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喻言
“植物界大熊猫”——崖柏在重庆地区已实现从濒危到重生的跨越,野外回归种植面积超4500亩。
11月14日,推动崖柏资源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重庆市林业局负责人如是介绍。
![]()
重庆雪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崖柏繁育科研基地,科研人员正在温室大棚扦插崖柏。开州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崖柏,是穿越上亿年时光的古老孑遗物种,曾因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一度被宣布“野外灭绝”,被誉为“植物界大熊猫”。1999年,它在重庆大巴山区被重新发现,野生种群不足1万多株,生存环境危机迫在眉睫。
“二十余年来,重庆市林业局会同属地政府,将崖柏保护拯救作为生态多样性保护和人类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推动其实现了从濒危到重生的跨越。”重庆市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曹春华表示。
![]()
工作人员正在悬崖绝壁上采摘野生崖柏果实。开州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为做好濒危崖柏的保护工作,自2019年起,重庆便将崖柏保护纳入全市林业发展规划和重点工作持续推动,建立了市区两级信息共享、资源共管、宣传共鸣、合作共商等联动机制,系统推进崖柏原生境保护。
包括构建全域守护网络,运用无人机、RTK、GIS等技术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的智能监测体系,为7000余株野生崖柏建立“电子档案”,动态监控生长状态和环境变化;联合中国林科院建成了全国首个崖柏资源数据库,精准记录野生崖柏分布和生长参数;帮助开州成功申报崖柏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系统收录崖柏属种质资源,让崖柏的“遗传密码”永续留存。
![]()
工作人员进行崖柏剪枝。开州区林业局供图
同时,面对崖柏的繁育难题,重庆创建了西南地区首个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主体的科研平台,建设20余个智能化育苗大棚、专业实验室及生产车间,年育苗能力达200万株,为崖柏的进一步保护和发展利用奠定基础;雪宝山崖柏科研团队攻克规模化扦插繁育技术,将扦插生根率从不足20%提升至90%以上,解决了“种苗不足”的关键问题;划定野外回归区域,积极开展崖柏回归种植,从60亩起步,逐步扩大到超4500亩,有效扩大崖柏野外种群规模,让崖柏从“实验室培育”走到“野外重生”。
“近年来,科研团队还在云南、宁夏、内蒙古等17个省市建立了52个迁地保护试验基地,平均成活率超过85%,既为崖柏拓展生存空间,也为生态脆弱地区的生态修复提供了新的树种选择,成功逆转了崖柏的濒危命运。”曹春华说。
值得一提的是,守护植物界“大熊猫”不仅仅停留在政府主导层面上。自2024年起,雪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与蚂蚁森林开展合作,吸引了超过500万人次的社会公众,用绿色能量支持崖柏保护工作;已获公益组织捐赠的公益资金超1400万元,专项用于崖柏野外回归繁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