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二战后日本首次喊“开战”!射程覆盖中国境内导弹准备就绪。

0
分享至

今天跟大伙聊个关键事儿,日本近年军事动作频频,还敢喊着“开战”,其实是严重误判中国军力!薛剑大使的硬话戳中他们软肋,懂军事的石破茂都反对瞎折腾。

这背后到底藏着多少算计?你说他们是真没看清现实还是故意赌一把?



薛剑大使的回应,看着“语出惊人”,其实是精准拿捏了日本的心理软肋。

11月7日高市早苗在国会放话,11月8日薛剑就转发朝日新闻报道直接回怼,这种“零延迟反击”,本身就传递出明确信号,绝不会放任日本触碰核心利益红线。

更有意思的是回应的“分寸感”,先用“砍头”这种极具冲击力的表达,打破日本政客的“言语霸权”,再补充说明“不针对个人,是提醒全体日本人”,既划清了界限,又放大了警示效果。



了解中国驻日大使风格的人都知道,这种强硬从来不是个案,2004到2007年任职的那位大使,跟日本外相会面时扫一眼就径直落座,那份不怒自威的气场,早就奠定了“不卑不亢、寸步不让”的沟通基调。

日本的激烈反应,恰恰印证了“戳到痛处”的事实。

他们嘴上喊着“抗议”“驱逐”,实则是被戳中了最不愿面对的历史记忆,二战战败的创伤,早就刻进了日本的集体潜意识。

中国官方媒体随后补刀“台湾有事是日本部分政客的死亡之路”,直言“再犯二战错误或将遭民族毁灭”,更是精准踩中了这根软肋。



要知道,外交辞令向来讲究“委婉克制”,但面对日本步步紧逼的挑衅,绕圈子的沟通早就失效了。

薛剑用日本能听懂的“硬话”传递态度,比千言万语的外交辞令都管用,日本的过度反应,不过是被戳破虚张声势后的应激反弹,恰恰暴露了内心的底气不足。



说到底,日本敢这么嚣张,核心还是因为对中国军力的“系统性误判”,这种误判不是技术层面的小偏差,而是战略层面的自欺欺人,硬生生把自己活成了“井底之蛙”。

日本每年砸几十亿美元打造对华情报网络,今天拍中国军舰,明天分析中国战机,可得出的结论却离谱得让人咋舌。

2011年,他们把歼-10归为和米格-23同一水平的二代机,却不知道歼-10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先进空空导弹系统,早已比米格-23领先两代,超视距作战能力更是不在一个维度。



防卫省官员在国会信誓旦旦称歼-16年产量仅20架,可实际中国的战机生产线早就实现规模化量产,歼-16作为多用途重型战机,年产量早已数倍于这个数字,成了远洋防卫的核心力量之一。

2022年还宣称歼-20仅部署50架,殊不知彼时中国多个一线部队已完成歼-20列装,形成了实战能力,到了2025年,居然还质疑福建舰的电磁弹射操作人员“缺乏经验”。

福建舰海试时,电磁弹射测试一次就成功,操作人员的熟练度早经过严苛验证,这种质疑纯属“睁着眼睛说瞎话”。



正是这种脱离现实的误判,让日本滋生出盲目的狂妄,还催生了“赌国运”的军事冒险心态。

2025年日本的军事动作,早就不是“小打小闹”,军费直接飙到GDP的2%,打破了长期以来的军事克制,改进型12式岸舰导弹射程翻倍,达到1000公里。

从原本只能覆盖近海,一跃具备了远距离打击能力,海上力量总吨位冲到77万吨,直接把英法这两个传统海军强国甩在身后。

出云级直升机航母的改造更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为了搭载F-35B垂直起降战机,特意强化了甲板耐高温性能,重新设计了舰体内部的弹药储存和调度布局。



甚至优化了甲板调度流程,这哪里是“改进”,分明是把“准航母”彻底升级成了有实战能力的真航母。

再加上147架F-35战机的采购计划,日本的野心昭然若揭,想打造一支能在远海跟中国军力掰手腕的军事力量。

可这些看似“亮眼”的军事部署,在中国军力快速增长的现实面前,根本不够看。



但日本却沉浸在“自己很强”的幻觉里,完全忽略了中国陆军、海军、空军的全面发展,这种“战略自欺”,就像有人明明看见对手天天练武功,却非要骗自己“他还是以前那个菜鸟”,天真又可笑。

