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总统马克龙最近正考虑一项“大胆举动”,邀请中国领导人参加明年在法国举行的G7峰会。据彭博社报道,这一想法已与德国等盟国进行讨论,并获得了德方的总体支持。
这不是G7首次向中国抛出橄榄枝。早在2003年,中方就应希拉克总统邀请首次参加了在法国埃维昂举行的G8与发展中国家领导人的非正式对话。
随后几年,中国与G7/G8的接触不断增加,但中国始终保持着一定距离。
![]()
曾几何时,G7堪称全球经济的主宰。1976年成立之初,七国集团的经济总量几乎占据世界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二,在全球经济中呼风唤雨。
时过境迁,到2022年,G7的GDP占比已跌至43.67%,其人口占全球比例更是不足一成。
G7内部矛盾重重,近年来更是分歧不断。2018年加拿大G7峰会,东道主加拿大宣布美国支持联合公报内容,却遭到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断然否认,使七国集团的内部分歧暴露无遗。
更尴尬的是,2019年法国G7峰会由于特朗普执意坚持“美国优先”,史无前例地未能发表峰会公报。
马克龙为何此时提议邀请中国?背后是G7影响力持续衰落的现实。随着特朗普政府对二十国集团(G20)态度冷淡,马克龙决定押注重新定义G7。
法国方面的表态颇为含蓄,称希望与“愿意帮助解决全球失衡的主要新兴国家”接触。潜台词很明确:G7的老思路玩不转了,必须寻找新的出路。
马克龙早有打“非常规外交牌”的先例。2019年,他就曾邀请伊朗外长出席G7峰会,引发舆论骚动。此次若成功邀请中国,无疑会再赢一局。
对法国而言,中国的参与一方面能带来议题升级和国际分量,另一方面也可能让G7失去原有的“西方统一战线”意味,这或许是其他成员国犹豫的原因。
![]()
面对马克龙的盛情邀请,中国大概率不会接招。这并非故作姿态,而是基于历史经验和现实考量。
从历史看,中国与G7的接触一直保持适度距离。2004年,中国财政部就明确表达了立场:与G7对话可以,但加入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当时的说法很明确,所谓“7+1”只是对话,不是联盟。
从现实看,G7近年来在涉华议题上表现恶劣。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最近回应G7外长会联合声明时指出,七国集团“颠倒黑白,蓄意抹黑中国,干涉中国内政”,中方表示强烈反对。
在台湾、东海、南海等敏感问题上,G7频频指手画脚。在这种氛围下,中国没有理由轻易接受邀请。
G7与中国的矛盾,是根本性的理念冲突。
G7本质上是发达国家组成的“富国俱乐部”,致力于维护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而中国作为多极化的倡导者,追求的是更加公平公正的国际秩序。
中国不缺国际平台。中美元首10月底在釜山的会晤被特朗普提前称为“G2峰会”,认为中美才是真正主导全球的双子星。
虽然此话有点夸张,但表明中美互动确实在转向竞争与合作共存的模式。
![]()
对中国而言,参与G7并非当务之急。中国有着自己的一套外交理念和战略布局。
中方在处理与G7国家关系时,始终保持克制,无论是中美贸易战,还是在俄乌问题上的立场,中国都强调不选边、不站队、不输出冲突。
外交上讲的是尊重主权、维护和平,经济上推的是互利共赢,这种立场与G7强调的“价值观联盟”完全不同。
中国关注的是全球公平、地区稳定、发展中国家的权益,而G7的根基仍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利益联盟,它讲的是共识,其实更多是排他。
这两套逻辑根本合不到一起。中国要的是开放包容的国际秩序,不是参与一个已经失衡的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