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7分钟,你会讲什么?

0
分享至

如果给你7分钟,你打算讲什么?

说一说如何让“冷数据”拥有“热温度”;

讲一讲怎样使更多鲜活动人的“三农”故事成为“顶流”;

透析“割青毁麦”“预制菜争议”等网络舆情案例背后的多元诉求;

带大家一起感受记者笔下的“百味人生”……

这是11月13日,农民日报社党委举办的“学用新思想 建功新征程”主题征文演讲比赛现场,选手们用7分钟,畅谈学思践悟,共话责任担当。

在全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之际,举办此次活动,旨在引导全社党员干部进一步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感悟总书记对“三农”的深情厚望,激励党员干部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更加饱满的热情,立足新起点、创造新业绩。

前期,农民日报社党员干部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把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结合起来,同做好新时代“三农”新闻舆论工作结合起来,联系工作实际深入思考,积极撰写心得体会。

收到180余篇征文作品后,报社精心组织评比选拔。最终17名青年同志脱颖而出,站上了演讲台,为大家提供了一场精神盛宴,展现了农报青年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

近年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书征文演讲比赛活动已成为报社一项有特色、有亮点、有成效的党建品牌活动,有效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学习与“三农”新闻舆论工作相结合,实现了党建与业务工作双融合双促进。

今天,农民日报微信公众号对优秀演讲稿进行摘登,敬请关注。

一等奖:2名

“身挨身坐、心贴心聊”

专刊编辑部 巩淑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指出,“群众的很多想法,往往不是在那些很正式的场合、当着很多人的面会讲出来的,而是要同他们身挨身坐、心贴心聊才能听得到。”

“身挨身坐、心贴心聊”。这教会我作为农民日报的记者,要学会提高听农民说话的“听力”——听“到”农民的声音,听农民的所有表达,听农民和时代。电影《一代宗师》里有句话:“有人活成了面子,有人活成了里子。”作为记者,能和农民“身挨身坐、心贴心聊”,是我们的面子,也是我们的里子。

正能量和大流量

何以兼得?

新媒体中心 侯馨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要“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让群众爱听爱看、产生共鸣”。当有态度、有温度的新闻作品直击人心,当有思想、有品质的宣传报道有料有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新闻信息需求得到切实满足,正能量和大流量方能双向奔赴。

越是坚守专业性、用好稀缺性,越能在激烈的流量竞逐中获得一席之地。当真假难辨、谣言四起,需要我们揭开谜团、表明真相;当情绪弥漫、讨论走偏,需要我们理性判断、厘清是非。当一些“自媒体”热衷于追捧娱乐热点、炒作猎奇事件、窥探私人生活,需要我们秉持媒体公共属性,回应民众关切,做有价值的新闻;当用户被海量碎片化信息淹没,困于“信息茧房”难以获得信息增量,需要我们坚持对关键热点的深度追问,对现实问题的建设性思考。守住主流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和立身之本,才能在互联网的嘈杂声浪中,唱响有辨识度和影响力的声音,不负用户的信任期待,赢得群众的真心认可。

二等奖:3名

讲好下一个山东故事

山东记者站 蒋欣然


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指出,扎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7年间,山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一项项亮眼的数据,都印证着山东“三农”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

如何将积极、鲜活、动人的山东故事讲得更精彩?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用新思维、新技术、新内容,去打破流量的坚冰,让山东大地上这些温暖而有力的故事,真正冲出纸面,推动舆论场形成“以主流引领百舸争流”的局面。

与“三农”舆情共舞

时政新闻部 李鹏


我想通过三句诗来窥见“三农”舆情。第一句诗,莫看江面平如镜,要看水底万丈深——“三农”舆情背后折射着深刻的政治、经济、文化逻辑。第二句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三农”舆情背后是多元立场、多元诉求,试着抓关键求平衡。第三句诗,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从农民群众立场上考虑问题、引导舆论。

最后我想说,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踏入新时代新征程,我们正身处报社系统性变革的大好时期,让我们把握机遇,乘着时代的东风,在奋楫扬帆中实现个人理想与“三农”新闻宣传事业的“双丰收”。

AI时代

“三农”记者的角色跃迁

经济部 庞博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和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论述,明确了我们“舆论引导、融合先行、服务为民”的三重使命,不仅为我们拨开AI 时代的迷雾,更明确了转型的方向。

