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开创新疆更加美好的明天。 ”
秋分时节,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率中央代表团到乌鲁木齐,与新疆各族人民共同庆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并发表重要讲话。
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实现长治久安,关键在人,根本在教育。多年来,在北京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援疆,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
![]()
![]()
![]()
近日,教育部民族教育司、北京市教委联合赴新疆调研,共同谋划“十五五”京疆两地教育合作新篇章。
“在十多年的援疆工作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要将立德树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教育援疆的‘第一质量’持续抓好,以新域新质的工作思路共同谋划好京疆教育合作。要让新疆青少年以崭新的姿态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成为国家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北京市教委主任李奕说。
![]()
“北京援建”学校成当地明星校
北京与和田,相距4126公里,直航飞行5个多小时。在北京几千公里之外,昆仑山脚下,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两所以“北京海淀”命名的学校,分外引人注目。和田市北京海淀小学与和田市北京海淀幼儿园,是北京援疆“交钥匙”工程,两所学校的各项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全部参照北京标准。
![]()
北京援助的5G全息投影教室内,和田市北京海淀小学教师正在“身临其境”听讲座
北京自1996年启动对口支援新疆和田工作以来,投入大量物力人力资源,由北京援建的学校成为当地学生家长追捧的明星学校。
和田地区的教育变化只是北京教育援疆的一个缩影。在北京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中,教育援疆始终处于重要地位,在促进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援疆工作,市委书记尹力、市长殷勇多次作出指示,全力以赴做好教育援疆工作。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始终坚持以首善标准推进教育援疆工作。近年来,北京推出的“融铸式”教育援助工作品牌,进一步擦亮了首都名片——
改善了当地办学条件: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累计投入教育援疆资金67亿元,累计新建、改扩建各级各类学校230余所,新增学位20万个;
打造了一批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示范校:累计选派援疆教师1258人,实现了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到高等教育全学段全覆盖;和田市北京海淀小学、墨玉县北京朝阳学校、二二四团中学等受援学校成为当地的明星校;
深化了师生交往交流交融:“十四五”以来,5000余名和田学生到北京等地开展研学活动,400余名北京学生到和田交流……
学生在校园里感受祖国和北京
新疆教育事业的全方位发展,体现在直观的数据里,更写照在学生的实际获得中。
如克耶·亚森江是和田市北京海淀小学的一名学生讲解员,她带着联合调研团一起感受了她口中反复提到的“最好的校园”——
音乐教室里,音乐社团的孩子们正在快乐歌唱。社团在北京援疆教师与本地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融合前沿教学理念与本土学情,打磨学生专业合唱素养。这群热爱歌唱的孩子们以《卢沟桥》《祖国有我》传递爱国情怀,也用《这里是新疆》咏唱家乡故事;
![]()
科学教室里,孩子们在科学老师的带领下,分组感受太空探索、AI机器人、智能驾驶……有孩子还热情地向参观的客人们展示起学校师生一起3D打印的“大石榴”,也有孩子调皮地邀请李奕主任跟他一起玩起了自制对讲机;
![]()
和田北京海淀小学学生描画三国人物
书画教室里,书画社团的孩子们正在描画三国人物,教室的一角还放满了孩子根据二十节气制作而成的团扇,中华传统文化悄然浸润着孩子们的心田。六年级学生玛热耶·阿布拉向调研组的客人们展示起同学们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成果:“我们读了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传统文化名著。”“那你最欢西游记里的谁呀?”“我最喜欢孙悟空,因为我觉得孙悟空很厉害。”
