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爬山这件事情山,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男人和女人出发前的准备、过程中的关注点、感受、甚至发的朋友圈,都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看到的是两座不同的山。
男人说:“走啊,周末去爬山,锻炼一下,顺便约几个人,一起玩。”
女人说:“那座山的风景很不错,拍照很出片,要不去顺便走走,换个心情。”
![]()
于是,一场“看似同行”的爬山之旅,其实从一开始,就走在了两条平行线上。
01
男人眼中的爬山
男人爬山:是锻炼,是社交,是“做点事”。对男人来说,爬山首先是一种“动起来”的理由,有了理由做任何事情都有目标感。
![]()
锻炼:久坐办公室,肚子上的赘肉越来越多,脂肪肝也起来了,爬山是个“既能出汗又能让身体变化”的选择。
排解空虚:一个人待着容易胡思乱想,感觉很无聊,还不如约几个人,边爬边聊,顺便把最近的烦心事甩在山路上。
组局玩:爬山组个团或约上几个好友,这就成了很好的社交场景,不尴尬、不刻意,还能顺带展示一下体力和幽默感。
目标导向:很多男人爬山是为了登顶,为了卡时间,拍照打卡只是顺带,甚至觉得“拍不拍无所谓,到了就行”。
他们的背包里装的是水、充饥食物、充电宝等,可能一小包卫生纸都很少带。怎么让背包轻一点,就尽量少带一点,路上有补给点不慌。
02
女人眼中的爬山
女人爬山:是看风景,是拍照,是“情绪价值”。而对女人来说,爬山更像是一场“心灵的短途旅行”。
![]()
看风景:山里的空气、树影、风声,都是城市里没有的治愈。风景很美,也能很容易直观感受到。
拍照出片:穿什么衣服、背什么包、在哪个角度拍、摆什么姿势,都是要提前想好的。光线好不好,背景好看不好看,山是配角,主角是“我和山在一起就很好看”。
情绪价值:不是为了“征服”这座山,而是为了在过程中感受到轻松、自由、快乐、被陪伴的感觉。
分享感:爬山的过程很注重,会有很多不同感触,把好看的都拍下来,最后分享到社交账号上,有人夸、有人赞。嘴里喊着以后不来了,其实心里开心的很,这趟值了。
她们的背包里可能有墨镜、防晒霜、口红、充电宝等,很齐全,甚至有时还要补妆,美美的出片。
03
我们爬的不是同一座山
男人在乎“我有没有登顶”,女人在乎“我有没有被山治愈”。
男人说:“这山不难,下次换个更高的。”
女人说:“这山风景不错,下次不同季节来,换个角度拍。”
男人把山当成“挑战”,女人把山当成“背景”。
男人在朋友圈发:“今天爬了XX山,历时3小时,登顶成功。”
女人在朋友圈发:“山风很温柔,我想多待一会儿。”
04
我们愿意一起爬山
但有趣的是,我们依然愿意一起去爬山。尽管出发点不同,节奏不一样,甚至中途还会互相嫌弃:
![]()
“你能不能走快点?”
“你能不能别拍了?”
“你咋拍照都不会,把我拍成这样。你举着手机,我来自拍。”
如果不知道这种差异,他就会觉得女人爬个山咋事情这么多,情绪说来就来;她会觉得男人爬个山咋那么呆,以后真不想一起爬了。
如果你知道了男女之间的这种差异,无论发生什么,你会发现不是山不同,是我们看山的方式不同。
而愿意一起爬山,走完这段路,本身就是一种理解和靠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