农民的生活从不是教科书里的“单一叙事”:春播时既盼雨水又怕涝,丰收时既喜增产又愁销路,转型时既想尝试又怕风险。而我们的选题嗅觉,恰恰藏在这些 “甜与愁” 的交织里 。AI时代不是对记者的替代,而是对我们的重塑。当机器能处理冰冷的数据,我们更要去捕捉滚烫的人心;当算法能生成标准的文字,我们更要让文字带着泥土的温度。希望我们以笔为犁,把根扎得再深些——深到能听见稻穗拔节的声音,能摸准农民脉搏的跳动,能读懂乡村变革的密码,在这场赛道进化中,完成属于我们的角色跃迁。

三等奖:5名

在田野的土壤里茁壮成长

甘肃记者站 周桐


去年金秋,我怀揣对“三农”新闻事业的向往进入报社。第一次站在一楼大厅,凝视社训“崇农立言,惟仁求真”,我在想,作为一名“三农”新闻工作者,怎样才能肩负起新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一趟趟出差,一次次采访,让我在锤炼中成长。一年来,我会因为新农人的勇气和魄力而敬佩,会因为科研人员在田间地头的辛勤付出而触动,会因为脱贫村的巨大变化和大娘脱口而出的一句“中国共产党好啊”感到震撼,也会因为村民说“写完稿记得吃我给你留的洋芋粑粑饭”而感动……我还采访过来自甘肃、贵州、河南、河北、安徽等地的16位年轻人。说起乡村振兴,虽然他们视角不同、表达各异,但从他们的话语中,我明白:不论是乡村振兴,还是“三农”新闻宣传事业,青年人都责无旁贷、义不容辞!

在指尖天地

拥有自己的黄金2秒

驻站记者管理部 柴嘉欣


2秒很短,短到只是一次呼吸、一次点头。但当你进入网络世界,这短短的2秒却可以决定一条视频的生死。当海量的碎片化信息将每个人淹没,当没有硝烟的注意力争夺战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我们究竟该如何在方寸之间抢到一个又一个的黄金2秒?

2秒跳出率,5秒完播率,10秒一个爆梗,我们发布的每一条视频被平台拆解成一个又一个数据,但就像总书记强调的“内容永远是根本”,我们要用共情和共鸣打造有温度的内容,真正走进用户心里去。相信只要朝着正确的方向,学会用互联网思维主导资源配置,敢想敢做,大家都有可能在指尖天地拥有自己的黄金2秒!

让富民产业在乡村遍地开花

要闻编辑部 王刚


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话语,更感“三农”新闻工作者责任在肩,使命在身。在新形势下,我们必须提升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讲好产业振兴故事和农民增收故事,向乡亲们清晰阐释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向社会公众积极推介乡村富民产业,向有关职能部门及时反映舆情动态,为乡村产业振兴聚力赋能。

如今,在广袤乡野中采访调研,我们看见的是稻浪滚滚、花海茫茫,闻到的是果香郁郁、茶香阵阵,听见的是机声隆隆、游人声声。天南地北的乡村产业正百花齐放,方兴未艾。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引,以实际行动持续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让富民产业遍地开花,与乡亲们携手奔向共同富裕、民族复兴的美好明天!

让“三农”故事

既有流量,更有力量

评论部 饶雪平


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从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到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返乡创业,“三农”话题不再只限于垂性,与公共话题的联结越来越深、越来越紧,很多受到全民关注。就像鲍连珍这样普通人的走红,恰恰说明,这个时代,渴望真实、立体、动人的“三农”故事。

“三农”新闻工作者,不仅是时代的见证者、记录者,更应是积极的参与者和建设者。这要求我们善于平衡“文字思维”与“视频思维”,精准拿捏“情感共情”与“理性克制”,辩证处理“传播速度”与“内容深度”。未来,我们要继续创新传播手段,锤炼内容匠心,写出更多既有时代高度、又有泥土气息的作品,让“三农”故事传得更广、扎得更深,既有流量,更有力量!

学用新闻理论

厚植为农情怀

内参部 李克欣


在河北正定,时任正定县委书记的他把县委唯一的一部车派给记者下乡采访用,自己下乡则是以自行车代步;在福建宁德,他将10万元的书记备用金全部拨付支持《闽东报》复刊,亲自撰写复刊词;来到上海,他勉励当地新闻工作者,“书生报国无他物,唯有手中笔如刀”;第25个中国记者节,他对广大新闻工作者提出殷切希望,强调“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在不同的领导岗位上,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重视、关心、支持新闻舆论工作,对新闻工作者的关心关爱更是真实而具体。

总书记的殷切期望与长期关怀,为每一位新闻工作者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作为“三农”领域的内参记者,我们不仅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田头,在纷繁复杂的现象中“参”透深意,把握本质;将生动的实践“参”出动势,炼出经验;始终“参”显初心,为农发声,自觉以“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这一标准要求自己,书写下无愧于职业操守的答卷。

