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中旬,差不多正是在双11刚结束这个时间点,一款名为“哈基米南北绿豆浆”的商品突然在电商平台出现,并在短短一两天里借助社交平台迅速走红。
![]()
有多红呢?一方面有网友透露,“哈基米南北绿豆浆”的官方店铺客服表示,发货排期已经排到了2026年1月,完全是供不应求。另一方面,资本市场更是将与其并无直接关联的九阳股份捧上高台,甚至逼得后者不得不“辟谣”,声明与推出这一绿豆浆的九阳豆业如今已无关联。
那么为什么一款“绿豆浆”会凭借着看似滑稽的名称突然爆火,这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互联网文化现象呢?今天我们三易生活就来尽可能详细地来为大家剖析这一事件。
从ACG到空耳传播,“哈基米”的诞生和裂变
首先,我们先从“哈基米”这个文化符号的历史来讲起。
早在2021年2月24日,日本游戏开发公司Cygames上线了基于日式赛马文化和动物拟人角色的网络游戏《赛马娘Pretty Derby》(日语:ウマ娘 プリティーダービー)。或许是得益于Cygames此前几款游戏都有着不错的口碑,也可能是因为这款游戏结合了偶像养成、萌拟人化,以及体育竞技的元素,上线后就快速走红,并衍生出包括动画、漫画、音乐在内的多媒体综合企划。
同年《赛马娘》第二季动画播出,在第12集10分40秒左右,出现了由剧中角色“东海帝王”哼唱的歌曲《蜂蜜之歌》。而“哈基米南北绿豆”,正是其中的一句歌词“はちみーをなめると”(只要喝了蜂蜜特饮的话)的“空耳”,即出于搞笑目的故意搞错的音译。
![]()
原本这只是特定游戏、动漫圈子里的一个小事件,但在2022年11月,B站一位UP主“京桥刹那”以另一部知名动漫《CLANNAD》里的BGM,对《蜂蜜之歌》进行了再调音。按照“京桥刹那”的说法,他创作的初衷只是作为“马厨(即《赛马娘》粉丝)”的玩乐之举。没想到的是,或许是因为再调音版本比原版更朗朗上口,二创版本的《蜂蜜之歌》很快就在抖音等非“二次元”平台走红,并且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有意或无意对原作版权的漠视,也被其新的受众忘记了最初的出处。
值得注意的是,“哈基米文化”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衍生出了两条看似并无交集的路线。
其中一条是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大家不知道(或者说不想知道)“哈基米”原本的意思,单纯只是将这几句唱词以及(被二创过后的)旋律,当做了一种“魔性的小曲”,用以搭配一些Ta们认为可爱的事务、比如小猫小狗,来做成新的短视频。而“哈基米”在这些平台的“本地化含义”,自然也就逐渐被默认为了“小猫”的代称。
![]()
另一方面,在B站、ACFun等“二次元”平台,也涌现出越来越多基于《赛马娘》游戏形象的二创作品。这些作品发扬了“哈基米南北绿豆”的空耳文化,并进一步加入“叮咚鸡(听通知)”、“大狗叫(戴口罩)”等更多的恶搞元素,最终形成了一种单纯以“魔性”、“抽象”为典型特征,并带有一定讽刺内涵的“二次元音乐符号”。
“圆头耄耋”事件,促成“哈基米”的彻底本地化
很显然,当“哈基米”这个原本诞生于游戏、动漫的文化符号,在不同平台、不同圈层的用户之间出现含义上的分歧后,必然就引发了相关人群的对立情绪。
比如,部分狂热的《赛马娘》游戏玩家或者相关动漫的爱好者,可能会“瞧不起”那些完全不知道“哈基米”出处,单纯将其含义“本地化”的那些人,部分狂热者甚至会到抖音、快手、小红书的“哈基米(小猫)帖子”下方进行“科普”(俗称“出警”)。
与此同时,那些从一开始就接触到“二创版哈基米文化”的用户,他们其中的一部分人甚至可能并不愿意知道“哈基米”的源头。于是文化与文化、平台用户与平台用户之间的“碰撞”,也就很自然地产生了。