北京援疆教师焦会泳,现任和田市北京海淀小学校长。2023年8月,当他抵达和田,看到这所占地面积6万多平方米、整体建设宏伟壮观的学校时,第一感受就是“这个学校怎么这么漂亮”。工作进入正轨后,焦会泳和援疆团队的教师们一起,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为重点,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特色课程体系,开发爱国主义、传统文化等校本课程,并开设科技、体育、艺术等14个精品社团,覆盖全校学生。
![]()
焦会泳迎接一早到校的同学们
焦会泳说:“教育援疆更加注重孩子们的实际获得,这是援助质量评判的重要标准。看到孩子们的成长和变化,看到他们更加自信阳光,我们教育援疆的步伐也将迈得更加踏实、坚定。”
“我觉得我的学校很好,在这里上学很幸福。”临别时,如克耶·亚森江落落大方地向客人们介绍起学校的荣誉墙,还特别提到了一块让她和同学们都引以为傲的奖牌,那是今年9月学校最新获评的和田地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校长说,这是全校2500名同学、14个少数民族共同的荣誉。”
从小学出来,一墙之隔的和田市北京海淀幼儿园内,孩子们正在宽阔的操场上游戏运动。见到客人,小朋友们大方地用普通话打着招呼。这所占地23000多平方米,各项生活、学习、游戏设施设备配套齐全的幼儿园,是全新疆最大的幼儿园。
北京援疆教师贾春燕,现任这所幼儿园园长。她介绍说,幼儿园的目标是培养“德如美玉、坚如胡杨、志如骆驼、健如野马、美如百灵”的全面发展的儿童。基于新疆的统编教材,加上园所的一些特色活动,援疆教师团队系统构建了幼儿园“五星”课程——“五星”分别是运动之星、爱国之星、表达之星、探究之星和艺术之星,既对应了五大领域的课程,又让孩子们的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幼儿园的楼道里,还特别设置了一条京和文化长廊。“考虑到新疆小朋友外出机会不多的实际,老师们精心设计制作了园内的思政教育长廊,让他们在幼儿园的环境中,通过看一看、听一听、摸一摸的方式,感受和田到北京沿途各个省份的文化和特色,开阔他们的视野”。
京疆两地学生同上一堂
特殊的思政课
“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学校思政课的一个重点,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小就植入孩子们的心灵。”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叮嘱,也是北京市教育系统的践行。北京援疆教师,善用教育之力,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日益深入人心。
![]()
![]()
走进新疆和田市第五中学初二(5)班的教室,一堂特殊的思政课连接着京疆两地的学子。这堂课以京和两地前期开展的“长城对话”书信手拉手活动为基础,依托北京市密云区古北口长城深厚的抗战红色底蕴与和田地区艰巨而伟大的防沙治沙生态实践,打破时空界限,构建空中课堂。和田市第五中学、和田县实验中学、和田市北京海淀小学和北京市密云区古北口中学等四所学校的学生通过信息技术,实现同步上课。课程以“长城永续,家园共守”为核心主题,融合思政、地理、美术三门学科,引导两地青少年在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中,深刻理解家国与民族共同体的时代内涵。
课堂上,北京市密云区古北口中学的师生们讲起了古北口长城的抗战历史与《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渊源,和田市第五中学的师生们则分享了新疆防沙治沙、“锁边工程”的生态奇迹。两地同学虽远隔山海,却心手相连,共同感悟家国情怀。
同一堂课上,思政课教师陈迎春将爱国主义与生态文明相结合,地理教师王秀菊讲起了北京与和田的地理环境特点,美术教师李曼组织学生们将手绘的“绿植”贴到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地图上……三位来自北京的援疆教师从不同的学科视角,为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政课。
这堂跨地域、跨学科、跨学段的思政课,让京疆两地的学生们更真切地理解了“长城是保卫国土的钢铁长城,是凝聚人心的精神长城,是守护绿色的生态长城,更是由所有中华儿女共同铸就的同心长城”。和田市第五中学学生张启灏说:“上完这堂课,我心中的长城不只是古老砖石,也是家乡的绿色长城。作为民族大家庭中的一颗‘石榴籽’,我愿与大家一起,共筑团结、坚韧的新时代长城。”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北京的孩子也是同等重要。”北京市密云区古北口中学校长张旭说,“通过京和两地同上一堂课,让孩子们有了更加清晰的国家意识和民族情感。”上完课后,该校初二(1)班学生付君博告诉记者:“我知道了新疆也有属于自己的‘长城’,这个伟大工程的背后有千千万万中国人在努力,体现出了团结一致、直面困难的长城精神。”
京疆两地孩子的交流并不止于课堂。今年5月29日,北京市密云区古北口中学与和田县实验中学、和田市北京海淀小学携手启动“长城对话•书信手拉手”活动。两地师生通过云端相聚,以共唱国歌、观看宣传片、开展主题课堂等形式,围绕长城精神与边疆治沙精神展开交流。和田县实验中学一名叫阿萨乃提·卡米力江的孩子兴奋地说:“北京小伙伴在信中向我描绘了长城的壮美,这让我对长城充满了向往,真希望有一天能亲自登上长城,感受祖国的山河壮丽,也把这份精神力量带回新疆和田!