优秀奖:7名

让“三农”情怀炽热绽放

办公室 张慧超


大国领袖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为我们做好新时代“三农”新闻舆论工作指明了方向。那就是走进农民的生活,用心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像农民热爱土地一样,热爱我们走过的每一寸土壤,热爱我们笔下的每一个故事。即使从事管理服务工作,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们虽然不常在一线,但依然需要与基层保持这种紧密的“联接”,了解农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需所盼。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这不仅是时代的号角,更是我们内心深处情感的召唤。我坚信,只要始终怀揣这份“三农”情怀,秉承“崇农立言,惟仁求真”的坚定信念,就能讲好“三农”故事里每一个关于梦想与奋斗、幸福与希望的篇章,为这幅波澜壮阔的振兴画卷,添上最真实、最动人的一笔!

学思践悟守初心

融媒传声护粮安

品牌市场部 丁乐坤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重点聚焦粮食单产提升,这背后,是习近平总书记对粮食安全一以贯之的深切关注。我们要读懂粮食安全在新时代的深刻内涵,要看清粮食安全背后的战略深意,更要用融媒传声,护粮食安全。

作为新时代的“三农”新闻人,我们肩负着特殊的使命——要用创新的传播,讲好中国粮食安全故事;要用真挚的情感,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让我们共同为筑牢国家粮食安全贡献我们新闻人应有的智慧与力量!

以思想之光照亮乡土之路

人事处 丁祎


常有人问,“三农”新闻的根基究竟在哪里?答案或许就隐匿在那墨香氤氲的原著原文之中。夜深人静,灯光下翻开马克思主义经典,字里行间跃动的真理温度,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人民”二字那沉甸甸的分量;逐字逐句研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那些带着田野芬芳的话语,宛如一把精巧的钥匙,为我们打开了理解乡土中国的大门。

“三农”新闻人手中的笔杆,不只是记录的工具,更是传递思想光芒的火炬。我们要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化作穿透乡土迷雾的璀璨光芒,照亮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也照亮我们奋勇前行的每一步。

以技术为笔,书乡土华章

技术部 高建


所有数据解析,最终都要服务于“三农”事业。这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我们舆情监测工作的核心指向——我们的分析最终要服务于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这一根本目标。

数据冰冷,但思想赋予它方向;技术客观,但情怀给予它温度。作为技术人,我们或许不常执笔,但用模型与算法,同样能参与乡村振兴的伟大叙事。让我们以新思想为灯,架起数据与乡土的桥梁,在“三农”舆论新征程上,书写属于技术人的独特华章!

用“六个必须坚持”

指导“三农”报道实践

政治法律部 刘杰


“六个必须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的重要体现,蕴含着我们党理论创造、实践探索的智慧结晶和时代精华。

全媒体时代,如何运用“六个必须坚持”来指导“三农”报道实践?要坚持人民至上,把笔触和镜头对准乡亲;要坚持自信自立,讲好中国“三农”故事;要坚持守正创新,让“三农”报道“活”起来;要坚持问题导向,直面“三农”真问题;要坚持系统观念,把握“三农”工作复杂性;要坚持胸怀天下,在中国与世界的互动中审视“三农”。

书写不负时代的“田野报告”

新媒体中心 刘硕颖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当新思想成为指导我们思维的职业本能,手中的笔和镜头就有了方向和灵魂。它不仅能记录事实,更能阐释价值、凝聚共识、推动进步。

在报社系统性变革的步伐中,我将把党的创新理论融合到深入基层的脚步、洞察时代的锐眼和书写时代的笔力,用文字和镜头,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里头、外头

经营管理办公室 刁星元


理论学习在里头,岗位工作在外头;部门业务在里头,媒体转型在外头;报社底蕴在里头,建功立业在外头;“三农”事业在里头,兼济天下在外头……其实,不论里头、外头,我们都在时间里头,同呼吸、共命运,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画卷上执笔,在实现社会主义事业的海洋中行舟。

作为报社一员,请相信自己日日夜夜的付出与坚守,请相信初心不改、始终赤诚的笔触和镜头,请相信那可能看似微不足道的记录……它们都将被时光铭刻,在历史中停驻,汇聚成一代人照亮时代征程最鲜活的风骨。

策划:李海涛

文案:李容琅 王榕

摄像:陈睿 王子涵

视频:曾波 付小桐

监制:李竟涵 王岩 编辑:李忆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农民日报 incentive-icons
农民日报
最新鲜、最全面的三农资讯
14797文章数 2065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