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长安马自达的新能源转型蓝图尚在勾勒,其核心操盘手之一的执行副总裁邓智涛已悄然离场。据悉,被誉为营销悍将的邓智涛将奔赴长安东南亚,负责长安汽车的海外市场拓展。而接替他的,则是长安马自达的老将,曾在长安马自达销量上升期担任市场部总监一职的王晓玲。
![]()
![]()
这一人事变动,似一面镜子,照见了这家合资车企在销量四连跌、新能源转型遇阻的双重压力下的深层困境。曾经凭借“魂动设计”与“人马一体”情怀圈粉无数的长安马自达,如今正站在成立20周年的关键节点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挑战。
邓智涛在行业里的业绩有目共睹,基础薄弱的长安欧尚曾在其带领下风生水起。可惜,他遇到的却是一个积重难返的长安马自达。在长安马自达期间,他的任职始终与长安马自达的转型焦虑相伴。2022年接任执行副总裁后,邓智涛牵头发布《长安马自达中国市场行动纲领》,立下“2027年新能源年产销30万辆、跻身合资新能源第一品牌”的雄心目标,推动首款新能源旗舰车型EZ-6落地上市。
然而现实未能如愿,这款被寄予厚望的转型之作,上市首月2445辆的销量成为昙花一现,随后逐月下滑至2025年1月的498辆,“换壳深蓝SL03”的质疑与定价争议,让其未能撑起品牌转型的大旗。
此时的长安马自达,已与王晓玲曾经在任时的长安马自达判若两企。高管变动的背后,是长安马自达持续恶化的业绩基本面。数据显示,长安马自达的销量已从2021年的13.24万辆逐年下滑至2024年的7.57万辆,四年间累计跌幅超42%,2025年1-2月更是同比下滑20.97%,不足巅峰时期30万辆销量的四分之一。雪上加霜的是,母公司马自达全球业务也遭遇重创,2025年二季度因美国关税政策冲击,归母净利润由盈转亏421亿日元,全球销量同比下滑2.8%,这让本就承压的长安马自达失去了更多外部支撑。
而日方高管六年四度换帅的营销端动荡,则进一步加剧了战略执行的碎片化。从及川尚人、高桥良二到小原秀之、藤桥稔,长安马自达营销负责人频繁更迭,导致品牌战略难以持续推进。行业专家指出,若不是销量未达预期,企业不会轻易调整核心管理层,而频繁换帅又会引发渠道信心不足、市场策略摇摆等连锁反应,形成恶性循环。
与此同时,“阴阳销量”争议更暴露了品牌信任危机——2025年初长安马自达宣称2024年销量同比增长8%,与长安汽车公布的14.69%跌幅形成鲜明反差,事后以统计口径差异解释的说法,未能打消外界疑虑。
![]()
业绩下滑的根源,在于长安马自达未能跟上中国车市的变革节奏。在新能源与智能化浪潮下,其产品结构仍以燃油车为主,且车型更新缓慢,改款多为小幅调整,难以满足消费者对大屏、智能座舱的需求。而新能源转型又陷入“依赖合资方技术却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困境,EZ-6基于长安EPA平台打造却定价偏高,品牌溢价难以支撑,最终不得不通过大幅降价争夺市场,既损伤品牌调性,又未能换来持续销量。
而作为《长安马自达中国市场行动纲领》牵头人之一的邓智涛的离场,则让长安马自达的转型之路蒙上了更多不确定性。尽管企业仍强调“每年推出1-2款新能源车型”的战略不变,南京工厂也已升格为全球新能源出口中心,但在合资品牌加速电动化、中国品牌强势崛起的双重挤压下,留给长安马自达的时间已然不多。如何破解产品同质化难题、重建品牌信任、稳定管理团队,将是留给继任者王晓玲的破局难题。
“魂动红”的光环渐褪,“人马一体”的情怀难抵市场洪流。邓智涛的挥别和王晓玲的回归,不仅是个人职业生涯的转折,更是长安马自达发展历程的一个重要节点。在中国品牌蒸蒸日上和丰田、日产等企业纷纷知耻而后勇的奋力拼搏下,这家曾经的“小众王者”究竟是在阵痛中完成自我革新,重新找回市场位置还是如同铃木、三菱一样黯然退出中国市场,答案或许将在未来两年的转型实践中揭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