据了解,北京市教委有意向与新疆合作组织开展“京疆同心,见字如面”活动,通过全覆盖、多频次、长周期的书信交流,号召两地青少年拿起纸笔交流文化、增进友谊、共话成长。同时,北京也在不断探索通过假期组织新疆学生到北京等地开展研学活动,亲身感受首都风貌,深化两地师生交往交流交融。
职校学子“带货”大美新疆
坐落在昆仑山北麓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昆玉市,被誉为“沙漠之眼,昆仑之门”,在这里随处可见以天坛为设计元素的“北京援建”标识,一批批援疆干部前赴后继推动昆玉市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
地处其中的昆玉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成立于2023年的全日制公办专科层次高等职业院校,学院规划建设面积30万平方米,规划招生10000人。据介绍,学校借助北京援疆资金建设了教学楼、图书馆,顺利实现招生办学,成为昆玉市第一所高等院校,结束了当地没有高等院校的历史。
“每一颗都非常饱满香甜,11月以后今年的新枣就会给大家发货!”在学校的电商实训教室,几个电商专业的学生主播,正载歌载舞地在直播间里推介着新疆的红枣。看到调研团的客人,有学生很热情地招呼起来:“您尝尝,我们新疆的红枣特别甜!”
鉴定、打磨、抛光……在昆玉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训教室里,北京援疆教师、昆玉职业技术学院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负责人沈罕正在给学生上一堂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课。今年5月,昆玉职业技术学院与国家级玉雕大师马学武签订了“马学武大师工作室”共建协议,与和田地区融媒集团有限公司、和田市新京和玉器厂等企业签订了校企共建产教融合基地合作协议。沈罕告诉记者:“学校玉宝石专业的专业群建设,以及加工、销售、电商、会计结算等多专业交叉培养,是从北京带去的先进理念,让学生有了更多的获得感。”
沈罕的学生扎黑达·阿卜敦海比尔是土生土长的和田人,从小就对和田玉文化特别感兴趣。学校与企业、玉雕大师签约,让她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这对我们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有了大师的指点,大家的玉雕技艺肯定会有大幅度提升,尤其是在文创方面。”她说。
2024年,在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的大力支持下,北京市6所职业院校的8名教师承担起了昆玉职业技术学院的援建任务,在专业建设、教师培养等多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助力学院开设宝玉石鉴定与加工等六大专业,实现专业新突破,打造了昆玉职教新标杆。此外,北京11所职业院校与和田地区的6所中职学校建立“一对一”职教帮扶关系,成立“京疆职业教育发展联盟”,共享优质资源。
沙漠新城筑起人才集聚高地
大学作为教育、科技、人才的交汇点,为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科技支撑和社会服务,对于提升城市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起着关键性支撑作用。
2024年11月8日,新疆和田学院成立,结束了和田没有本科院校的历史。紧随其后,新疆工业学院揭牌招生,今年9月迎来首届学生。高校的扎根,不仅为新疆和田这座沙漠新城注入了浓厚的科教氛围,更通过人才培养、科研创新与地方发展深度融合,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智力支撑。
![]()
新疆和田学院全景(4月9日无人机摄)
近年来,北京的援建帮扶弥补了新疆和田高等教育发展短板。北京累计投入援疆资金10.7亿元建成和田第一所本科院校——新疆和田学院,选派23名北京市属高校教师援建新疆和田学院、新疆工业学院,17所北京高校的25名退休教师与新疆14所高校签约……对标中央部署,在南疆布局高等教育,其意义不仅在于提高本地学历层次,优化区域教育结构和人口素质,更在于从更深层次上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每一项援助帮扶数据,带来的都是看得见的变化。
