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日本政坛有点“热闹”,日本新首相高市早苗在国会放了句狠话:“如果台湾有事,日本会出兵介入。”这话一出,不仅把中日关系推到风口浪尖,连日本国内都有人觉得她“玩脱了”。更离谱的是,日本政府还跟着“加戏”,发了个所谓“通告”,要求中国“认错道歉”,否则就要驱逐中国驻大阪总领事。
![]()
这操作让人看得有点懵:明明是日本政客主动踩中国红线,怎么反倒成了中国“有错”?有网友调侃,这就像闯红灯的人理直气壮要求交警道歉,纯属不讲道理。不过,中国的回应没走“口水战”路线——就在日本通告发出几小时后,中国空军直接甩出了一段“硬核视频”:攻击-11隐身无人机编队首次公开亮相,配合歼-20战机和驱逐舰编队,在海上展开演训。这波“实力秀”,比千言万语都有说服力。
一、高市早苗的“豪赌”:拿国家利益换政治分?
高市早苗为啥敢这么“刚”?说到底还是政治算计。今年日本经济数据不好看,石破茂提前辞职“甩锅”,她临危受命接了烂摊子,急需刷存在感。右翼政客的老套路来了:打“反华牌”。既能转移国内对经济的不满,又能在媒体上塑造“强硬领袖”形象,简直是“一石二鸟”。
但这步棋风险不小。她在APEC峰会刚对中国说完“重视双边关系”,转头就跑去见台湾地区代表,这种“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操作,连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都看不下去了,直接吐槽:“越小的狗越爱叫。”意思很明白:声音大不代表实力强,不过是心虚罢了。
更关键的是,日本经济根本“耗不起”。2024年中日贸易额3100亿美元,占日本外贸的20%以上,汽车、电子产品等支柱产业高度依赖中国市场。真要撕破脸,日本企业第一个不答应。野田佳彦就警告:“驱逐外交官只会让局势恶化,这是场没意义的冒险。”可惜这些理性声音,暂时被民族主义的喧嚣盖住了。
![]()
二、中国的回应:不搞口水战,直接上“硬菜”
面对日本的挑衅,中国的选择很清晰:不跟着对方的节奏走,用实力划底线。攻击-11无人机编队的亮相,时机卡得刚刚好——这可是中国首款公开的隐身无人攻击机,外媒称它为“中国版全球鹰”,航程远、隐身性能强,能配合歼-20突破防空网。视频里,机群与海军舰艇协同演练,摆明了是在展示“跨域作战能力”。
这信号太明显了:第一岛链的“空中优势”早已不是美日说了算。以前日本总觉得有美国撑腰就能“嚣张”,现在中国用无人机编队告诉你:真要动手,你家门口的“安全”可能保不住。更有意思的是,中国没提“驱逐外交官”的茬,也没骂街,就放了段演训视频——这种“你吵你的,我秀我的”的淡定,反而让日本更慌。
三、美国“暧昧”,日本成“孤家寡人”?
高市早苗可能以为,喊得越凶,美国越会“挺”她。结果华盛顿全程“打太极”:既不支持驱逐外交官,也不反对,就这么晾着。说白了,日本只是美国在亚太的“棋子”,真到危险时刻,美国可不想当“冤大头”。
日本国内也不是铁板一块。除了鸠山由纪夫和野田佳彦,不少企业家私下抱怨:“政客为了选票喊口号,最后受损的是我们的生意。”2024年中日贸易额3100亿美元,多少日本工厂靠中国市场活着?高市早苗想靠“反华”拉票,却忘了日本经济根本离不开中国。这种“用情绪代替策略”的玩法,正在把日本推向恶性循环:挑衅中国→经贸受损→地缘孤立→再用“外部威胁”骗选票。
![]()
四、这场较量,谁在“玩火”?
高市早苗想学“女版安倍”,但安倍当年都不敢踩“台湾有事”的红线。她现在的操作,更像是把日本当成自己的“政治秀场”。欧洲媒体看得透彻:“东京在用情绪代替外交,这不是策略,是冒险。”
中国的回应其实很“克制”:你要政治分,我不拦着,但别碰我的红线。无人机编队亮相,既是警告,也是“止损”——告诉日本别再往前走,否则后果自负。毕竟,中日打起来对谁都没好处,但中国不怕打。
最后说句实在话:日本政客与其天天喊“中国威胁”,不如想想怎么把3100亿美元贸易额保住。靠“反华”刷存在感,就像饮鸩止渴,最后只会把自己逼到墙角。高市早苗的“豪赌”,或许能赢一时选票,但输掉的,可能是日本未来十年的发展机遇。这笔账,日本真该好好算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