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高、视力、牙齿”说是判断新型孝子的标准。
这3样关系健康与容貌的指标,也是家长的新型焦虑点。
也正因为如此,家长给孩子在这3处上的投资,也是水涨船高。
正常的畸形矫正倒无可厚非,可明明没到需要矫正的指标,医生却给孩子贴上了“矮小症”的标签,以至于孩子遭受了无尽的痛苦,还患上了需要终生用药的糖尿病。
![]()
这场无妄之灾,我们是不是可以借鉴下教训,在起点处就喊停呢?
![]()
14岁男孩被误诊“矮小症”,注射生长激素半年后确诊I型糖尿病,家长:打了2940针,身上密密麻麻的针眼!
两年前,河南的李女士因儿子比同龄人矮小,带着孩子到医院就诊,被医生误诊为“矮小症”。
孩子当时的身高在P10的水平。医生告诉家长:“如果不进行治疗,你的孩子只能长到1.68米。”
![]()
因此,李女士按医生建议,开始给儿子注射了半年的生长激素。
但半年后,儿子被确诊I型糖尿病:“每天打四针胰岛素,打了2940针。”
![]()
李女士提供的司法鉴定书上显示:患儿“矮小症”诊断错误,医方对患儿的诊断行为存在“告知不全”的过错。过错与患儿的损害后果存在一定因果关系,过错为次要原因。
![]()
![]()
![]()
生长激素,并非想打就打
我带家里双胞胎兄弟看身高已经3年了。两个孩子身高一直也没达到P50(标准身高)的标准,但咨询过医生,他俩也没达到需要注射生长激素的程度。
生长激素,在正规的医院、合规处理的医生手里,并非想打就打。
需要满足下列所有条件,缺一不可。
第一,身高在P3以下(标准身高为P50)(司法鉴定结果中也证实了这一点);
第二,身高年增长不足5厘米;
![]()
第三,家族直系亲属中无癌症史或糖尿病史;
第四,综合体检达标,属于生长激素缺乏的患儿。
对照上面违规误诊“矮小症”的男孩来说:
①他就诊时身高在P10,不符合条件一;
②该男孩当时预估成年身高是1.68米。
一般男性预估成年身高不足1.6米,女性预估成年身高不足1.5米的,才会被判定为“矮小症”,显然这个孩子是误诊了。
③科学数据目前显示的是:生长激素可能提前患儿糖尿病患病的年龄,但不会直接导致患儿患上糖尿病。
![]()
所以司法鉴定书中,医方错误为次要原因,存在风险告知不全的过错。
![]()
也就是说,该患儿的直系亲属中可能有糖尿病患者,生长激素的注射可能提前了患儿糖尿病患病年龄。
开始如果医生告知了该风险,患儿家长应该会选择不给孩子注射生长激素。
![]()
④该男孩是否严重缺乏生长激素未可知,但前面3点,他从开始就不该注射生长激素。
孩子身高够不够,与家长预期有很大关系
我带双胞胎兄弟看身高,是幼儿园毕业体检时查出贫血,想着去大医院复诊看看。
结果复诊结果:不贫血,但缺钙。
![]()
我就奇怪了,6岁每天2杯200毫升牛奶,1杯100毫升酸奶,怎么还会缺钙呢?
医生给开了钙片,开了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
![]()
3年来,有时候3个月复诊,有时候是6个月去复诊,遗传身高、骨龄身高一直是1.72米正负几厘米的。
我和老公开始挺开心的,毕竟我才1.55米,老公也才1.65米,孩子可能有1.72米,如果是加个几厘米,那不是太棒了!
但到后来吧,我就当成定期体检了,毕竟孩子从2岁前的P90的身高(偏高),最低跌到过P15(偏矮)的身高,基本没到过达标线了。
![]()
但遗传基因摆在这,我也由期待1.7米,到期待1.6米就好,身体健康就好。
最后两次看诊时,我跟医生也交了底:我也就当定期体检了,毕竟爸妈也就这么高,孩子健康就好!
![]()
看到过本院医生的孩子被确诊“矮小症”,需要做全套激发检查,好确定最终需不需要注射生长激素的。那位医生妈妈也在检查当天,又后悔了,跑来找生长科的医生退检查费,决定不给孩子注射生长激素了。
最后上两张医生判定身高的表格,家长朋友可以比对下,预估下孩子成年后的身高。
![]()
![]()
写在最后
纪录片《闪闪的儿科医生》中有一集,爸爸带孩子去看身高,医生说孩子身高挺好的,符合正常标准。
但爸爸不满意,觉得不算高,希望医生能开激素给孩子打一打。
《闪闪的儿科医生》
![]()
医生拒绝,再三解释:不符合打生长激素的标准,不能开的。
最后爸爸不太开心,也只得离开了。
《闪闪的儿科医生》截图
![]()
家长的焦虑,可能是想为孩子好,想要孩子优秀。
要真到需要注射生长激素,该打得打;但更多时候,我们可以不必那么着急,不必那么紧张,不必那么比较。
纪录片《闪闪的儿科医生》
![]()
毕竟,孩子的健康成长,比什么都重要!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