的街道上,中国品牌汽车的身影几乎无处不在,销量稳居进口车榜首;与此同时,军方却突然下达严厉指令,要求全体军官必须逐步淘汰所驾驶的中国产车辆。这一看似矛盾的操作,令外界颇感困惑。
2. 以色列国防部此举究竟是出于对所谓“技术安全风险”的真实担忧,还是在配合美国对华施压的战略布局?面对指控,中方仅用“毫无根据”四字回应,言简意赅的背后,折射出的是深层次的地缘政治角力。
3. 要理解这场风波的根源,需回溯以色列军方自2025年以来一系列异常举动的时间线。
![]()
4. 年初时,以军已悄然对中国部分汽车品牌实施准入限制,禁止其驶入军事设施区域;到了7月,更直接中止了一项原本计划采购中国车辆的招标项目,理由模糊地指向“高科技组件可能造成情报外泄”。
5. 进入8月后,管控措施进一步收紧:无论军官或文职人员,凡驾驶中国品牌汽车者,均不得进入军事基地,只能将车停放在外围指定地点。
6. 直至11月2日,事件全面升级——国防部正式发布命令,在总理内塔尼亚胡批准、参谋长埃亚尔・扎米尔中将签署下,启动系统性替换程序,要求全军军官逐步弃用中国车。
![]()
7. 替换工作优先从接触敏感信息的高级岗位开始推进,并计划于2026年第一季度完成全部过渡。
8. 此次涉及的中国车辆约计700辆,主要为奇瑞瑞虎8型号。
9. 这款车型此前深受以军高层青睐,因其宽敞空间与稳定性能,被广泛配发给高级军官及其家属,用于日常通勤和家庭出行,实用性极强。
![]()
10. 然而如今,这些曾被视为理想座驾的车辆却被贴上“轮上电脑”的标签,军方声称其搭载的摄像头、麦克风及多种传感器存在潜在监听或监控风险,可能构成国家安全漏洞。
11. 据透露,以方技术人员早已对相关车型的多媒体系统进行干预,切断了远程数据传输路径,但后续评估仍认为防护不足。
12. 经过情报部门深入审查后,官方坚称“威胁确实存在”,并以此作为全面清退的依据。
![]()
13. 不过,这一说辞难以服众。事实上,早在招标阶段,以色列便暗中排除中国品牌参与资格,显然是为了避免公开冲突,以免影响双边经贸关系。
14.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位于特拉维夫的国防部总部至今仍在使用名爵品牌的电动车,安保单位也未表现出更换意愿,这种双重标准令人质疑其动机的真实性。
15. 11月3日,中国驻以色列大使馆迅速作出回应,明确指出相关指控“毫无根据”,措辞坚定有力,既否定了无端猜测,也展现了中方不容妥协的立场。
![]()
16. 使馆进一步强调,全球众多国家长期使用中国新能源汽车,从未发生所谓的“数据窃密”案例,唯独以军对此大做文章,逻辑显然站不住脚。
17. 回归市场现实,中国品牌在以色列民间的受欢迎程度远非一道行政命令所能撼动。
18. 截至2025年前十个月,中国车企在当地累计销售达8.87万辆,跃居进口车来源国首位;其中纯电动车售出4.32万辆,占据本土电动车市场份额高达82.1%,数字极具说服力。
![]()
19. 街头随处可见比亚迪、奇瑞、小鹏等国产车型,消费者为何如此青睐?
