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款难的问题,终于被一个律师引爆了。
这个叫周筱赟的律师,本来打算取4万元去参加一个朋友的婚礼,结果银行说取款1万元以上都要登记用途,还要查询过往流水。遭到各种盘问的周筱赟直接报警了,还在社交媒体发文吐槽,没想到就上了热搜。
现在全网都在讨论,大多数人觉得银行做错了,不是说取款自由吗?也有人说银行做法没问题,反诈需要每个人配合。
那到底谁错了呢?今天就来揭秘一下反诈背后的真相,很多人没看懂,特别是最后一点。
第一,电诈不会要现金,都是转账。你看过哪个电诈团伙当面要现金的?这不是暴露自己了吗?哪个不是通过网上、ATM等渠道转账的。
大多数诈骗都是假扮警察等公职人员身份,说你家谁出事了,或者假扮银行客服,说你银行卡有问题,还有说快递有问题等等,一步步诱导,吓唬你去转账。还有一类是投资理财诈骗,这些主要就是通过洗脑方式。
不管是哪种方式,骗子绝对会把自己隐藏的很好,不可能和你见面。你看警方公布的一些诈骗案例,都是通过转账方式完成的。
所以,取现金的人,大多数是有真实用途的。
第二,银行的取现要求没有依据。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个人存取款超5万元要登记”的规定在2022年2月就暂缓实施了,也就是说现在并没有这个硬性要求。
![]()
而且在今年8月,央行等部门联合发布了《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里面就取消了个人办理单笔5万元以上现金存取业务需“了解并登记资金来源或用途”的硬性要求。
![]()
所以,一些银行的做法不只是刁难,而是违规。
第三,银行加码,转移责任。有人可能会说既然规定暂停实施了,为什么银行还要这样做,这不是自找麻烦吗?
其实不是,取现5万元以上需要登记来源和用途虽然可能暂停了,但并不是说就没有反诈要求了。对金融机构的反诈考核依旧是有的,只不过是让银行承担起责任。
但银行这边却将责任转移给客户,让我一个个去识别,还不如让客户自证清白。而且很多银行不断加码,从5万元红线下调到2万元,甚至是1万元。
总之,宁可错杀一千,也不能放过一个。你取款麻烦没关系,只要我的反诈工作变得容易就行。银行为了应对监管要求,所以就让客户变成了”人人有罪”。
第四,反诈的源头搞错了。你有没有发现,现在对老百姓取款各种要求,是不是和整治电动车乱象很像?不去查生产不合格电动车的厂商,反而来查用电动车的人。
反诈也差不多,现在的反诈攻势非常强,到处宣传反诈常识,让装反诈APP。另一边,又要求银行,电信运营商做好把关。可为什么这么大的攻势,为什么电诈还是那么多,那么猖獗?
![]()
原因很简单,个人信息泄露这个真正的源头,没有控制好。如果一个电诈分子只知道你的电话,其它一无所知,不可能骗得了你。
可现实是你不但知道你的名字,还知道你的家庭住址,工作单位等等信息。可这些个人信息泄露,似乎不太管。
说实话,咱们现在基本上是透明人,网络上随便注册个账号,都要求填一堆个人信息,和查户口差不多。
我个人感觉花这么多人力物力财力去反诈,还不如堵住个人信息泄露的源头。一个是禁止收集大量个人信息,另一个是出重拳严查泄露问题,还有一个是严惩个人信息泄露的个人和机构,让他们不再敢越雷池一步。
堵不如疏,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