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12月珍珠港的硝烟还未散尽,美国就开启了一场令世界震惊的造船狂潮。在短短四年间,151艘航母如潮水般从船厂涌向大洋,这个数字至今仍让人瞠目结舌。
现如今,这场疯狂造航母的奇迹,将重新上演?只不过,主角已经从美国转变成为中国。
(二战期间美国造船厂疯狂运转,靠航母下饺子奠定老大哥地位,但现在,中国也将具备这一能力)
![]()
航母“下饺子”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盛景?
数据显示,二战期间美国工人们以惊人的速度,在一年多时间内完成了50艘“卡萨布兰卡”级护航航母的建造,平均每艘船从铺设龙骨到下水仅需四五个月。
美国之所以能创造这一工业神话,离不开其雄厚的工业基础。战前,美国就拥有上百家船厂和数百万熟练工人,在政府巨额补贴的刺激下,整个产业爆发出惊人的能量。
1942年海事委员会的大额订单更是一剂强心针,使得美国在二战期间的商船产量占据全球九成,军舰建造数量更是令轴心国望尘莫及。
在太平洋战场上,这些快速建造的护航航母承担着护航、反潜、支援登陆等重任,为盟军胜利立下汗马功劳。
虽说为了供应前线作战,航母技术门槛相对较低,即美国大多采用商船改装方案,简单的飞行甲板配上螺旋桨飞机就能形成战斗力,但其中蕴含的工业化造船理念,却值得所有人借鉴。
(央媒账号“玉渊潭天”透露,福建舰已经成为成熟的平台,按照惯例,之后很快就会进入量产阶段)
![]()
而直到看见福建舰入列消息后,美国这才终于从曾经的辉煌大梦中醒来——如今,二战发生在美国身上的造航母传奇,正在东方大国重焕生机。
最近,就在全球目光都聚焦于福建舰雄姿时,中国官媒突然释放出一则重磅信号,瞬间引起全球轰动。
央视媒体账号“玉渊潭天”发文表示,中国航母即将迈入“量产阶段”。
这一消息犹如在平静的湖面投下巨石,迅速引发连锁反应,一时间,网络上流传的“19舰”、“20舰”模型照片再次点燃军迷们的热情。
我们知道,从辽宁舰续建摸索,到山东舰自研自建,再到福建舰全新技术突破,中国用三艘航母完成了令人惊叹的“三级跳”。如今,中国不仅掌握了大型航母的设计建造全流程,更在舰载机、配套舰艇、电磁弹射等体系化建设上取得重大进展。
其中,福建舰不仅突破了大型航母的建造技术瓶颈,更在关键系统上实现质的飞跃。其装备的综合射频系统、电磁弹射器和电磁拦阻装置,技术水准直逼美国最先进的福特号航母。
更令人振奋的是,文中直接将003型航母描述为一个“成熟平台”,若按照中国军舰建造惯例,这或许意味着该型舰即将进入批量建造阶段。
(福建舰服役后的“必去清单”,包括台海、南海这些热点海域)
![]()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官方还透露出10个关键信息,如福建舰实战化、部署时间更久、远海防御能力更强、电磁弹射与多型号舰载机成为今后中国航母“标配”等,最引人瞩目的还要数福建舰的“必去清单”。
文章中指出,福建舰服役后,台海、南海、西太平洋是必去的地方,此外,关岛、夏威夷、澳大利亚附近海域也被纳入福建舰远海范围之内。
这说明什么?
福建舰的出现,让中国海军战略视野得到进一步拓展,而这,也恰恰与中国造船工业的爆发式增长形成完美呼应。
说的直白点便是,当美国还在为福特级技术问题焦头烂额时,中国已悄然具备航母量产的所有条件,从此全球海军力量格局迎来变革。
这些年来,美国民用船舶制造业的萎缩直接拖累了军舰建造能力,方案中国造船业,依托完整的产业链和熟练的技术工人队伍,展现出惊人的爆发力。这种产业优势不仅体现在航母建造上,更在驱逐舰、护卫舰等各类舰艇的“下饺子”式建造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总之,随着中国海军脚步的拓展,单靠三艘航母,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全球巡航需求,可以预见,未来中美航母力量对比还会越来越悬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