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花甲老人修个厕所,竟被勒索上万元?看似专业的“高压注胶”,背后藏着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上海静安区检察院用一纸起诉书,揭开了家装维修领域的黑色陷阱。
打着“高端品牌”“高压补胶”的旗号,实则是用劣质材料和粗糙工艺演戏。维修队先以几千元的“合理报价”引消费者上钩,开工后立刻“狮子大开口”,软硬兼施逼人付钱。
2025年7月,静安区检察院对这起“假维修、真勒索”案件依法提起公诉。同年10月,静安区法院以敲诈勒索罪判处薛某有期徒刑三年九个月,罚金二万元;阮某甲有期徒刑四年,罚金三万元;阮某乙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五年,罚金二万元。
一场令人后怕的维修风波
静安区王大爷发现厕所漏水,想简单修修,便在网上找到一家宣称用“进口胶水”的维修队。施工前,对方预估需7—10斤材料,每斤360元,总价约2000—3000元。王大爷觉得合理,点头答应。
谁知修完,领头的薛某竟在合同总价栏填上“1.4万元”。王大爷急忙喊停:“这价钱远超约定,太不合理!”
薛某见状撕下伪装,拍桌怒吼:“不付钱要你好看!今天别想出门!”
三名壮汉堵门辱骂,王大爷想到家庭住址已泄露,无奈支付1万元“维修费”。
无独有偶,戴女士帮朋友处理房屋漏水,也找到薛某团队。施工到一半,维修队突然改口:“漏水严重,材料费已花一万多!”戴女士叫停,对方却赖在门口放话:“有人送吃送喝,我耗你一个月!”纠缠8小时后,戴女士无奈支付3000元息事宁人。
团伙作案,预谋已久
2023年3月,王大爷向静安区法院起诉维修公司。法院审理中发现涉罪线索,移送公安机关侦查。
警方查明,该团伙由薛某、阮某甲(网络接单)、阮某乙(施工,阮某甲之父)三人组成。被问及维修效果,王大爷和戴女士苦笑:“根本没修好,后来另找人才解决。”
阮某甲从老乡处得知,“注胶补漏”成本每斤1.2元,却能卖到150元,利润惊人。学电商的他负责在各平台发广告、接单,薛某和阮某乙上门施工,并套用固定话术:先报低价,施工中借口“漏水严重”强行加价,若客户拒绝便威胁恐吓。
2021年至2023年,三人在上海多区频繁作案,每人实际获利5至7万余元。
![]()
精准定性:是“交易”还是“勒索”?
2024年7月,案件以涉嫌强迫交易罪移送静安区检察院。承办检察官却陷入思考:“形式是交易,实质却是非法占有财物。”
为准确适用法律,检察官查阅案例、组织会商,并咨询材料专家。专家指出,注胶补漏多用于大型工程,家庭使用反而会破坏房屋结构,属“饮鸩止渴”。
薛某等人坦言:“靠‘高压注胶’噱头吸引客户,承诺保修十年,钱到手就赖账。”检察官认为,其服务无法实现核心功能,不具备合法交易属性,更符合敲诈勒索罪构成。2024年11月,检察院以敲诈勒索罪对阮某甲、阮某乙提起公诉;2025年2月,薛某同罪被诉。
最终,法院采纳检察机关意见,对三人以敲诈勒索罪定罪量刑。
延伸治理:从个案到行业
“家装维修领域乱象频发,不能止于办案,更要推动治理。”承办检察官说。
案件起诉后,静安区检察院向相关部门制发检察建议,要求明码标价、畅通投诉、加强普法。十日内,机关回复称将专项检查、逐项整改。
此外,检察院牵头与区公安分局、市场监督管理局会签《关于建立防水维修市场流通领域“注胶补漏”涉嫌违法犯罪线索移送及联合治理机制的意见(试行)》,建立线索移送长效机制,优化维修行业营商环境。
从个案办理到类案监督,再到社会治理,静安区检察院以法治力度与温度,守护百姓安居,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文中涉案人为化名)
原标题:《小心家中漏水维修陷阱!检察官揭穿“高压注胶”骗局,三人获刑》
栏目编辑:顾莹颖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郭剑烽 通讯员 姚安珂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