而这种可笑的认知,恰恰成了日本政客敢喊“开战”的底气来源。



日本的挑衅看着肆无忌惮,实则暗藏忌惮,他们不怕常规威慑,不怕口头警告,唯独对核威慑打怵,这一点日本政客心里比谁都清楚。

中国早就公开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但这个承诺有两个关键前提,一是美国当年在广岛、长崎对日本使用过核武器,这意味着如果未来爆发冲突,中国若使用核武器,并不违背“不首先使用”的原则。

二是中国“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但日本是个特殊情况,它手握大量核材料,具备快速制造核武器的能力,却没有正式拥有核武器,这种“准核国家”的身份,让它没法享受“无核国家”的豁免权。

这两层关系,日本高层不可能不清楚。



但他们之所以还敢往前凑,一方面是寄希望于美国的军事同盟,觉得有靠山撑腰,另一方面还是源于对中国军力的误判,认为即便冲突升级,也能占到便宜。

可现实是,核威慑的底线就摆在那里,一旦突破,日本面临的后果不堪设想,二战时的核打击记忆,早已成了刻在民族基因里的恐惧,这也是为啥中国官方媒体一提“民族毁灭”,日本就反应剧烈的核心原因。

薛剑大使这波强硬回应,其实是针对性极强的策略。

面对日本政客的“战争言论”,一味克制只会被当成软弱,用对方能理解的“强硬语言”划清红线,才能有效遏制其冒险冲动。



这种策略不是“激化矛盾”,而是“以战止战”,外交沟通的核心是让对方认清实力差距和利益边界,薛剑的话虽然直接,但恰恰达到了这个效果。

比起那些绕来绕去的外交辞令,这种“直来直去”的回应反而更高效。

日本的反应虽然激烈,但至少让他们明确知道,触碰核心利益红线,绝不会有任何好结果。

从这个角度来说,薛剑的“砍头发言”,既是对日本挑衅的反击,也是对局势的降温,让日本在狂妄之余,不得不掂量掂量后果。



在日本一片“强硬叫嚣”中,石破茂的声音显得格外清醒。

作为少数真懂军事的保守派领袖,他的态度恰恰反衬出其他政客的盲目与不负责任。

石破茂的“硬核军迷”身份鲜为人知,却早已融入他的日常。

从小学六年级开始,他就痴迷军事模型,办公室里摆满了库兹涅佐夫级航母、歼-20战机的精细模型,甚至收藏了不少二战时期的装备资料和作战手册。



在国会辩论中,他能随口报出出云级航母的甲板承重参数,直言F-35B垂直起降时的高温火焰会缩短舰体寿命。

甚至能精准说出“火焰獠牙”战机的作战半径和武器挂载能力,这份专业度,在日本一众政客里真是少见。

正因为懂军事,石破茂才不敢轻易喊“开战”。

2024年当选后,他成了少数公开反对“台湾有事即为日本有事”的政客,直言“不了解解放军区域拒止体系就谈战争,是对国民不负责任”。



这句话戳破了日本政客的通病,他们连对手的“看家本领”都一知半解,就敢拿国家命运赌,本质上是对国民的漠视。

区域拒止体系的威力,日本显然没有真正理解。

这套体系以航母、远程导弹、先进战机为核心,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的防御与反击网络,能有效遏制敌方在远海的军事行动。

而日本打造的军事力量,看似先进,却藏着明显短板,F-35战机虽然先进,但数量不足且维护成本高昂,出云级航母改造后,能搭载的F-35B数量有限,实战能力大打折扣,12式岸舰导弹虽然射程提升,但在区域拒止体系面前,生存能力堪忧。



石破茂的清醒,恰恰说明真正懂军事的人,都知道与中国开战是“必输之局”。

那些喊着“开战”的政客,要么是对军事一窍不通,要么是被误判的幻觉冲昏了头脑,要么就是为了政治利益故意煽动情绪,无论哪种,最终坑的都是日本老百姓。

如今,日本若无视中国军力的真实水平,继续抱着误判当底气,执意推进军事扩张、触碰核心利益红线,终将重蹈覆辙。

中国军力的增长,从来不是为了主动挑起冲突,而是为了捍卫国家主权和地区和平。



但这并不意味着会容忍无端挑衅,底线面前,没有任何妥协的余地。

日本是时候认清现实了,军事冒险换不来想要的利益,反而会把自己推向危险的边缘。

一旦真的爆发冲突,日本可能连后悔的机会都没有。

信息来源:
观察者网:国台办回应高市早苗涉台恶劣言论:决不答应,决不容忍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科普100克克 incentive-icons
科普100克克
开心每一天
1325文章数 12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