2024年10月,北京市18名高校教师以“组团式”形式支援新疆和田学院发展。作为北京八所援疆高校团队的领队、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张增田告诉记者:“入疆一年来,18人团队全部走进课堂承担教学任务,与学生交朋友,让学生们真正享受到来自北京的理念、视野和情怀。课堂上一双双充满渴望的眼睛和一张张笑脸就是最好的证明。”此外,18人团队与当地教师“手牵手”,引领学校科研发展。今年,援疆教师带领和田学院的教师一起申报的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获批,这是新疆和田学院成立以来的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国家级课题,全校为之振奋!援疆教师还带着本地教师申报获批了2个自治区级项目,以新疆和田学院名义发表高水平论文17篇,为受援学校的科研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组组数据,一项项课题,这些学术成果不仅质量过硬,研究方向更精准贴合和田区域发展与学科建设需求,覆盖南疆教育、人工智能、新能源、民生治理等领域。这些成果不仅是学校科研能力稳步提升的生动见证,更为和田区域发展与学科建设注入了“学术动能”,为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新疆“五大战略”提供了智力人才支撑。
肩负首都使命 落实治疆方略
从学前到基础教育,从职教到高等教育,北京教育援疆工作已覆盖全学段各领域。近年来,北京更加注重在教育援疆效果上聚焦发力,促进“组团式”教育援疆向新时代“融铸式”首都教育支援合作新模式转变。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新疆和田地区的孩子们已然展现出对教育的新需求,仅仅依靠传统教材或引进外部名校名师资源难以充分满足,我们必须创新教育供给的形式和内容。”李奕介绍,未来教育援疆工作将在保持现有援助规模不变、力度不减的基础上,深入推进“融铸式”教育协作,实现跃升和拓展:
在发展动力上,由单向支援向双向协同、由外部推动向内生驱动、由过度依赖向自立自强转变;在援助形式上,由软硬件投入向系统性构建、由局部帮扶向一体推进、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在帮扶成效上,由少数提高向整体提升,由个别学校、教师、学生受益向帮扶地区全覆盖,由单纯的学习、应试向民族情感交融转变。
![]()
“援疆工作不仅是代表北京市,更是在落实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我们深入一个地区、帮扶一所学校,正是国家整体战略的具体体现。我们肩负着首都的形象与使命,必须全力以赴。”在北京援疆教师座谈会上,李奕用学校工作的“操盘手”和“掌门人”来比喻北京援疆教师的工作,也拜托每一位援疆教师要以“功成不必有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和担当,抓好教育“第一质量”,在保障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提升整体育人效能,为国家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在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一楼展厅里,指挥部社会事业部副部长、和田地区教育局副局长付兴锋介绍了一幅特殊的画作。那是由第11批141位北京援疆教师用指纹共创的作品《绽放·留香》,红彤彤的花朵瓣瓣同心,既是一批又一批北京援疆教师的热血接力,更是中华民族团结之花开遍天山南北的生动注脚。
![]()
![]()

转载请注明来源“现代教育报(ID: modedunews)”
如您对本文内容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发邮件至xdjyb18@126.com,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沟通。
文字:冉阳
编辑:姜思瑶
校对:杨旭
审核:张秋颖
终审:冉阳 李继君
![]()
关注教育的人都在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