当然,冲突的根源并非只是一个词汇的“意思”是否正确,或者是否应该遵循其本地化的含义这么简单,因为这同时也包含了“二次元”和“现充”、游戏玩家和“集美”,甚至是不同平台之间各自“文化圈子”之间的对立。
但可能那个时候所有人都不会想到的是,原本分裂的“哈基米”文化会在一件事的刺激下,突如其来地演化到新的阶段。
2024年下半年,B站UP主“白手套和马犬旺财”上传了一段视频。在这个视频里,一只橘猫缩起耳朵、对着拍摄者凶狠哈气。根据公开信息显示,该UP主此前经常投喂附近的流浪猫,而这只橘猫则是极少数“喂不熟”的个体,它不仅会经常去这位UP主家里偷吃,还会欺负其他流浪猫、且不亲人。
由于在视频中这只橘猫哈气时耳朵完全收起,整个头看起来都是圆的,再加上这位UP主对其忍让的态度让部分网友“看不惯”。于是,这只流浪橘猫就此获得了“圆头耄耋”的称号。其中,“耄耋”谐音“猫爹”,明显同时讽刺了猫的嚣张,以及人的忍让。
再加上后续事件的相关消息显示,“圆头耄耋”最终被驱赶后彻底下落不明,再也没有出现过,因此也点燃了网友们的讨论热情。
![]()
在网友们看来,“圆头耄耋”是“天道好轮回、作死就会死”的典型例子。而它嚣张哈气的样子,以及作为流浪猫的身份,很快就使得其被关联到了此前的“哈基米”文化讨论中,并成为了讽刺、批判那些不讨喜的“哈基米(猫)”的互联网典型文化符号。
在此之后,伴随着AI视频生成技术的兴起,大批“圆头耄耋”表情包、二创AI视频被制作出来,基本确立了耄耋“哈基米史上最高的山”的网络地位。
到了这个阶段,“哈基米”应该被理解成“蜂蜜”还是“猫”,其实已经不重要了,因为双方都在“圆头耄耋”这个事件里找到了符合自身需求的情绪发泄口。那些批判“哈基米异化”的人着眼于“圆头耄耋”的恩将仇报以及可能的悲惨下场,而支持“哈基米本地化”的人,则借助“圆头耄耋”事件,确立了“哈基米=猫”的中文互联网语言规则。
“哈基米南北绿豆浆”背后,不只是“小登”的文化狂欢
讲完了“哈基米”这整个互联网文化发展历程,就可以来剖析“哈基米南北绿豆浆”背后的互联网思潮了。
首先就在前段时间,随着以Sora2为代表的视频生成AI走红,一些“传统的”互联网热梗大量被AI进行了视频层面的演绎。也就是说在九阳豆业推出“哈基米南北绿豆浆”之前,各种类似的“AI生成广告”实际上就已经在网上满天飞。
![]()
九阳“哈基米南北绿豆浆”的“代言猫”,明显有圆头耄耋的特征
甚至,九阳豆业方面是不是从这些AI视频中得到了灵感都无法判断,但这些AI视频显然为真正的“产品”,起到了一个“打前站”的作用。以至于当消费者们看到他们的商品信息时,首先想到的可能未必是“九阳在玩互联网梗”,而是“这不是那个AI视频里的东西吗,居然真有厂商做出来了。”
![]()
其次,正如前面已经提及的那样,“哈基米文化”在不同平台之间是存在分歧、甚至争端的,哪怕是在“圆头耄耋”事件后,对于已然统一的本地化“哈基米”网络符号,不同人群之间依然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如此一来,当九阳豆业推出“哈基米南北绿豆浆”、且疑似使用了经过AI生成的“圆头耄耋”形象来作为产品代言后,很容易就激起不同圈层消费者之间的“对抗心理”。有人嗤之以鼻、就必然会有另外一群人喜闻乐见,并愿意用真金白银去支持这种让他们对立面“哈气”的“好活”。
知乎上针对哈基米南北绿豆浆“遭抵制”话题下的高赞回答
当然,如果大家有关注我们三易生活此前对今年秋季新机造型设计的分析就会发现,我们其实此前就曾提出过一个观点,那就是大部分厂商如今似乎确实普遍开始放弃对“老登”们的文化和审美迎合,而是将重心明显转移到了迎合年轻消费者的审美、生活方式,以及文化语境上来。

从这个角度来看,“哈基米南北绿豆浆”的出现,只不过是又一个厂商选择了去迎合年轻人的文化,去拥抱互联网如今的“主流语境”。有的朋友可能会觉得这样太“俗”,但白纸黑字的市场表现摆在这里,恐怕现阶段的情况已经容不得其他品牌去分辨里面的“文化正统”与否,而是要担心自己能不能跟上这阵风潮、赚到这轮钱了。
最后,经当事人同意,我们全文转述了一位朋友对此次事件的看法,来作为本文的结束。
![]()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