20. 核心原因在于产品综合优势突出:价格亲民、续航扎实、智能化配置丰富且实用,整体性价比显著优于同级竞品。
21. 以比亚迪Atto 3为例,该车型在2024年单年销量突破万台,成为许多以色列家庭购车首选;全年统计显示,中国品牌占该国整车进口总量接近25%,在新能源领域更是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
22. 值得注意的是,以色列国土面积有限、人口密度高,天然适合推广新能源交通工具。
23. 多年来,中国电动车凭借高性价比助力当地实现绿色交通转型,不少家庭正是因国产车型的经济性和可靠性才决定从燃油车转向电动化。
24. 可眼下,军方却以“安全考量”为由,放弃这一高效节能的选择,转而选定日本三菱欧蓝德作为替代车型。
![]()
25. 需要指出的是,这批新引进的三菱车型均为传统燃油动力,相较原先使用的混动或纯电动中国车,不仅油耗更高,运行成本更大,也背离了全球减碳发展的主流趋势。
26. 自11月初起,以色列多家媒体陆续披露,军方已启动回收程序,着手从军官手中收回中国品牌车辆。关于具体数量,有报道称约为600辆,也有消息称达700辆,但主体均为奇瑞瑞虎8系列。
27. 军方执意推动此次替换行动,深层动因实则源于国际格局变化,本质上是追随美国对华科技围堵策略的表现。
![]()
28. 作为美国在中东最重要的战略盟友,以色列在高科技产业领域始终紧跟美方步调。
29. 从前几年针对华为通信设备、大疆无人机的限制,到如今对中国汽车的封杀,美方惯常以“国家安全”为名施加压力,欧洲多国亦随之效仿。英国已于2025年4月出台类似规定,禁止中国车辆进入军事区域。
30. 以色列高层官员并未掩饰其政治意图,公开表示此举意在中美博弈中明确站队华盛顿一方。
![]()
31. 一份于11月4日曝光的安全评估报告进一步揭示了这种“跟风式打压”的内在逻辑:报告声称,中国车上配备的高清360度环视摄像头,理论上可记录军事演习路线、部队调动轨迹乃至关键基础设施布局。
32. 然而稍具常识即可判断,民用级别车载摄像头主要用于辅助泊车、盲区监测等功能,其分辨率、存储能力与传输机制均无法支撑高强度情报采集任务。
33. 加之此类功能通常支持手动关闭,且以方已完成数据通道物理隔离,若仍坚持“风险未除”,实难摆脱“借题发挥”之嫌。
![]()
34. 更具反讽意味的是,以色列自身拥有将民用技术改装为军事用途的成熟经验,如今却反过来指责他国民用产品存在“间谍隐患”,不免有“贼喊捉贼”之感。
35. 此外,此次禁令仅限于军队系统,民间用户依旧可以自由购买和使用中国品牌汽车,这恰恰说明所谓“安全隐患”并不具备普遍性,否则理应全面叫停。
36. 对中国车企而言,尽管失去军方少量订单带来一定影响,但以色列民用市场的巨大潜力足以弥补这一缺口。前10个月的强劲销量已充分验证国产汽车在当地的强大竞争力,短期政策波动不会动摇长期战略布局。
![]()
37. 反观以色列军方,这一决策最终可能损害的是自身利益。
38. 中国电动车在当地定价极具吸引力:纯电车型售价低于17万新谢克尔,混动版本则控制在15万以内,明显低于同类进口品牌。
39. 若改购三菱欧蓝德这类燃油车,不仅初始采购成本可能上升,后续燃油支出与维护费用也将形成持续负担。
![]()
40. 同时,放弃新能源转型方向,与国家整体环保目标背道而驰,相当于为了迎合外部政治压力,牺牲本国经济效率与发展愿景。
41. 回顾整个过程,从年初隐性设限,到7月暂停采购,再到8月禁止入营,直至11月下达全面替换令,以色列军方步步紧逼,动作层层加码,背后的政治驱动远超实际安全需求。
42. 中方虽回应简洁,但“毫无根据”四字精准有力,既表明严正立场,也直指对方借口虚妄。
![]()
43. 全球范围内,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已获广泛认可,多个国家和地区长期使用未见异常。以色列单方面采取排斥措施,不仅难以撼动中国汽车的国际竞争力,反而可能陷入“因政治偏好放弃优质资源”的困境。
44. 归根结底,汽车产业的竞争终究依赖产品硬实力:续航能力、智能体验、价格优势才是决定消费者选择的关键因素。
45. 依靠行政手段实施封锁与排挤,或许能在短期内制造障碍,但从长远看,终将被市场规律所纠正。
46. 如今以色列街头日益增多的中国品牌汽车,本身就是最有力的证明;而军方强行淘汰广受好评的电动车型,转投成本更高、技术落后的燃油车阵营,这笔经济账与战略账是否划算,恐怕只有决策者自己清楚。
47. 对中国车企而言,只要持续提升技术创新与品质服务,即便遭遇个别国家非市场化的打压,依然能够在世界舞台上稳健前行。这也正是中方敢于果断回击“毫无根据”的根本底气所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