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上观新闻)
![]()
![]()
论法治指数,长三角哪项最强,什么城市最优?11月14日,华东师范大学长三角一体化法治研究院与上海律典智库联合发布《长江三角洲城市法治指数测评蓝皮书(2024年度)》,对长三角全部41个设区的市,开展两年一度的法治建设水平测评。
测评显示,平均得分达到81.66分,较2022年度的78.23分提升3.43分,整体评级从“良好”跃升至“优秀”。评级优秀的城市数量也较上次大幅增加,从15个增至23个。其中,3个城市获A+评级,分别是上海(91.5分)、宁波(90.75分)、温州(90.25分),温州是首次跻身A+行列。
![]()
长三角城市法治指数测评于2020年启动,指数构建了依法治市、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普法守法、阳光政府、社会治理、营商环境、法律服务等九大一级指标、115项二级指标的测评指标体系。
测评采用等级评价的方式,将城市法治建设水平分为A、B、C、D四个等级,分别代表“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每个等级再细分为三级,以A等为例,分为A+、A、A-三级,总体形成四等10级的评价序列。
![]()
长三角城市法治指数测评项目总策划、长三角一体化法治研究院院长刘平表示,将最近两个年度的测评结果进行对比,可以发现不仅总分稳步上升,而且内部差距缩小,长三角法治进入“优质均衡”发展新阶段。不仅进步城市达33个之多,且没有城市低于70分,也没有城市高于平均分10分以上,说明整体水平趋于均衡抬升,法治建设的“洼地”正被填平。
上海律典智库主任程彬表示,《蓝皮书》对三省一市的城市进行分类统计,上海得分最高,为91.5分;浙江省与江苏省平均分较为接近,相差仅在1分左右。与上次测评相比,三省一市的平均分值均得到提高,其中江苏省和安徽省进步明显,江苏省评级由B+升到A-,安徽省评级由B升到B+。
![]()
长三角城市法治测评九大指标得分情况
从单项指标看,长三角法治指数亮点与短板并存,结构性问题亟待破解——
营商环境、社会治理、法律服务三大领域的制度成熟度高,且创新活跃。营商环境(97.6,A+),表明长三角正在成为全国营商环境法治化改革的试验田。社会治理(95.12,A+),从“单打独斗”走向“区域协同”。法律服务(91.46,A+),正从“有没有”向“好不好”“快不快”升级。
公正司法、全民普法守法两大领域进步显著,机制建设见成效。公正司法(89.63,A)方面,专项工作全部满分,公益诉讼、行政负责人出庭率等机制全面落实。普法守法(72.10,B-)方面,虽仍属中后段,但较2022年提升7.67%,是进步幅度最大的领域之一。
![]()
严格执法、依法治市两大领域亟待改进,存在制度执行不足的问题。一方面,严格执法评级从B+下滑至B-,成为唯一不升反降的领域,复议纠错率高的城市从8个增至23个,行政诉讼败诉率高的城市则数量翻倍,其核心症结在于现有执法制度存在“空转”情况,监督机制未能有效约束权力。另一方面,依法治市虽较2022年有进步,但仍以54.88%的得分率维持D级,是唯一“不及格”的领域。
“法治指数不只是一个评分,而是能够成为今后城市法治化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的依据和参考。”刘平表示,长三角一体化法治研究院将继续优化测评方式和标准,让法治指数测评为区域法治化进程提供有力保障。
原标题:《长三角营商环境获评A+,领跑各单项指标,41城法治指数测评首次全部优良》
图片来源:受访高校
题图说明:蓝皮书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徐瑞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