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嫌弃的,日本却把它当成宝!
这个中国起源的“发霉豆”,东渡去了日本之后,摇身一变成他们国家战略物资。
不仅成“香饽饽”,还帮日本年赚超百亿!
它到底有何魔力,能让人又爱又恨?
源自中国,踏上东渡之路
很多人不知道,日本的纳豆,祖上其实是中国的豆豉。
秦汉时期,咱们的祖先就懂得用大豆发酵做豆豉。
这种保存食物的法子,后来被去日本的禅僧带了过去。
日本古书《和汉三才图会》里写得明明白白,纳豆打秦汉时就有了。
![]()
最初在日本,这豆子还叫 “豉”,跟中国的叫法一样。
是在寺院的 “纳所”(也就是厨房)里贮藏发酵的,慢慢才有了 “纳豆” 的名字。
它和中国豆豉的底子其实一样,都是大豆加微生物发酵。
只不过到了日本后,菌种选得不一样,风味也渐渐有了差别。
后来还演化出大龙寺、大德寺等好几种特色品种,彻底扎下根来。
![]()
可在咱们这儿,豆豉一直是炒菜时添味的配角。
据 2024年中国调味品协会发布的行业报告,全国豆豉年产值约 20 亿元。
谁也没料到,当年传过去的 “手艺”,日后会在日本掀起大浪。
而纳豆在日本的翻身,还得从 1905 年说起……
![]()
逆袭翻身,从餐桌美食到战略物资
那年北海道大学的池村菊苗博士,从土壤里分离出了纯种纳豆菌株。
这一下可太关键了,以前做纳豆全看天,温度不对味道就差远了。
有了纯种菌株,发酵就稳了,工厂流水线能批量生产。
到 2024 年,据《日本经济新闻》统计,日本纳豆工厂已达 1200 多家,年产超 30 万吨。
但真正让纳豆火起来的,是它的健康价值。
![]()
里面含有的纳豆激酶,1980 年被日本学者须见洋行博士发现后,震惊了学界。
这东西能溶解血栓,还能辅助降压,对心脑血管特别好。
2003 年《人民日报》都报道过,纳豆激酶在溶栓领域的研究进展。
日本人长寿是出了名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全球最低,纳豆功不可没。
眼见着名气和需求一涨,纳豆的产业规模也直接跟着飞。
![]()
2024 年全球纳豆市场规模达 26 亿美元,约合 180 亿人民币。
日本一家就占了超 60% 的份额,年销售额高达 152 亿元。
更厉害的是,2024 年日本将纳豆纳入 “防灾应急储备食品清单”。
规定遇到地震、疫情等危机时,必须保证纳豆供应不断档。
![]()
此外,日本纳豆行业协会设立 7 月 10 日为 “纳豆节”,推动中小学食堂定期供应。
这待遇,可不是普通食物能享有的。
而纳豆的舞台还不至于此,日本没满足于国内市场,早就盯着全球这块蛋糕了!
![]()
争议中闯出来的百亿生意
说实话,纳豆黏糊糊的口感,很多外国人接受不了。
所以日本企业立马改,研发出低拉丝的纳豆,还加橄榄油、黑胡椒调味。
搭配面包、饼干吃,慢慢适配海外口味,目前已进入欧美部分超市试销,出口谈判处于细节敲定阶段。
扩张的同时,日本还想定 “规矩”。
![]()
提出 “大豆 + 纳豆菌” 的核心标准,想界定什么是 “正宗” 纳豆。
可中国、韩国都有类似的发酵食品,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未认可该单一标准。
有人担心,这会像 1998 年日本推动酱油国际标准失败那样泡汤。
毕竟这发酵手艺本就源自中国,哪能由一家说了算。
最有意思的是中国市场的变化。
![]()
2002 年日本企业来中国建厂,因为口味太怪根本卖不动。
这些年不一样了,去日本旅游的人多了,慢慢接受了纳豆。
年轻女性和富裕阶层把它当健康小菜买,据电商平台数据,2024 年纳豆销售额同比涨了 35%。
2010 年纳豆激酶产品正式入华,现在还有了中国人群的临床研究。
![]()
2023 年底杭州市某医院发布的临床成果显示,它能改善颈动脉斑块,有效率达 46.7%。
现在走进日本超市,纳豆货架永远满满当当,中国超市里,也能看到越来越多纳豆产品。
一颗小小的豆子,从中国寺院走到全球餐桌。
背后是不仅是日本技术的打磨,更是他们战略的布局。
不知道那些小小的豆子,之后还会萌生出多大的光芒……
![]()
结语
千年流转,中国豆豉倒成了日本名片。
一方面,日本技术确实让人佩服,一方面也正说明中国地大物博,还有很多新奇东西等待我们探索。
不知道各位朋友,对于纳豆是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