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小六
我们忽略的,日本却奉为珍宝!
这种源自中国的“发酵豆”,漂洋过海抵达东瀛后,华丽转身成为国家战略级食品。
不仅备受国民青睐,更带动年产值突破百亿大关!
它究竟蕴藏何种奥秘,令人既敬且畏?
![]()
源自中国,踏上东渡之路
鲜为人知的是,今日风靡日本的纳豆,其根源实为中国古老的豆豉。
早在秦汉年间,我国先民便已掌握以大豆经微生物发酵制取豆豉的技术。
这项智慧成果,随赴日传法的禅宗僧侣一同传播至扶桑之地。
日本古籍《和汉三才图会》中明确记载,此类发酵豆品的历史可追溯至两千年前。
![]()
最初在日本,这种食物仍沿用“豉”之名称,与中国如出一辙。
因其常存放于寺院“纳所”——即僧厨之中进行自然发酵,久而久之得名“纳豆”。
本质上,它与传统豆豉同根同源,皆由大豆与特定菌群共同作用而成。
只是在日本发展过程中,选育了不同的优势菌株,风味逐渐分化。
随后衍生出大龙寺纳豆、大德寺纳豆等多种地域特色品类,完成本土化蜕变。
![]()
而在我国本土,豆豉始终作为调味辅料存在于厨房灶台之间。
根据2024年中国调味品协会发布的行业白皮书显示,全国豆豉产业年总产值约为20亿元人民币。
未曾预料的是,当年输出的一门技艺,竟在他乡成长为参天大树。
而纳豆在岛国的命运转折点,始于1905年的一次科学突破……
![]()
逆袭翻身,从餐桌美食到战略物资
这一年,北海道大学著名学者池村菊苗博士成功从土壤样本中分离出纯培养的纳豆杆菌。
此举意义非凡——过去依赖环境自然接种的方式极不稳定,温湿变化极易影响品质。
如今实现菌种可控,发酵过程标准化,工业化生产成为可能。
截至2024年,《日本经济新闻》数据显示,全日本纳豆生产企业已超1200家,年产量突破30万吨大关。
但真正引爆市场热度的,是其被揭示的深层健康价值。
![]()
1980年,日本学者须见洋行首次发现纳豆中含有高效活性物质——纳豆激酶。
这一成果震惊全球医学界,因其具备显著溶解纤维蛋白的能力,有助于预防血栓形成。
多项研究表明,该成分对调节血压、维护心脑血管健康具有积极作用。
早在2003年,《人民日报》就曾专题报道纳豆激酶在溶栓机制研究中的前沿进展。
日本人均寿命位居世界前列,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长期处于低位,饮食中频繁摄入纳豆被视为关键因素之一。
随着公众认知提升与需求增长,整个产业链迅速扩张升级。
![]()
据权威统计,2024年全球纳豆市场规模已达26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80亿元。
其中日本占据超过六成市场份额,国内销售额高达152亿元。
更引人注目的是,2024年日本政府正式将纳豆列入“国家应急储备食品目录”。
明确规定在遭遇地震、疫情等重大公共危机时,必须确保纳豆稳定供应。
![]()
与此同时,日本纳豆行业协会还将每年7月10日定为“纳豆节”,倡导全民食用。
推动中小学营养午餐定期配备纳豆餐品,强化青少年健康饮食习惯。
如此待遇,远非普通加工食品所能比拟。
而日本并未止步于内需拉动,早已将目光投向国际市场,谋划全球布局!
![]()
争议中闯出来的百亿生意
不可否认,纳豆特有的黏丝质地与强烈气味,令许多外国消费者望而却步。
为此,日本企业积极调整策略,研发低拉丝型产品,并引入橄榄油、黑胡椒等西式调味元素。
适配面包、吐司等早餐场景,逐步打开欧美消费市场,目前已进入多国连锁超市试销阶段,出口协议正处于最终磋商环节。
在拓展版图的同时,日本还试图主导行业标准制定。
![]()
提出以“大豆+纳豆菌”为核心定义“正宗纳豆”的技术规范,意图确立国际话语权。
然而,中国、韩国同样拥有悠久的发酵豆制品传统,如中国的豆瓣酱、韩国的清麹酱等,均具相似工艺基础。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至今未采纳单一标准界定,反映出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技术共识难题。
有观点指出,此举或重蹈1998年日本推动酱油国际标准失败的覆辙。
毕竟,这类发酵技艺本源于中华文明,岂能由单一国家垄断解释权。
最耐人寻味的变化发生在中国市场本身。
![]()
2002年,日本企业在华设厂推广纳豆,因口感奇特销量惨淡,最终黯然退场。
时移世易,近年来赴日旅行人数激增,越来越多国人亲身体验并逐渐接受这一食品。
尤其年轻女性群体与高收入家庭开始将其视为养生佳品,电商平台销售数据显示,2024年纳豆品类销售额同比增长达35%。
自2010年纳豆激酶相关保健品获准进入中国市场以来,相关临床研究也陆续展开。
![]()
2023年底,杭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发布的一项临床观察结果显示,连续服用纳豆激酶制剂三个月后,受试者颈动脉斑块改善率达到46.7%。
如今走进东京各大商超,纳豆货架常年陈列充足;而在中国一线城市超市,也能频繁见到进口及国产纳豆产品上架。
一颗微小豆粒,从中国古代寺庙走向现代全球餐桌。
背后不仅是日本科技的精进打磨,更是国家战略层面的系统运作。
谁又能断言,这粒豆子未来不会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
结语
千年流转之间,中国起源的发酵智慧,竟成了日本的文化象征。
一方面不得不佩服日本在技术转化与产业运营上的卓越能力,另一方面也提醒我们:中华物产丰饶,仍有无数宝藏等待重新发掘与升华。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你是否尝试过纳豆?对它的味道和功效又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见解,一起交流探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